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旺府发 > 旺苍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旺苍县“十四五”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规划》的通知
旺苍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旺苍县“十四五”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2-02 来源:县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 点击量:15363 [ 字体: ] 打印 分享:

图解:旺苍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旺苍县“十四五”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规划》

旺府发〔2023〕3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旺苍经开区管委会:

         现将《旺苍县“十四五”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规划》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旺苍县人民政府

                       2023年1月30日



旺苍县“十四五”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规划

2023年1月



目    录

一、基础与形势……………………………………………………1

(一)发展基础……………………………………………………1

(二)发展形势……………………………………………………4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4

(一)指导思想……………………………………………………4

(二)基本原则……………………………………………………5

(三)发展目标……………………………………………………6

三、主要任务………………………………………………………7

(一)强化创新发展动能,支撑协调绿色发展…………………7

1.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7

2.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8

3.推进科技文旅融合发展…………………………………………9

4.推进城市智慧化发展……………………………………………9

5.推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10

(二)推进科创平台建设,强化创新承载能力 ………………11

1.强化企业创新平台建设 ………………………………………11

2.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进程 …………………………………11

3.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信息平台 …………………………………11

(三)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2

1.加大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力度 …………………………………12

2.促进产业创新牵引升级 ………………………………………12

3.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13

(四)实施科技“四进”工程,支撑乡村振兴发展…………13

1.推动实施项目进村……………………………………………13

2.推动实施技术进村……………………………………………13

3.推动实施科普进村……………………………………………13

4.推动实施人才进村……………………………………………14

(五)实施成果转化行动,提升成果转化效能………………14

1.推进知识产权创造应用………………………………………14

2.加强创新成果保护……………………………………………14

3.拓宽科技成果转化渠道………………………………………15

4.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15

5.构建县域科技金融体系………………………………………16

(六)落实科创激励政策,优化科技创新环境………………16

1.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16

2.提升科技知识产权治理能力…………………………………17

3.激发人才创新活力……………………………………………17

四、实施保障……………………………………………………18

(一)加强组织领导……………………………………………18

(二)强化政策落实……………………………………………18

(三)加强科技创新投入………………………………………18

(四)严格监督检查……………………………………………19



旺苍县“十四五”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规划


根据《广元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广元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规划》《旺苍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全县“3691”重点工作布局和县域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作为“十四五”时期指导全县创新驱动发展的行动计划和引导市场主体科技创新创业的重要参考。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一、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旺苍科技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科技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围绕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五大发展战略”,从特色产业布局上重点突破,不断推进科学技术普及,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落实科技扶贫举措。到2020年末,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为“十四五”推进创新发展和培育发展新动能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率先建成全省“科技扶贫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县”,完善“科技扶贫试点县+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户”的四级科技扶贫示范体系,建成省级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5个、示范户25户,市级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2个、示范户10户,以及县级示范乡镇30个、示范村33个、示范户165户,示范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康。率先建成全省“科技支撑产业扶贫示范县”,完善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目标,以“科技型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为载体,大力开展茶叶、核桃、畜禽、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技术示范,推广转化旺核2号及中黄1号等新品种,推广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及绿色防控等新技术,推广魔芋—玉米间种、核桃—柴胡套作等新模式,培育壮大广元黄茶、米仓山茶、杜仲雄花等知名品牌,通过企业带动、科研院所支撑,形成了一批科技扶贫的优势特色示范产业。“四川科技扶贫在线”旺苍服务平台建成并投入运行,向贫困地区群众提供专家服务、技术供给、产业信息、供销对接等特色服务。在企业、专合组织、村委会等建立村级科技扶贫平台35个,平台有县本级茶叶、核桃、中药材等行业47个,专家345人、信息员1563人,实现了35个乡镇97个贫困村全覆盖,解决了农业产业领域技术需求2.9万余条。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立足旺苍自然禀赋和产业基础,“十三五”成功争取省、市科技计划项目140余项,累计到位项目资金1.05亿元;县财政投入应用技术研发经费9500多万元。2020年,全县研究与实验发展(R&D)投入强度达到0.37%。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培育行动,“十三五”末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入库国家级科技中小型企业12家,2020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5.8亿元。持续加强科技人才选派和培育,“十三五”期间累计接收省级选派“三区人才”187名、市级选派科技特派员53名,形成了“省市科研单位+县乡村技术人员”联动的良好局面;开展猕猴桃、核桃、茶叶、中药材等科技实用技术培训200多场次,受训2万余人次。

科技创新环境不断改善。出台《旺苍县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试点方案》《旺苍县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实施细则》《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鼓励科技人员与贫困村、贫困户、科技型企业、科技扶贫服务平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养大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开展创新创业和科技服务。在全省率先成立二级独立事业预算单位——旺苍县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全面承担科技扶贫、双创建设、成果转化、科技服务等职能,探索出的“1+6+5”科技扶贫旺苍模式在全省推广。持续推进科学技术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定期举办“旺苍县科技活动周”等系列大型科普活动,受益人数达20万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不断加强,签署各类协议40余项。落实国、省、市相关科技创新政策,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加快推进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建设,推动科技成果按需制定、转移和转化。“十三五”期间,累计推荐省、市科技成果520余项,引进推广科技成果110余项。

(二)发展形势

“十四五”期间,国际国内发展环境依然错综复杂,发展形势更趋不稳定、不确定,县域追赶超越步伐加快,呈现出增比进位、竞相发展的局面。旺苍县正处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县域创新资源匮乏、地理上远离大城市等客观原因,导致县域创新主体小散弱,对高层次人才、重大项目的吸引力严重不足。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家、省、市加速落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陕革命老区发展振兴、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等重大战略,为旺苍县加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争取国内外创新资源,激发创新发展动能提供了新机遇、创造了新支撑。面对机遇与挑战,科技创新成为旺苍县加速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未来五年,应牢牢把握住科技创新在推动乡村振兴和助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依靠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绿色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城市作出新贡献。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以及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县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决策部署,围绕五大重点领域,以“推进优势产业创新发展、夯实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提升创新实力、营造创新生态”为指引,用好技术、人才和帮扶资源,围绕全县“3691”重点工作布局,积极探索构建科技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的科技创新模式,为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绿色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红色旺苍、中国茶乡”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主动发展。以积极有为的精神状态,争取政策、争取项目,同时根据发展需要创新服务和管理机制,努力挖掘内部潜力,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引进应用与自主创新并举,将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再创研发有机结合,不断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多渠道扩大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县内外科技资源,推动科技工作再上台阶。

——坚持产业升级。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效益为中心,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信息化建设,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和造就优秀人才,把调动科技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作为科技工作着力点,用政策吸引人才,以项目聚集人才,提升人才获得感,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创新创造的良好环境。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创新机制更加灵活,创新资源有效集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创新氛围更加浓厚,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创新效益大幅提升,构建起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旺苍模式”,创新型旺苍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创新主体活力迸发。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6家,规上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1%,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40个以上。

——创新平台拓展提升。推动国家级星创天地、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升级发展,创建省级众创空间1家,争创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到“十四五”末,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达21个。

——创新实力显著增强。全县科技人员达1000人以上,全县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1%,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0亿元,技术交易合同登记成交额达到25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产值达35亿元。

——创新生态持续优化,支撑创新的基础条件更加完备,支持创新的金融、中介、知识产权等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保障创新的财税、土地、人才、产业等政策措施更加完善。

表1  旺苍县科技创新“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年

2025年

1

全县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

%

0.35

1

2

技术交易合同登记成交额

万元

1410

2500

3

新建科技小屋

-

10

4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

3

5

5

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数

12

16

6

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

亿元

7

10

7

有效发明专利量

16

25

8

规模以上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

%

0.38

1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创新发展动能,支撑协调绿色发展

1.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发挥“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基地”“中国杜仲之乡”等名片优势,招引农业龙头企业来旺规模化发展优质核桃、道地药材、生态养殖等优势产业,协调相关科研机构共同研发特色农产品,做大做强做优农业特色产业。加大农业科技攻关力度,重点支持古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广元黄茶高效种植技术、乌天麻种植技术与示范、米仓山富锌富硒绿茶规范化种植及加工技术、特色经济作物品种选育等科技项目;引导农特产品由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先进实用技术和现代高新技术转变;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对农业物联网、农产品质量追溯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和示范。加强农业科技推广,进一步推广绿色防控、自动化灌溉、肥水一体化、智能化病虫害测报等先进技术;倡导林下经济,推广新的种养模式,扩大栽培面积。

专栏1  旺苍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创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完成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茶叶主题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础建设,构建“一心四园四基地”,建设科技创新中心,聚集创新主体5家以上,建设专家工作站、众创空间等创新服务机构6家以上。

推进旺苍茶叶种业园区上档升级。引进黄化茶苗新品种,建设种质资源圃50亩,开展种质资源收集整理和保存繁育,开展茶叶种业繁育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

2.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智慧园区物联网管理平台,提升数字信息技术在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节能降耗等环节的应用水平。按照《四川省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深入对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工业产业发展方向,完成旺苍嘉川化工园区认定工作。立足旺苍焦化、合众化工、天森煤化等现有在产企业,为企业技改扩能和创新升级提供技术支持,推动煤炭清洁利用,稳妥发展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大力发展天然气化工。围绕“双碳”目标和化工园区功能定位,深入研究和谋划一批符合准入政策的“延链、补链、强链”产业项目,建成百亿能源化工产业集群。运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智慧中国西部(旺苍)绿色家居产业城,推动旺苍绿色家居的网络化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引导家居企业共建家居科技研发推广中心;实施绿色家居加工关键技术研发,新建市级智慧家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对重点培育的米仓山茶业、木门醪糟、天宝醋等优势骨干企业进行品牌建设和质量管理,引导企业开展各类质量标准化体系认证,着力打造2—5家“旺苍造”农业品牌。

3.推进科技文旅融合发展。推进科技与文化、旅游、康养的融合发展,增强旺苍旅游的体验度和吸引力,为米仓山国家AAAAA级景区和天府旅游名县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以米仓山大峡谷景区为核心,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核心区域5G网络覆盖,开展景区基础设施数字化与智能化改造,实现旅游信息资源集成整合、充分共享、有效利用,推动省级智慧旅游示范景区建设,实现旅游服务精准化、个性化。以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载体,对旺苍动植物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和研究,合作开展恐龙化石资源普查与利用、中低温地热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研究,进一步扩大提升米仓山博物馆的规模品位。加大对端公戏、山歌、棕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4.推进城市智慧化发展。推广数字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持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强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能装备在农业产业、农旅发展、特色新村、基层治理等领域的推广应用,着力打造城乡一体化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医共体、产科联盟建设,通过远程医疗会诊平台,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强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应用灾害监测预警、重大自然灾害防治、森林防灭火、生命探测搜寻、抢险救援等领域的先进适用技术,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加快建设应急救援基地。

5.推进生态可持续发展。通过科技手段创新环境监管方式,加快建设“技防为主、人防为辅”的数字化监管平台,突出科学精准治污,守护好旺苍绿水青山。全面推进东河流域(旺苍段)治理,加强臭氧、细颗粒物污染成因分析,开展非煤矿山生态修复和矿企涌水治理技术研究。研发垃圾分类APP、小程序,引导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对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溯源评价,推动分类质量统计分析从“人工”向“智能”转型。强化与科研院所技术合作,开展粪污资源化利用,持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秸秆还田率达到95%以上,有机肥用量提高20%以上。实施农业“双碳”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建立示范点1个。

专栏2  “碳达峰、碳中和”进程监控分析系统平台建设

围绕“双碳行动”,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工具,构建“数字+降碳”的绿色减碳模式,推动县域“碳达峰、碳中和”进程监控分析系统平台建设,搭建“四上”企业碳排放计算模型,创建低碳家底、能源消费、碳排分析、达峰目标、清洁减排等5大功能模块,以实时观察“四上”企业碳排放进程全景,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与建议,可实现最短时间最高效处理“四上”企业减排管理问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全流程全环节监控管理,探索“全面、可信、多维、闭环”的综合监管体系平台模式。

(二)推进科创平台建设,强化创新承载能力

1.强化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支持有条件的省级创新平台晋级国家级创新平台,持续提升创新平台培育功能;强化“专家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行业平台建设,指导企业的技术中心、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共享科研设备,为其他企业提供科研小试、中试服务,着力围绕县域优势特色产业争取建设一批全产业链试验平台。“十四五”末,创建省级众创空间1家,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工作站等各类创新平台21个以上。

2.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进程。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构建支撑科技创新创业全链条的服务网络,激发群众创造活力,增强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充分发挥国家级星创天地、省级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服务平台作用,推进政府引导监管、企业运营管理、市场化运作的科技孵化器、星创天地、众创空间建设。“十四五”期间累计孵化企业100家以上,培育新入驻企业35家以上,在孵企业达到70家以上,毕业企业37家。努力将旺苍县职工服务中心(旺苍县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有影响力的双创示范中心。

3.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信息平台。围绕解决群众、农村现实科技需求,完善“四川科技兴村在线”旺苍运管中心和“天府科技云服务”“科技驿站”“互联网+电商”“互联网+智慧农业”“互联网+乡村旅游”等信息平台,为群众提供政策解读、科普培训、农技知识、技术咨询、供求信息、网络销售等更加完善的综合信息服务。

专栏3  “科技兴村在线”旺苍平台提质扩面

持续推进“科技兴村在线”旺苍平台提质扩面,推动科技驿站乡镇及乡村振兴重点村全覆盖,建设科技兴村驿站5家,每年解决农业科技需求6000条以上,解决率达95%以上,提供技术供给、产业资讯、供销对接信息等20项以上。

(三)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加大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力度。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行动,引导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和骨干企业,扶持科技创新小微企业,构建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次培育体系,到2025年,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6家。加大财政对科研开发和技改贴息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省、市的企业创新政策支持,推进企业技术开发机构建设,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自主决策、先行投入,开展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装备和标准的研发攻关。

2.促进产业创新牵引升级。每年筛选5家以上高成长科技型企业和传统产业“专精特”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鼓励规上工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县域企业持续增加创新投入,支持企业在新产品开发、质量提升关键技术等方面参与重大攻关科研项目,研发投入年增幅达15%。

3.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为纽带,支持企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联合产业链上下游、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立覆盖企业初创、成长、壮大各阶段的帮扶体系。支持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通过多种方式与高校、科研机构强强联合,建设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梳理、跟踪、落实已有合作项目,巩固现有合作成果,拓展新的合作高校和项目,定期征集企业科技需求,发布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精准靶向开展产学研合作。到2025年末,累计实现企业与市级以上大学、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40个以上。

(四)实施科技“四进”工程,支撑乡村振兴发展

1.推动实施项目进村。依托省科技厅定点帮扶项目,抓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建设,助推28个乡村振兴重点村特色产业发展。到2025年,累计建成产业示范基地50个以上,带动农户500户以上,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

2.推动实施技术进村。抓好示范基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示范推动。到2025年,力争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15个以上,推广茶叶、核桃、道地中药材等农业主推技术15项以上,开展技术培训10000人次以上。

3.推动实施科普进村。加大科普投入,扎实开展科普活动月、活动周、活动日等系列科普活动,持续开展“科普十进”、智慧科普活动;加强科普基地建设,持续完善现有4个科普基地,结合现有资源建设科普教育、培训基地2个,重点打造特色传统文化宣传科普基地。到2025年,新建省级科普基地1家、市级科普基地5家,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类农村科普活动,受益人群达10万人次。

4.推动实施人才进村。充分利用省级定点帮扶单位资源,发挥专家工作站、科技小屋、红城智库等各类平台的人才作用,持续完善“一带两园”人才库,选派“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组建科技特派团进农村、进基层。到2025年,开展技术服务指导120场次以上,受益群众达3500人次,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五)实施成果转化行动,提升成果转化效能

1.推进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开展商标、地理标志品牌经济培育专项行动。健全知识产权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知识产权促进产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知识产权资助政策,重点支持开展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交易转化。开展集专利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构建知识产权运营体系,支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拓宽知识产权投融资渠道,推动知识产权从源头创新到产业化全链条运营。

2.加强创新成果保护。建立对侵权假冒知识产权等犯罪行为的联动惩治机制,加大对新业态、新模式等创新成果的保护力度,畅通知识产权保护的救济渠道,推广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双报制”,严格执行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效能。完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沟通协调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监督。开展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加强执法维权绩效管理。推动知识产权跨部门跨区域协同保护,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司法队伍人员配备及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专业人才培训力度。

3.拓宽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强化与电子科大、川农大、省自然资源院等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推进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抓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县级技术转移工作站建设,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积极参与省、市海内外引才活动,积极引进科创项目签约落地。建立企业精准出题、政府精准助题、院校精准解题的“揭榜挂帅”协同创新制度,常态化开展企业技术难题征集,不定期发布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信息,精准对接高校院所开展技术攻关。开展县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引进和开发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成果,力争促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50项以上。

4.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各类单以及个人依法兴办科技服务机构,进一步引进和培育一批会所律所、认证评估、专业设计、咨询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育一批懂技术、懂管理、懂经营的技术经纪人;提升科技服务品牌,充分对接“标准化+现代服务业”行动,协助推进服务业企业质量品牌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科技中介机构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壮大一批科技服务主体,利用各类评选活动,挖掘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科技中介机构进行重点培育扶持。支持科技服务机构认证省、市重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创新载体资源开展检测检验,支持检验检测机构改革创新、做大做强,实现检验检测业务“一次不跑,事事办好”,提高检测检验服务便利度。

5.构建县域科技金融体系。做大做强科技创新投资基金,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设立产业子基金,引导子基金重点投资科技类项目,提高子基金服务科技型企业效率。开展“科惠达”科技服务直通车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科技担保和科技小额贷款业务等产品,鼓励开展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等工作。支持县内科技型企业积极对接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资源。

(六)落实科创激励政策,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1.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制定、修订相关计划管理办法和经费管理办法,改进和规范项目管理流程。完善研发后补助、研发风险分担等激励措施。建立公开统一、科学规范的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系统,推进应用型科研项目形成机制和经费分配模式改革,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为旺苍科技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提升科技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建立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制度,加强决策咨询委员会建设,构建多方参与、多元共治的科技和知识产权发展新格局。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完善重点领域和研发活动主要环节的科技安全基本制度和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构建新技术应用安全评估机制,完善科技安全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增强科技安全、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和纠纷应对能力。

3.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人才引培,着力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开展“蜀道英才工程”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大赛”“旺苍县优秀人才”“优秀科技特派员”等评选活动,推动大学生青年、乡土人才、引进人才、科技人员等重点群体创新创业,发掘和培育一批创新创业创造优质项目和优秀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创造环境,全面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加大科技创新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倡导崇尚创新、勇于创新、激励创新、保护创新的价值导向。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实施本土创新型企业家培养计划,培养一支富有创新意识、冒险精神、科学头脑、社会责任感强和视野开阔的企业家队伍。

四、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科技工作的县级领导任副组长、县级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推进创新发展领导小组,全面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统筹领导,协调推进全县科技创新重要战略研究、重要政策制订、重要工作部署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经济信息化和科学技术局,负责承办日常工作,推动重大工作任务落地落实。加强县科技管理部门的职能和能力建设,配齐、配强科技管理服务队伍。

(二)强化政策落实。落实国家、省、市创新政策,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创新券后补助等政策的贯彻落实。完善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科技人才激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利促进、知识产权保护等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政策支撑体系。健全县级有关部门政策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并及时调整完善。

(三)加强科技创新投入。建立完善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风险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科技投入体系。降低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门槛,降低金融机构创新投资风险,激励、引导金融机构、民间资本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整合现有各类科技创新资金,保障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和兑现相关科技政策。积极争取中央引导地方发展区域创新专项、天府科创贷等资金支持。

(四)严格监督检查。根据部门职能职责,做好规划任务的分解落实。完善规划指标体系的统计调查制度,确保数据的权威、准确和及时。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制度,定期督促检查和评估规划实施进展情况,构建规划考核指标的科学动态化调整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