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旺苍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旺苍县“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

发布机构: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 2023-01-18 09:19 字体: [ ]

图解:旺苍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旺苍县“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

旺府发〔2022〕2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旺苍经开区管委会:

现将《旺苍县“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旺苍县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28日


旺苍县“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二〇二二年十二月



目  录

前 言1

第一章 规划背景  2

第一节重大意义 2

第二节发展基础  4

第三节发展态势 8

第二章总体要求 11

第一节指导思想 12

第二节基本原则  12

第三节发展目标  14

第三章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6

第一节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16

第二节 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17

第三节 推动重点帮扶政策落地见效17

第四章 大力发展高质高效农业 19

第一节稳步提升粮食供给能力20

第二节持续壮大优势特色产业  20

第三节积极培育现代农业园区23

第四节强化先导性支撑产业发展  23

第五节支持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24

第六节 加快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25

第七节不断培育农业经营主体 26

第八节农业生产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26

第五章 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29

第一节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 29

第二节 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30

第三节持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31

第四节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32

第六章 大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35

第一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35

第二节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36

第三节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37

第四节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37

第七章 持续推进农村重点改革40

第一节扎实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40

第二节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41

第三节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41

第四节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42

第五节积极推动农村金融领域改革 42

第六节不断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43

第八章 保障措施  44

第一节强化组织领导 45

第二节强化政策支撑45

第三节强化示范引领 45

第四节强化法制保障46

第九章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47

第一节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47

第二节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48

第三节自评结语49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推动旺苍再上新台阶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县脱贫攻坚任务胜利完成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五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客观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核心目标。

为贯彻落实《旺苍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新发展阶段全县“三农”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擦亮旺苍农业招牌,推动特色农业强县建设,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特编制本规划。规划立足旺苍农业农村实际,紧紧围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奋斗目标,对“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作出了具体部署。

本规划是“十四五”时期旺苍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站在“三农”工作新的发展阶段和历史方位,开启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要坚持用大历史观和全局战略观来研判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紧紧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第一节  重大意义


一、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现阶段,我县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矛盾,农业还不够强、农村还不够美、农民还不够富等问题依然突出,乡村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难以满足城乡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差距较大,城乡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差距明显。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解决城乡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只有加快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投入更多资源和力量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才能确保全县农业、农村、农民在现代化新征程中不掉队、不落伍、齐步走,实现全县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

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就是坚决稳住农业农村这个基本盘,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好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头重头在“三农”,难点和瓶颈在“三农”,基础和潜力也在“三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变化,把握发展主动权,全县需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守好“三农”这个战略后院。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需,同样需要挖掘农村巨大市场潜力。全县必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把农业农村现代化摆到现代化建设更加突出位置,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更加强有力支撑。

三、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核心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和改革举措,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粮食、茶叶、生猪、道地中药材、核桃、蔬菜、水果、肉牛羊、土鸡等大宗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农业现代设施装备和农业科技支撑取得重大突破;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县贫困村全部退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同时也要看到,全县“三农”发展仍面临不少新矛盾、新问题和新挑战,农业产业结构不优、抗御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依然存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然薄弱,制约产业加速发展进程,影响农民持续增收。只有加快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让农业变成有奔头的产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第二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三农”工作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县“三农”工作取得新的突破,现代特色农业“1+3”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我县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产量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国家产粮大县监测调查工作先进县、国家生猪调出大县监测调查工作先进县,全省现代农业重点县、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四川茶业十强县;荣获四川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米仓山茶业集团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旺苍“米仓山茶”亮相纽约时代广场,米仓山茶品牌两度入选全国区域品牌百强榜单,三合现代农业园区被认定为全国三十座最美茶园和四川十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示范基地,旺苍茶叶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为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49.5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28.8亿元,分别较“十二五”末同比增长100.5%、22.7%,三次产业结构由18.3:52.4:29.3调整为20.3:44.7:35.0,产业结构日趋优化。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429元,较“十二五”末同比增长60%;97个贫困村、15752户52590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二)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十三五”期间,全县在稳定粮油生产的基础上,突破性发展黄茶、优先发展有机绿茶,重点发展优质核桃、道地药材、生态畜禽、笋用竹等特色优势产业,产业整体发展质效和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2020年,全县粮食产量达到23.72万吨、油料产量达到2.17万吨,分别较“十二五”末增长19.2%、22.6%,全国产粮大县地位进一步夯实。累计建成茶园面积22.5万亩,其中黄茶面积达3.1万亩,实现产量7200吨、综合产值25.5亿元,建成全国最大黄茶生产基地。出栏生猪61.3万头、肉牛肉羊15万头(只)、小家禽585万只(羽),实现产值22.7亿元;优质核桃示范种植达到55万亩,实现产量4万吨,产值8.9亿元;道地中药材面积54.6万亩,实现产量2.9万吨、产值4.6亿元;新增笋用竹2万亩,鲜笋产量800吨,产值960万元。

(三)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坚持产业园区化、园区景观化、产园融合化发展路径,推行“三园联动”建园模式,“十三五”期间,累计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9个、“一村一品”产业示范园137个、户办特色微庭园2.8万余个,旺苍茶叶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为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建成全省唯一一个茶种业现代农业园区,大茅坡、东河南阳等5个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三级”联创效益凸显,全县农业园区集群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三合、东河现代农业园区先后成为全省川茶产业发展助推产业扶贫工作会、全省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推进会、全省科技扶贫现场会参观点,三合现代农业园区获得四川十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示范基地、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等荣誉称号,其建设经验在全省现代农业园区现场会上进行书面交流发言。

(四)基础设施明显提升。“十三五”时期,我县把农田水利、农村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摆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着力补齐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短板。建成高标准农田9.58万亩,新建和改造提灌站193座;新(改)建农村道路2356公里,实现全县100%乡镇和村通硬化路、100%乡镇和村通客运车、100%乡镇有客运站和村有招呼站;新建和维护安全饮水供水工程1975处、铺设管道6341公里,群众饮水安全得到充分保障;新建农村通信网络服务基站211个,通信网络实现全覆盖;实施农网改造升级项目151个,全覆盖保障了农村居民生活用电;新(改)建“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60个、村卫生室155个、村文化室305个,全面实现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建成标准化中心校45所、新(改)建乡镇卫生院31个、便民服务中心35个,全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村面貌显著改善。

(五)农村环境持续改善。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4+2”体系建设,通过抓点示范、全域推开、整村推进的方式,推动乡村更加美丽、更加宜居。“十三五”时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1个、示范村8个和市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3个、示范村18个,顺利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考核验收,实现10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55%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8.3%,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3%,大型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1.5%,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率达到85.3%,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2.1%,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多年实现负增长,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六)农村改革亮点纷呈。坚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在农业和农村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优势区域实施改革。“十三五”期间,全县清查核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共计19.67亿元,股份合作制改革完成率100%。突出农村土地、集体林权、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全县土地确权94.87万块,登记面积71.57万亩,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9.4284万户,颁证率达99.5%。构建完善宅基地管理体系,规范了宅基地申报、审查、审批及备案流程。集体经济发展“33555”模式、农村产权制度改革“466”工作法、集体经济股份制经营模式、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验、产业“托管”模式、集体经济“飞地”经营模式在省市推广,改革先进经验《旺苍县支持就业创业九条措施》受到时任省委书记充分肯定,被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题刊发。


第三节 发展态势


“十四五”时期,我县农业农村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要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既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的机遇,也存在不少困难与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一是实施乡村振兴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已经明确写入党章,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成为重大政策导向,为加快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提高农业农村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制度保障。二是中省持续关注“三农”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重大政策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中央、省委连续出台“一号文件”聚焦农村、农业、农民,并配套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务实管用的重大政策。同时,一带一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东西部协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战略实施,为我县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带来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三是全面深化改革机遇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集聚了新动能。新一轮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盘活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拓宽产业托管模式、促进三次产业融合等方面改革活力释放,为我县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能。四是经济转型发展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发展新空间。新时期“四化”同步的提速发展,实现了农村经济由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型转变,农业已由自然经济再生产扩展到文化精神产品再生产,已由单纯的食物生产发展到全产业链价值开发,为我县农旅文多元融合、康养体验结合、农村养老开发、乡风文明建设、提升农村现代治理水平等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拓展新空间和增强新动力。五是农业农村基础持续夯实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造血能力。我县在“三农”工作上的持续用力,农业科技服务、农机综合服务、农民共同富裕等水平不断提升,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仓储保鲜、冷链物流、数字农业、智慧农村等建设不断深入,为我县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赋予了新的造血功能。

(二)主要挑战。一是从国际环境变化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经济全球化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持续增大。中国农业与国民经济各产业紧密相连、与全球各国农业紧密相关,由于全球农业不稳定预期,部分国家恐慌性限制粮食和其他重要农产品出口,造成对粮食安全的担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面临新挑战。欧美等农业现代化水平领先国家,对我国的农业高新尖技术特别是现代装备和农作物种子等方面壁垒依然并将长期存在。二是农业底子薄、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低。旺苍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米仓山脉南麓,是典型的山地地貌,农田基础设施薄弱,已建成高标准农田仅占全县耕地面积的70.21%,有效灌溉面积和宜机作业高标准农田面积占比低,大部分地区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未能得到根本改变。我县农业产业虽向规模化和精深化方向发展,但整体上规模小、产业小、空间分布零散,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同时,受农业科技支撑不足、现代农业装备匮乏,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较低等因素影响,导致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明显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三是农业市场和信息化建设滞后。我县农产品市场发展总体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农贸市场和农资市场基础设施落后,全县没有一处专业农业市场,在乡镇级市场上农户也仅仅进行简单的初级农产品和农业生产原料交易,并且农业经营主体还不具备主动把握市场脉动的能力和自觉,缺乏正确的农业市场导向。同时,当前我县数字农业和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较为薄弱,应用范围狭窄、应用层次较浅、成效不明显,尚不能有力地支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缺乏。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乡村治理关键都在于人,目前我县农村地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实用人才偏少,能够承接网络经济时代农村新兴产业发展任务的现代经营管理的技术人才更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人才缺乏现象尤为突出。五是“农业+”产业融合不深。我县农业产业与二三产业的相互支撑和有机衔接不够、成效不显,特色产业与文化、康养、教育等要素融合发展刚刚起步,产业融合的深度、广度、宽度不够,市场竞争力不强,内外辐射带动能力较弱,产业延链不长、价值链提升乏力。六是防止返贫面临较大压力。我县经过脱贫攻坚,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但部分地区部分群体由于自身发展能力较弱,促进内生可持续发展难度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


第二章 总体要求


“十四五”期间,既要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确保农村全面小康成色成效,又要全面开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征程,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农村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围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主要目标,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加快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等方面建设,推进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村发展新格局,让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加强政府引导,保障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强化市场主体地位,适应消费升级需要,优化产品结构、生产结构和产业结构,增强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的主体作用。

——坚持园区引领、主体带动。坚持“三级同建、三园联动”,突出主导产业、种养循环、功能配套、全链发展、融合发展,着力建设特色之园、智慧之园,坚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健全联农带农体制机制,示范带动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坚持科技支撑、高效特色。提升现代农业装备水平,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培育高素质农民,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力量,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促进现代特色农业高效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融合发展。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着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进一步激活主体、要素和市场,全面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坚持巩固脱贫、生活富裕。以生活富裕为核心,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进一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58.85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33.55亿元,实现年均增长3.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220元,实现年均增长9%以上。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乡村振兴中南部片区“一带四园”、北部山区“一轴四区”全面建成,现代特色农业“1+3”产业体系基本构建,宜居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村社会治理和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


序号

指  标

2020年
基期值

2025年
目标值

指标
属性

1

粮食产量(万吨)

23.72

23.9

约束性

2

肉类总产量(万吨)

7.02

8.92

预期性

3

油料产量(万吨)

2.17

2.2

预期性

4

茶叶产量(吨)

7200

10000

预期性

5

核桃产量(万吨)

4

5.01

预期性

6

道地中药材产量(万吨)

2.9

5

预期性

7

高标准农田面积(万亩)

38.6479

46.2979

约束性

8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53%

65%

预期性

9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93%

95%

约束性

10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

81.5

90%

预期性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

98%

≥98%

预期性

12

卫生厕所普及率(%)

78.3%

95%

预期性

13

集体收益5万元以上的村占比(%)

57.5%

70%

预期性

14

农业总产值(亿元)

49.5

58.85

预期性

15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亿元)

28.8

33.55

预期性

16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4429

22220

预期性



第三章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五年过渡期内,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积极争创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县,促进全县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让农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逐步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第一节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开展动态监测预警,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加快补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强搬迁户创业就业提能培训,有序组织搬迁群众发展产业、就近就地就业和外出务工就业,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推动脱贫地区产业持续发展壮大,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强化冷链物流和产地市场配套,加大产销对接力度,确保产品产得出、卖得远、卖得起价。提升带贫经营主体实力,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以工代赈方式,优先吸纳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其他农村低收入群体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项目工程建设,帮助脱贫户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摸清各类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底数,分类界定资产权属,建立公益性(非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资产以及到户类扶贫资产管理台账,落实管护主体,加强后续管护运营,提高资产效益。提升脱贫群众发展能力,实现向高素质农民转变。


第二节 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


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整合相关部门现有大数据资源,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常态化动态监测预警,建立完善帮扶机制和定期核查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早发现、早帮扶、早退出。创新开发式帮扶方式,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采取政策激励扶持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技能、农业园区就近务工、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方式,切实增强农村低收入人口“造血”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创业就业增收。


第三节 推动重点帮扶政策落地见效


严格落实过渡期政策,在保持5年过渡期内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逐项推进政策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节奏、力度和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持续推进东西部协作,健全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优化协作帮扶方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重点在构建现代特色农业“1+3”产业体系、劳务协作、人文交流、生态保护、市场培育等方面做好结对帮扶衔接。全面对接落实省级乡村振兴帮扶重点县扶持政策,积极争创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县;对全县28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从资金、政策、项目、帮扶力量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推动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有机衔接,持续提高农业特色产业质效;推动扶志扶智与人才振兴有机衔接,持续提高脱贫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推动新风培育与文化振兴有机衔接,巩固拓展文明新风积分管理成果;推动生态扶贫与生态振兴有机衔接,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党建扶贫与组织振兴有机衔接,积极构建党建引领村级治理新格局。


专栏1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程

1.以工代赈工程。扩大以工代赈实施范围,因地制宜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小、技术门槛低、前期工作简单、务工技能要求不高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吸纳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其他农村低收入群体参与工程建设。

2.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扶持,加快补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产业发展弱项短板;加强搬迁户创业提能培训,有序组织搬迁群众发展产业、就近就地农业园区务工,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3.消费帮扶工程。规范帮扶产品认定,确保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对接消费帮扶产品销售平台,拓展网上销售渠道,开展消费帮扶产品系列产销对接活动,支持消费帮扶专柜、专馆、专区建设,加强消费帮扶协作互动。

4.定点帮扶工程。利用定点帮扶单位人才、信息、资源等优势,创新帮扶举措,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做好当地人才培养。

5.东西部协作工程。拓展协作领域,健全帮扶机制,优化帮扶方式,加强产业合作、资源互补、劳务对接、人才交流,动员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6.乡村振兴示范带工程。严格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围绕“1+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持续推进“一带四园”“一轴四区”乡村振兴产业建设。

7.先进乡镇示范村创建工程。重点围绕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扎实开展先进乡镇示范村创建,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新路径、新机制。



第四章 大力发展高质高效农业


“十四五”期间,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始终守牢粮食安全生产底线,着力构建现代特色农业“1+3”产业体系,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努力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第一节 稳步提升粮食供给能力


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严禁“非农化”“非粮化”,将一般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的,要做到年度“进出平衡”,确保全县耕地保有量不减少。稳定现有粮食播种面积,持续抓好农村撂荒地整治,严格管控“非粮化”,充分利用边角零星耕地、幼龄茶果园统筹推进“粮经饲”发展,大力推广轮作套种和高产种植技术,提高“两季田”“预留地”等粮食生产复种指数,积极组织开展流转耕种、代耕代种,实现应种尽种。大力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实施优质粮油发展工程,深入开展新一轮“优质粮食工程”“天府菜油”等建设行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建成龙凤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在木门镇、张华镇、龙凤镇等乡镇建成稻渔综合种养基地。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和抵御风险能力,到2025年,粮食和油料播种面积分别稳定在65万亩和13万亩以上,总产量分别稳定在23.9万吨和2.2万吨以上。


第二节 持续壮大优势特色产业


围绕“1+3”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一带四园”“一轴四区”和“广旺一体化”乡村振兴产业建设。一是做强茶叶产业。推动米仓山茶全链条百亿产业集群建设,在基地建设、产品研发、精深加工、融合延链、品牌提升等关键环节集中攻坚,奋力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全县黄茶种植面积达5万亩,茶园总面积达25万亩,实现茶叶产量1万吨,综合产值达120亿元以上,建成米仓山茶全链条百亿产业集群和黄茶产业强县,米仓山茶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和米仓山茶在精制川茶“三山一早”格局中的地位显著提升。二是做大生态养殖。支持生态生猪、肉牛羊、土鸡和水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养殖,持续抓好畜禽良种工程建设,继续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工作。严格落实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强化养殖、宰杀、运输、销售等环节全链条监管,加强对中小散养户的防疫服务。坚持“种养循环、绿色生态”模式,依托华西特驱等生猪养殖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带动、村集体参与、农户入股、集中代养”等方式,带动更多农户特别是脱贫户、低收入户进入生猪发展产业链,加快构建生猪全产业链百亿产业集群,打造成渝地区优质生猪供应基地。充分利用项目、金融等方面政策扶持,突破性发展肉牛羊产业,保障“菜篮子”肉食品供应。到2025年,年出栏生猪60万头、生态肉牛3.4万头、肉羊21万只、剑门关土鸡1120万只以上,总产值达到60亿元以上。三是做好核桃产业。加快核桃品种改良,引进先进种植、管理技术,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巩固提升优质核桃产业,稳步壮大优质核桃基地,全力打造核桃产业标准化示范体系。积极招引龙头企业来旺投资核桃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业附加值,全力打造成渝地区优质核桃供给基地。到2025年,核桃种植规模稳定在55万亩以上,综合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四是做优道地药材。持续发展天麻、大黄等道地药材,扩大道地药材种植规模,打造生态化、规模化、产业化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道地药材龙头企业,提高道地药材产业发展水平。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医药产品加工企业,协同打造成渝地区道地药材原料供应基地。到2025年,道地药材种植规模突破10万亩,综合产值达到5.5亿元以上。五是做实蔬菜产业。在公铁路沿线乡镇建设商品蔬菜保供基地1万亩,在天星—盐河生态康养区建设高山露地蔬菜2万亩,在英萃等北部山区乡镇培植椴木香菇、木耳等森林蔬菜2000万棒,全力保障居民蔬菜供应。六是做新笋用竹产业。以北部山区为重点,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抚育+管护+新栽”的方式,扎实抓好笋用竹产业开发,大力发展以竹为核心的健康食品、竹雕产品等系列特色产品以及休闲康养、竹业商贸等新业态发展。到2025年,全县笋用竹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综合产值达到8000万元以上。


第三节 积极培育现代农业园区


坚持“三园联动”路径,加快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向“一带四园”和“一轴四区”集中布局,巩固拓展现有园区和村园、户园,加快形成现代农业园区、特色产业带、产业集群“点线面”联动发展格局。健全县级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办法,突出抓好龙凤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分类抓好茶种业园区、米仓山茶博园、鸡鸣山茶叶公园、大两古茶园、黄洋—东河万亩黄茶产业示范园建设;加快推进英萃、西河核桃林业园区建设,2021年,创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同步改造提升老旧园区4个;2022年力争将旺苍茶叶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为省五星级园区;到2025年,全县新建市级现代农业园区5个以上、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以上,力争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


第四节 强化先导性支撑产业发展


夯实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三大先导性产业支撑,培育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1+3”产业体系。一是强化现代种业创新发展。严格落实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属地责任,制定《旺苍县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摸清全县农作物、畜禽(蜂、蚕)和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数量、分布、主要性状等家底,明晰演变趋势,确保珍贵、稀有、濒危、特有资源得到有效收集和保护。积极开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种选育及推广,加快茶种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建成一批种质资源圃和品种选育试验园、畜禽水产遗传资源保种场和良种繁育场,推动产业良种化和良种产业化发展。到2025年,建成农业特色产业种质资源圃1个,规范和新建种猪场1个、种羊场1个,肉牛冷配改良站8个,合理布局禽苗脱温育雏场,达到年提供脱温禽苗700羽以上。二是强化现代农业装备发展。加快农业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引进推广适宜山区作业的农机装备,开展以“五良”融合为牵引的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行动,实现县级以上粮油园区全覆盖配套建设农机服务中心;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大力推进智慧监管、水肥一体化等现代装备进园区,到2025年,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以上。三是强化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发展。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烘干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供销社、邮政快递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产地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十四五”期间,在每个主导产业核心区至少建设1个农产品仓储保鲜、烘干、分级、包装等初加工处理中心。


第五节 支持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培育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十四五”时期,每年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1家,开发系列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和休闲食品10个以上。推动农旅文体养跨界融合,大力推动县城近郊、主要交通(河流)沿线、旅游景区周边农业园区景区化建设,加快米仓山茶博园、鸡鸣山茶叶公园、“东河记忆·广元黄茶”茶叶特色街区、大两古茶园等融合项目建设,打造以天星—盐河片区为重点的生态康养产业区,以盐井河、鹿亭温泉为重点的休闲旅游度假区,以高阳大茅坡、张华松浪、木门三合等为重点的乡村旅游示范带,以木门、高阳为重点的“六大茶乡”茶文旅融合示范区,以木门—九龙连接苍溪县黄猫垭为重点的红色农旅融合产业示范带。


第六节 加快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大力推广绿色有机生产技术,持续开展有机生产基地和有机产品申报认证,到2025年,全县“两品一标”农产品有效证书达到80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10万亩,茶叶有机认证面积达到1.3万亩。借力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农博会、采茶节等各类展会,持续打响米仓山茶、广元黄茶等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不断提升“旺苍造”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支持企业争创四川天府质量奖、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质量奖,开展品牌价值评估、“天府品质”认证评价,创响一批“特色牌”“珍稀牌”乡村产业品牌。巩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七进园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全面实施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和质量追溯管理,严格落实“重点监控名单”和“黑名单”制度、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制度。


第七节 不断培育农业经营主体


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排头兵”工程,大力招引省内外农业龙头企业,“十四五”时期,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1家,每个百亿产业集群至少培育2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双提升”行动,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到2025年,全县国家级、省级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达到45个。大力培育农资供应、农机服务、植保作业、产品营销、土地托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到2025年,全县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50家。健全完善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构建龙头企业带动、专合社组织服务、家庭农场(小农户)种养的生产经营模式,让农民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主体,分享全产业链发展“红利”。


第八节  农业生产技术普及和推广


紧紧围绕“1+3”现代大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推广宜香213(水稻)、成单99(玉米)、中黄1号、西门塔尔等种养业新品种,到“十四五”末,全县种养业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着力推广测土配方、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畜禽标准化养殖等一批农业生产关键技术。全面推广适宜山区作业的农机设备,进一步优化农机具配置结构,鼓励农民购买、使用新型农业实用机械。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茶叶粮经套种、种养循环、稻鱼综合种养等产业复合种植模式,着力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建立“政府+企业+科研单位”三方合作机制,吸引激励科技人员进入田间地头创新创业,开展实用技术推广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大比武”活动,定期组织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参加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激励各乡镇干部学技术、练技术、用技术,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发挥才干。


专栏2  粮食和优质特色农业发展重点工程

1.粮食供给能力提升工程。采用稻渔(鸭、虾等)绿色集成生产技术,巩固提升水稻绿色优质高效生产基地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5万亩。开展耕地轮作休耕,扩种油菜7.5亩。

2.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发展黄茶2万亩,改造低质低效茶园5万亩,高标准管护所有茶园;高质量管护提升特色水果1.8万亩;新建与提升金银花、天麻等道地中药材10万亩。        

3.生态养殖发展工程。新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73个;新建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1个;新建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4个;新建土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1个;在北部山区发展冷水鱼养殖500亩;发展(巩固提升)稻渔综合种养5000亩。

4.支撑产业发展工程。建设茶种业园区、米仓山茶业数字园区;新建提升水产苗种供应基地100亩;建成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保护点2个;建成特色产业仓储冷库15座以及道地药材、特色水果初加工厂30座。

5.产业融合发展工程。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1个,建设米仓山茶博园、鸡鸣山茶叶公园、“东河记忆·广元黄茶”茶叶特色街区、大两古茶园。

6.绿色发展工程。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建设和农业品牌培育、农产品绿色防控与农作物统防统治,实施动物重大疫病强制免疫等项目。

7.产业示范建设工程。培育市级农园区5个,加快旺苍县东凡茶叶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星。

8.数字乡村建设工程。搭建23个乡镇数字乡村平台及1个县级数字乡村平台;巩固提升智慧监管平台(国家追溯平台、协作平台、农资销售平台、移动巡检、园区监控);新建物联网生产监控平台、智能化生产调度平台、精细化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一套监管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的可视化信息系统,实现实时监测。

9.农业机械化发展工程。新建、技改农业灌溉设施24处;新建、改建、硬化机械化作业便道95公里;新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4个;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5个;创建“五良”融合示范区1个,支持新型经营主体购置一批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

10.现代农户家庭农场培育工程。培育现代农户家庭农场100户。

1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培育扶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

12.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培育高素质农民3000人。


第五章 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科学规划乡村建设,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强化乡村生态保护,发展乡村文化,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培养和农村现代治理能力建设,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美丽和谐幸福乡村。


第一节 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


加快推进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以片区为单元的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2022年6月底完成木门茶文旅融合发展片区等5个片区的规划成果上报。2023年底,实现村级片区规划按需应编尽编,依托县域片区划分,拟定各乡镇需单独编制村级片区规划的名单,并按照实际需求分批次推进规划编制;对暂未纳入编制计划的村级片区,严格按照“一图一表一规则”中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空间用途管制进行建设。严格落实“一户一宅”,依法严厉查处违规乱建行为。加强村庄风貌引导,加大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设计一批彰显川北民居特色、宜居宜业的功能现代、风貌乡土、经济实用、结构安全、绿色环保农房图纸,并推广使用。


第二节 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建设投入力度,遵循“突出重点、集中连片”原则,优先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集中,“十四五”期间,全县新建高标准农田7.65万亩以上,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4.55万亩以上;以“灌有水源,排有出路;沟渠完善,配套齐全,管理规范,运行自如,旱涝保收,节水高效”为标准,以提升耕地的水源工程、灌溉工程、田间排水沟以及桥、涵、闸等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对规划区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全面配套与改造,解决末级渠系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工作,有序推进较大规模自然村(组)道路通达硬化建设,实施撤并建制村道路畅通工程和产业路支撑工程,到2025年,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65%,30户以上自然村(组)公路硬化率达70%以上。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罐子坝水库、万家峡水库、三合水库等重要水利工程建设,持续加大病险水库整治力度,加强东河流域防洪治理。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统筹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到2025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巩固提升乡村电网,推动天然气管网加快向农村地区延伸覆盖,“十四五”期间,实现全县农村居民普遍使用清洁能源。实施数字乡村工程,推动农村光纤宽带和4G网络深度覆盖、5G网络向农村延伸。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十四五”末,全县村级客运站点、文化体育、公共照明等公共服务设施健全完善。加快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用活用好增减挂钩政策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和促进乡村振兴,有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第三节 持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


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提升行动”、农村基础设施“五网共建共享”、山水林田湖“五项系统治理”、农村“五大建设”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项目,分类推进农村户用厕所建设,到2025年,行政村基本完成户用卫生厕所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以上。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到2025年,实现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乡镇转运设施和村民小组专职保洁员全覆盖。集中开展乡镇政府驻地和被撤并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大乡村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到2025年,乡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以上,75%以上的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大力推进种养循环,促进畜禽粪污还田利用,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大型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装备配套率保持100%。深入实施村容村貌提升“八化”工程,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村庄清洁常态化,引导农村居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建立完善人居环境整治后续管护机制,大力推广“政府出一点、集体补一点、群众筹一点”的管护经费保障模式,建立“厕污共治”长效利用和管护机制。推进旧村风貌改造,强化新村风貌管控,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积极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


第四节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统筹山水林田系统治理,加强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启动实施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开展米仓山大峡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大力推行林长制,加强古树名木管理保护,实施天然林保护修复工程,深入开展国土绿化,持续抓好森林防灭火和林业重大有害生物防治,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1万亩以上。深化河(湖)长制,推进农村河湖“清四乱”工作常态化、规范化;严格执行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管理制度,持续抓好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安置保障工作;加大水产品检疫、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力度;加强东河流域水质提升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加强生物安全,到2023年底,全县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全面完成,农业外来有害生物疫情处置达到100%。深入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六大”行动,到2025年,化肥农药继续保持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大型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装备配套率保持100%,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废弃农膜及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回收率达90%以上,病死畜禽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率100%。


专栏3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

1.农村“厕所革命”推进提升工程。新(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8000户,新建乡村公厕20座。

2.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以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新建高标准农田7.65万亩,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4.55万亩以上。

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程。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五年行动,全面实施“千村示范工程”,到2025年,乡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以上,75%以上的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4.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深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加强废弃农膜及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回收,大力推进种养循环,促进畜禽粪污还田利用,新建沼气工程4处。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大型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装备配套率保持100%,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废弃农膜及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回收率达90%以上,病死畜禽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率100%。

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建设秸秆综合利用万亩以上示范片2个。

6.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工程。在五权、高阳等乡镇实施耕地生产障碍修复利用面积0.9万亩。

7.绿色种养循环项目。在龙凤、木门、高阳等乡镇建立绿色种养循环试点面积10万亩。

8.农产品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工程。推广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综合技术50万亩;成立植保专合社23个;建设农作物病虫害远程监测系统县级平台1个、乡镇级平台5个。

9.村容村貌提升建设工程。大力实施村容村貌整体提升行动,改善村庄公共环境,重点解决村庄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线路“蜘蛛网”、火灾隐患、户外广告乱象等问题;持续推进绿化美化,保护好“青山绿水田园”。重点对山体田园、河湖湿地、原生植被等进行保护。

10.村庄内道路建设工程。在东河镇等乡镇新建村庄内道路500公里。

11.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启动外来入侵物种全面普查,因地制宜探索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第六章  大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坚持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坚持分线主抓、条块联动,坚持网格落实、共建共享,加快构建以县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为统揽,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九大体系”和“七大区域协调中心”为支撑,以“三级网格”为基础的城乡基层综合治理新体系,全面提升基层治理工作水平。


第一节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健全乡镇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加强乡镇、村集中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全面开展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完善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经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务监督组织的沟通协作,强化对村“两委”成员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的监督。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振兴作用。


第二节 稳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优化基础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幼儿园就近就便、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中心城镇或片区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资源向寄宿制学校集中和“科学评估、应留尽留、先建后拆”的原则,稳妥有序推进学校布局调整。落实好农村学校教师生活补助,职称评聘向农村学校倾斜,健全县域内教师交流轮岗机制,支持城区学校骨干到农村学校支教。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持续提升应对重大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逐步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构建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及有序就医新秩序。依法实施农村居民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大病等保险制度,到2025年,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基本实现全覆盖。建立城乡养老服务体系,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适度提高待遇水平。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巡访与关爱服务制度,完善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进农村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到2025年,农村养老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强化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达标建设。持续办好米仓山红叶节、米仓山采茶节、农民丰收节等文化节庆活动。强化乡村就业服务保障,加强县就业服务中心和乡镇、村就业服务站所建设,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就业服务平台,“十四五”时期,全县建成乡镇就业服务窗口23个,实现100%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机构入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在线”。


第三节 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实施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工程,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农村、进农家活动,广泛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乡村农耕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大旺苍端公戏、木门醪糟酿造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力度,进一步提升旺苍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质量。加强村志村史、农耕文化的收集整理编撰,建设一批村志村史展览室,打造一批农耕文化展览馆,建成一批乡村文化大礼堂(广场)。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推广文明新风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做法,重点整治农村高价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到“十四五”末,县级以上文明村和文明乡镇比例均达到50%。


第四节 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持续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实施新时代“头雁领航”行动,加大在优秀农村青年中发展党员力度,抓实优秀农民工村级后备力量储备培养,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激励关怀。健全党组织领导、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其他组织各司其职、协调运转、充满活力的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的治理体系。规范落实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严格执行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及时组织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进一步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治理等乡村治理方式。开展乡镇和村公共法律服务站(室)标准化建设,规范村法律顾问选聘,大力培养“法律明白人”。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地区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开展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创建,持续抓好省级乡镇治理现代化试点示范和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建设。

专栏4  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提升重点工程

1.农村居民全民参保工程。依法实施农村居民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大病、失业、工伤等保险制度,农村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基本实现全覆盖。

2.农村居民养老服务工程。建立城乡养老服务体系,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适度提高待遇水平。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巡访与关爱服务制度,完善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进农村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农村养老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

3.农村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文化消费试点,采购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优秀文艺节目,深入到广大农村、乡镇开展送文化下乡(戏曲进乡村)演出,丰富当地农民群众文化生活。

4.乡村文化创意工程。以米仓山红叶节、米仓山采茶节、农民丰收节、米仓山茶业博览会等文化节庆活动为引领,深度挖掘本地自然资源、民俗文化,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乡村文化振兴品牌。

5.农村生产生活遗产保护传承工程。挖掘一批具有传承基础、生产规模、发展前景且有助于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农村生产生活遗产项目,建立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对列入名录的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加强对乡村农耕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大旺苍端公戏、木门醪糟酿造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力度,进一步提升旺苍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质量。

6.农村基层阵地建设工程。实现“互联网+农村社区”计划,推进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培育发展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加强农村工作队伍建设,强化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积极创建民主法制示范村,实施农村“雪亮工程”和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

7.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工程。加大对村级文化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实现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进行设施设备更新换代等提档升级工程,建设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网点,在公共文化服务空白区建设数字文化驿站。将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乡镇基层服务点纳入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项目。


第七章 持续推进农村重点改革


改革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法宝。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将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激活农村资源要素,破除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制度障碍,激发强劲内生动力。


第一节 扎实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推动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落地落实,切实将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和治理实效。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县域中心划片为重点,突出各类资源优化整合,科学布局全县经济发展空间,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合理投放各类资源,做深做实空间规划的引领作用、支撑作用和管控作用,保持改革的科学性、系统性、长期性、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完善农村交通路网、水网、电网等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资源布局,逐步形成适度均衡的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逐步完善合并镇村产业协作及融合发展机制,推进现代农业园区、优势特色产业基地等提质增效,建成一批农业强镇、特色乡镇和特色村,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到2025年,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需求相匹配,城乡社区治理框架初步形成,基层群众自治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实现“事合、人合、心合”。


第二节 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坚持“集体所有、市场导向、因地制宜、村为主导”原则,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施“共同富裕”“巩固提升”“削薄清零”3项计划,把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夯实基层党建、深化乡村治理、拓宽增收渠道的重要抓手,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村治理现代化和共同富裕。

充分利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面规范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管理运行机制,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各类经营主体采取联合经营、股份合作、租赁经营等多种方式开发集体资产资源。继续实施中省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大力开展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积极探索以资产资源为纽带、村村联合发展的集体经济模式。


第三节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长久不变,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支持小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自营、土地流转、互换耕种、代耕代种、入股合作等多种形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到2025年,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65%以上。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全面完成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严格农村宅基地管理,加强对乡镇审批宅基地的监管。探索推进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鼓励开展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房盘活利用。


第四节 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深入实施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拓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加强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加快社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分类改造提升基层供销社,推进供销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三社”融合发展。


第五节 积极推动农村金融领域改革


加大项目包装和招商引资力度,健全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储备库,在库项目年均总投资不低于80亿元,“十四五”期间,力争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亿元以上。逐步扩大县级财政涉农预算支出和乡村振兴债券发行规模,提高一般债券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落实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要求,确保“十四五”末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提高到50%以上。健全完善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创新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方式,建立财政补助改股份、改贴息、改购买服务、改担保、改分险机制。用好用活“政担银”“政银保”等新型金融产品,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作用。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涉农主体信用“白名单”制度。积极推行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做法,逐步扩大保险覆盖范围和规模,到2025年,全县主要粮油作物保险实现全覆盖,主要特色农业产业保险覆盖率达到70%以上。


第六节 不断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创新实施招才引智工程,引进一批乡村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实施旺苍籍人才回引计划,每年回引一批人才建设家乡。实施“周末工程师”柔性引才计划,柔性使用一批高校院所专家教授来旺开展技术指导、成果转化、决策咨询等服务。实施“归巢创业”行动,回引一批在外优秀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企业家等返乡创新创业,广泛集聚乡村振兴骨干人才。深入实施“蜀道英才工程”,分层分类加快培养一支优秀的本土人才队伍。推进城市居民进乡、优秀人才下乡、成功人士返乡、企业家兴乡、社会团体助乡等“五到乡工程”。鼓励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科研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到乡村和涉农企业创新创业,保障其在职称评审、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益。


专栏5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重点工程

1.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工程。支持一批合并行政村开展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充分发挥集体、村民、企业等各类经营服务组织优势,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探索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2.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30个,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5个,省级调训、市级集中办班培训基层农技人员600人;特聘动物防疫专员、农技员20名。

3.农业综合执法能力提升建设工程。购置执法专用车2辆、执法专用无人机2台、定位导航仪2台、电脑20台等。


第八章 保障措施


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重中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党的统一领导,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强化政策激励,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顺利完成。


第一节 强化组织领导


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乡村振兴重大工作、事项、问题等由党组织讨论决定,建立健全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制度;健全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涉农部门各负其责的“三农”工作领导体制,层层压实责任,强化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各项部署落地见效。


第二节 强化政策支持


加强农村改革创新,探索促进农村承包地、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入股入市、抵押融资贷款等新机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小农户通过土地流转、互换耕种等多种形式,扩大经营规模。大力争取国家项目支持,有效对接国家、省级、市级农业农村发展规划部署,包装储备争取一批农业基础建设、现代种业、农业园区、加工物流、乡村建设、数字农业、主体培育等重大项目和工程。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加大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第三节  强化示范引领


坚持榜样示范、典型带动的原则,抢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机遇,继续加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省星级农业园区创建,支持鼓励各乡镇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乡村振兴模式,积极创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县、先进乡镇、示范村,引领带动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制定完善创建国、省、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园区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乡(镇)、示范村等实施办法,健全考评激励制度。开展示范创建动态监管,总结宣传和推广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好做法、好经验,争当山区乡村振兴“排头兵”。


第四节  强化法制保障


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四川省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实施办法》等涉农法律法规。加强农业综合执法改革和执法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积极推进乡镇涉农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强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法治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执法能力。建立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完善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和考核监督等制度。加快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加强长江禁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投入品、动植物疫病防控等重点领域执法。强化农业机械、农村沼气工程、渔业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监督执法和宣传教育。


第九章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旺苍县“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精神,与《广元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旺苍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农业发展目标任务保持一致,并与水利、交通等领域的“十四五”专项规划进行了衔接,规划之间不存在矛盾和冲突。《规划》实施后,影响着社会、生态、空气等环境。社会环境: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和第一产业发展,切实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但部分需征占地的项目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存在一定社会稳定风险。生态环境:农业资源开发项目开发不当可能新增水土流失,造成面源污染,可能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众多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和脆弱区产生一定影响。环境空气:施工期主要是扬尘污染,但对环境质量影响一般较小;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可能带来恶臭影响。水环境:种植业农药、肥料过度使用,畜禽养殖业废水处理不当以及农村生活污水未有效处理,可能造成农业面源污染。


第二节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处理好项目建设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与相关发展规划的关系。

(一)减缓种植业环境影响的措施。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控害,集成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机械施肥等技术,加大生物肥料、水溶肥料、缓控释肥料等新型高效肥料的推广应用力度。深入推进农药减量,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大力推广政府购买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服务,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和长残效除草剂使用,鼓励使用生物农药,启动物理、化学防治和生物农药使用补贴。加强科学选用农膜指导,严禁使用超薄地膜,推广农膜减量替代技术,减少农膜使用量,开展新型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建立健全农膜回收处理体系。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农药换包装、现金回收、回收保证金等多种方式,建立健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深入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和原料化利用,持续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二)缓解养殖业环境影响的措施: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严格落实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环保主体责任,督促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切实履行污染防治义务,配套完善畜禽粪污贮存、处理、利用设施。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排放。深入推进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畜禽粪污收集、存储、运输、处理和综合利用全产业链,提高畜禽粪便还田利用率。科学划定江河湖库、渔业禁养殖区、限养殖区和养殖区。严格执行水产养殖证制度。强化湖库水质监测。加快老旧池塘改造,促进水产养殖基础设施、生产设施全面开放,减少污染排放。大力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因地制宜发展池塘健康养殖、水库生态养殖、稻鱼综合种养和流水养殖。

(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严格执行入园项目准入制度和负面清单制度;对有可能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园区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严格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资源的再生性、资源的替代性”的发展理念,加强对农业园区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强化对农业生产废弃物和园区生活废弃物的统一收集和集中处理。


第三节 自评结语


《规划》综合考虑了旺苍县现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与资源分布、地形与地貌特点和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与旺苍生态功能区划、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其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相关规划基本协调。落实各项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后,生态影响和环境污染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实施本《规划》总体可行。


 




旺苍县“十四五”茶产业发展规划

                                                                                      单位:亩

序号

乡镇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新建黄茶基地

新建绿茶基地

茶园管护

新建黄茶基地

新建绿茶基地

茶园管护

新建绿茶基地

茶园管护

新建绿茶基地

茶园管护

新建绿茶基地

茶园管护

合 计

10000

1900

11450

10000

3000

30500

2400

30000

1500

40100

1500

30000

1

东河镇

1000


1000

1500


2500


2000

100

4500


2000

2

嘉川镇

1000


800

1000


1800

300

1800

200

3900

100

1800

3

黄洋镇

1000


1500

1500

200

3000

200

2500


5700


2500

4

白水镇

500


584

600


1000

200

1000

200

1000

200

1000

5

张华镇

300


216

300


500


500


500


500

6

木门镇

1000

400

1200

1500

700

4000

200

4000

200

4000

200

4000

7

九龙镇

700


700

500


1200

200

1400

200

2800

200

1400

8

普济镇

1300


3050

1500


4300

200

4300


4300


4300

9

龙凤镇

450


200

200


1000

200

1000


1000


1000

10

三江镇

400


200


500

800

200

800

200

800

200

800

11

英萃镇

700


560

200


1300


1300

200

1300

200

1300

12

双汇镇

650

400

440

500

300

1500

200

1500


1500


1500

13

高阳镇

200

100

300

300

500

2600

200

2600

200

2600

200

2600

14

大两镇

300

200

300

200

100

1000


1000


1000


1000

15

大德镇

500


400

200


600

200

900


1700

200

900

16

五权镇


400



300

3000


3000


3000


3000

17

米仓山镇


100




100


100


200


100

18

盐河镇


200



300

200


200


200


200

19

燕子乡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旺苍县“十四五”生态养殖发展规划

肉牛产业

肉羊产业

生猪产业

小家禽产业

乡镇

到2025年

出栏量

(万头)

规模养殖

场数量

(个)

乡镇

到2025年

出栏量

(万只)

规模养殖

场数量

(个)

乡镇

到2025年

出栏量

(万头)

规模养殖

场数量

(个)

乡镇

到2025年

出栏量

(万只)

规模养殖

场数量

(个)

木门镇

0.20

2

东河镇

1.10

3

嘉川镇

5.2

5

加川镇

65.00

2

盐河镇

0.08


五权镇

1.10

3

白水镇

5.2 

5

东河镇

65.00

2

嘉川镇

0.21

2

檬子乡

0.75


普济镇

4.2

5

木门镇

50.00

1

东河镇

0.20

2

英萃镇

1.15

3

三江镇

4.5 

5

白水镇

50.00

2

国华镇

0.16

2

燕子乡

0.82

3

张华镇

3

5

九龙镇

50.00

1

白水镇

0.17

2

大两镇

0.81


木门镇

4.2

5

三江镇

50.00

1

英萃镇

0.15

2

普济镇

1.12

3

东河镇

4

5

国华镇

50.00

1

三江镇

0.15

2

国华镇

0.95

3

黄洋镇

3.4

4

张华镇

50.00

1

龙凤镇

0.20

2

嘉川镇

1.10

3

九龙镇

3.2

5

英萃镇

50.00

1

普济镇

0.18

2

大德镇

0.87


龙凤镇

3.2

5

普济镇

50.00

2

九龙镇

0.15

1

龙凤镇

0.82

3

高阳镇

1.6

5

龙凤镇

50.00

2

黄洋镇

0.16

2

盐河镇

0.77

3

双汇镇

2

3

黄洋镇

48.00

1

大德镇

0.12


白水镇

1.10

3

大德镇

2

3

双汇镇

48.00

1

天星镇

0.12


双汇镇

0.87

3

英萃镇

2

1

五权镇

48.00

1

燕子乡

0.17

2

九龙镇

0.80


五权镇

1.9

1

大德镇

48.00

1

水磨镇

0.11


黄洋镇

0.90

3

燕子乡

1.8

5

燕子乡

47.00

1

五权镇

0.16

2

三江镇

0.92

3

盐河镇

1.5

2

水磨镇

45.00


双汇镇

0.14

2

天星镇

0.85

3

国华镇

1.6

1

高阳镇

45.00


大两镇

0.11


木门镇

0.92

3

大两镇

1.6

1

大两镇

43.00


张华镇

0.16

2

水磨镇

0.83

3

水磨镇

1.5 

1

盐河镇

43.00


米仓山镇

0.09


张华镇

0.90

3

天星镇

1.2

1

米仓山镇

43.00


高阳镇

0.12

2

高阳镇

0.80

3

檬子乡

0.6


檬子乡

42.00


檬子乡

0.09


米仓山镇

0.75


米仓山镇

0.6


天星镇

40.00


合计

3.4

31

合计

21

54

合计

60

73

合计

1120

21


旺苍县“十四五”道地药材发展规划

序号

乡镇

基地建设

(亩)

产地初加工(处)

药农培训

(人次)

职业农民培训

(人)

专业村

(个)

培育主体

(个)

中药材市场及精深加工基地(处)

备  注

1

双汇镇

11000

7

2750

90

12

16



2

英萃镇

17500

8

4375

215

13

17



3

国华镇

10000

7

2500

175

12

16



4

盐河镇

8000

4

2000

60

8

11



5

天星镇

8000

4

2000

65

8

11



6

米仓山镇

8000

3

2000

65

8

11



7

檬子乡

8500

4

2125

70

8

11



8

水磨镇

11000

5

2750

90

13

18



9

大两镇

9000

4

2250

70

9

12



10

燕子乡

9000

4

2250

100

9

12



11

东河镇







1

中药材市场

12

嘉川镇







1

精深加工基地

合计


100000

50

25000

1000

100

135






旺苍县“十四五”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单位:亩

序号

乡镇

专业蔬菜基地

高山蔬菜

羊肚菌

小计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小计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小计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1

东河镇

2400

300

400

500

600

600

0

0

0

0

0

0







2

嘉川镇

3100

500

500

600

700

800

0

0

0

0

0

0

5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3

白水镇

1400

200

300

300

300

300

0

0

0

0

0

0







4

黄洋镇

1000

200

200

200

200

200

0

0

0

0

0

0







5

普济镇

1200

200

300

300

200

200

0

0

0

0

0

0







6

木门镇

900

100

200

200

200

200

0

0

0

0

0

0







7

国华镇

0

0

0

0

0

0

3500

0

0

500

1000

2000







8

盐河镇

0

0

0

0

0

0

5500

0

500

1000

1500

2500







9

天星镇

0

0

0

0

0

0

11000

1000

1500

2000

2500

4000







合计

10000






20000






5000







“十四五”专项规划重大工程统计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建设年限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总投资(亿元)

合计





73.501

特色产业发展




36.93

1

旺苍县水稻绿色优质高效创建项目

新建

2021—2025

采用稻渔(鸭、虾等)绿色集成生产技术,创建水稻绿色优质高效生产基地5万亩。

0.75

2

旺苍县米仓山茶叶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发展黄茶2万亩,改造低质低效茶园5万亩,高标准管护所有茶园。在茶旅、茶文、茶养、茶雕、茶体验、茶食品和茶加工等方面深度融合,培育茶叶产业发展新业态。

10

3

旺苍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新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73个,建设标准化圈舍20万平方米并配套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及引种换种能繁母猪30000头、新建种公猪站1个、新建一级种猪场2个。

5

4

旺苍县肉牛规模养殖体系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新建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1个,建设标准化圈舍5万平方米并配套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引进良种能繁母牛5000头,规范建设肉牛品改站12个,新建二级种牛场1个。

1

5

旺苍县肉羊规模养殖体系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新建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4个,建设标准化圈舍6万平方米并配套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引进良种能繁母羊3000头,新建二级种羊场1个。

0.9

6

旺苍县北部山区冷水鱼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在旺苍县北部山区修建冷水鱼养殖基地500亩。

0.5

7

旺苍县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5000亩。

0.1

8

旺苍县水产苗种供应基地巩固提升建设项目

改扩建

2021—2025

新建(提升)水产苗种供应基地100亩。

0.1

9

旺苍县村级产业示范园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种植业:中药材、水果等3.5万亩;养殖业:小家禽5万只。

2.25

10

旺苍县特色水果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新建车厘子等特色水果1.8万亩。

0.36

11

旺苍县道地中药材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柴胡、银花、天麻等10万亩。

1.5

12

旺苍县高山有机蔬菜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甘蓝、西兰花、花菜等3万亩。

0.3

13

旺苍县土鸡规模养殖体系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新建土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1个,建设标准化圈舍10万平方米并配套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新建种鸡场1个。

0.7

14

旺苍县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

新建

2021—2025

园区茶叶面积达到20万亩。

1.3

15

旺苍县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项目

新建

2021—2025

培育市级园区5个。

1.41

16

旺苍县龙凤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3

土地整理2215亩,土壤改良1310亩,配套建设耕作道、蓄水池等建设内容。

0.35

17

旺苍县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新建科技创新中心1处,建设茶树种质资源圃50亩、黄茶母本园500亩、优质黄茶高效绿色技术示范园1000亩等。

0.968

18

旺苍县大两古茶园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3

新建道路8公里、步游道5公里、茶园管护500亩等。

0.18

19

旺苍县东凡茶叶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星建设项目

续建

2021—2023

新建园区道路16.8公里、步游道5公里、黄茶基地2000亩,高标准茶园管护7400亩等。

0.82

20

旺苍县农产品初加工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新建道地药材,特色水果初加工厂30座。

0.15

21

旺苍县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1个,开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及屠宰,配套冷链、物流、仓储等设施设备。

5

22

旺苍县特色农产品仓储冷库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新建特色产业仓储冷库15座。

0.1

23

旺苍县农业野生茶原生境保护点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开展野生茶树资源普查、建档、保护、评价、发掘和利用,建设隔离设施、看护房、渠系、道路等,设置标示、警示牌,建设智能监测平台、配套智能监测设施设备,配置巡护交通工具等。

0.15

24

旺苍县茶种业园区建设项目

续建

2021—2025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育种创新能力、品种测试(性能测定)评价、繁种能力等方面建设。

1

25

旺苍县畜禽规模养殖场智慧监管平台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建设一套监管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的可视化信息系统,实现实时监测。

1

26

四川省旺苍县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主要包括农业重要领域数据资源收集,茶叶生产数字化(数字田园),农产品标准化、标识化、身份化体系等建设内容。

0.34

27

旺苍县县域数字乡村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2

搭建23个乡镇平台及1个县级服务站平台系统,购置承载配套设施。

0.102

28

旺苍县茶叶品牌建设项目

续建

2021—2025

持续办好米仓山采茶节,积极参加茶叶博览会,举办茶叶品牌推介会。

0.1

29

旺苍县茶叶科创中心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建设科创中心1处,配套茶叶加工、技术研发、信息物流等。

0.5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3.6775

30

旺苍县农机提灌站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新建(改造)提灌站24座。

0.24

31

旺苍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建设高标准农田7.65万亩,提质改造4.55万亩。

3.2

32

旺苍县农机生产道路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新建农机生产道路95公里。

0.2375

农业科技体系建设




0.18

33

旺苍县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

新建

2021—2025

培育高素质农民3000人。

0.1

34

旺苍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30个,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5个,省级调训、市级集中办班培训基层农技人员600人;特聘动物防疫专员、农技员20名

0.08

乡村振兴




26.9575

35

旺苍县稻田综合种养及农耕文旅开发建设项目

新建

2022—2025

建设优质水稻生产基地5万亩;推广稻鱼、稻蛙、稻虾等绿色生态高效种植模式5万亩;开发农旅体验园5处;培育稻米品牌1个、加工企业1个。

0.5

36

旺苍县农旅融合乡村旅游带建设项目

新建

2022—2025

建筑风貌改造、村庄景观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园区5个、休闲农场10个、乡村民宿20家、乡村旅游风景道、新村旅游服务点、旅游厕所30个、旅游服务配套实施。

1.2

37

旺苍县米仓山茶业博览园建设项目

新建

2022—2025

新建米仓山茶叶示范基地,茶工坊,康养酒店,智慧博览园,观景栈道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设施设备购置。

10.3375

38

旺苍县鸡鸣山茶叶公园建设项目

新建

2022—2025

新建以茶叶元素为主的茶叶公园1处。

2

39

旺苍县村容村貌提升建设项目

新建(改扩建)

2021—2025

硬化院坝120000平方米,硬化阴阳沟46000米,改厨1000户,风貌塑造780户,建沼气工程4处。

1.5

40

旺苍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先进乡镇示范村创建项目

新建

2021—2025

对标省级创建标准,创建乡村振兴先进县、省级先进乡镇5个、示范村25个。

10

41

旺苍县村庄内道路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新建村庄内道路500公里。

1.3

42

旺苍县村集体经济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2

12个村集体经济建设。

0.12

新型主体培育




0.4

43

旺苍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项目

新建

2021—2025

培育扶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200家。

0.4

农产品质量安全




0.75

44

旺苍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与品牌培育建设

新建

2021—2025

建设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1处、生产经营主体检测室300个,配齐农、牧、渔等投入品和农、畜、水等食用农产品检测设施设备;农业生产和经营企业追溯体系建设全覆盖,建成8个农业智慧监管园区;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农业品牌建设。

0.25

45

旺苍县农产品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项目

新建

2021—2025

推广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综合技术50万亩(其中:粮油20万亩、茶园20万亩、果园5万亩、特色道地中药材5万亩);成立植保专合社23个,配备无人植保机46台;建设田间病虫害远程监测系统县级1个、乡镇级5个。

0.3

46

旺苍县动物重大疫病强制免疫项目

新建

2021—2025

主要用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疫苗采购,购买服务,技术培训,应激反应处理及死亡补偿,免疫效果监测费用,冷链运输及运行维护费、强制扑杀等。

0.2

生态环境治理




4.576

47

旺苍县规模以下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

新建

2021—2025

建粪污处理池、泵、管网等。

2

48

旺苍县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

新建

2021—2025

建设有机肥替代化肥片5万亩。

1

49

旺苍县农村“厕所革命”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新(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8000户,新建乡村公厕20座。

0.676

50

旺苍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

新建

2021—2025

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片25万亩。

0.6

51

旺苍县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项目

新建

2021—2025

实施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0.5万亩。

0.3

农业综合执法能力建设




0.03

52

旺苍县农业综合执法能力提升建设项目

新建

2021—2025

购置执法专用车2辆、执法专用无人机2台、定位导航仪2台、电脑20台等。

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