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旺苍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旺苍县“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机构:县政府办 发布时间: 2021-12-02 09:03 字体: [ ]

旺府办发〔2017〕 22 号



旺苍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旺苍县“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的

通    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县级有关部门,旺苍经开区管委会:

《旺苍县“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旺苍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 12 月 28 日

 

 

旺苍县“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 

质量是安民之本、兴国之道、强国之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及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是旺苍同步全面实现小康的重要保障和支撑。根据《广元市“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和《旺苍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指导全县质量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规划。


第一章  旺苍县质量发展环境


一、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

“十二五”期间,围绕建设绿谷红城、幸福旺苍的总体目标,全县上下坚持“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理念,大力实施“品牌带动”和“标准引领”行动,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日益提高,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企业、行业和产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质量保障。

(一)产品质量明显提升。2016年,工业品抽查合格率为95.2%,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9.1%,畜产品、水产品检测合格率达100%,食品药品抽检合格率达99.1%,所有指标比十二五初期显著提升。

(二)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工程质量保持好中有升态势,工程质量监督实现全覆盖,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达100%,交通工程交工质量鉴定合格率达100%,水利工程完工项目质量鉴定合格率达100%。

(三)服务质量不断优化。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医疗康复、电子商务、房地产、现代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一大批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全面实施,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一体化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多层次医疗保障、规范化药品保障等公共卫生服务不断完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水平明显提高。

(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34万公顷,全县森林面积达到20.9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7.4%。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全面达到国家II类水域标准。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11个,有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级1处,省级1处)。

(五)品牌创建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成功培育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四川名牌5个,四川省著名商标3个,广元市知名品牌12个,广元市知名商标11个,有机认证产品11个。

二、质量发展工作存在的不足

“十二五”期间,全县质量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有力地助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十三五”时期实现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的质量基础。近年来,世界经济走势持续低迷、不及预期。国内经济发展又进入新常态,加之我县属欠发达地区,质量发展基础比较薄弱的现状仍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与先进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一是重总量、轻质量。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数量,忽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现象依然存在,促进质量发展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要素保障不足,区域质量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二是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整体产业中比重偏低,大企业大集团较少,在国内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知名品牌不多。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过低,服务支撑能力不强。三是质量安全风险防控点多面大。大量的在建工程、环境污染治理和资源节约压力较大,质量安全形势严峻。四是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质量技术基础相对薄弱,高端技术人才和质量工匠缺乏,质量技术基础仍不能满足转型升级的要求。五是大质量工作机制还不健全,质量共建尚未扎实推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还不到位,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面对新常态、新形势、新要求,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坚持把质量发展作为新常态下的新动力,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进质量强县战略,以提高质量和效益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推动旺苍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二章  指导思想及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实施质量强县战略,以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增添动力,以标准、品牌、诚信建设提升层次,以质量文化和人才培育打牢基础,充分发挥质量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基础和保障作用,更加注重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不断创新质量发展机制,建立完善质量监管体系,着力优化质量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质量水平,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质量引领原则。始终把质量为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准确把握改革创新与转型升级的着力点、持续增长和全面发展的结合点,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监管体系,构建较为完善的安全和节能监管新体系,全面提升质量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创新驱动原则。坚持创新驱动核心战略,不断完善有利于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持续建立完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既注重技术、管理、产业创新,也重视理念、文化和制度创新,以强大的技术创新推动质量、标准的提升,以高质量、高标准引领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

(三)统筹规划原则。从全县发展全局的高度推进质量建设,追求发展速度与结构、效益相统一,资源、环境和人的发展相协调,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增强创新能力,强化发展活力,推动质量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民生导向原则。质量发展必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把保障安全和改善民生作为质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民生安康,致力质量惠民,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

三、发展目标

——产品质量提升目标。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引导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推广先进技术手段和现代质量管理方法,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加大对食品、药品、农产品和日用消费品等产品的风险监测和抽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劣等违法行为。到2020年,全县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生产许可证、强制性认证证书覆盖率达100%,产地农产品和重点食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

——工程质量提升目标。建立健全政府监督、行业自律和中介服务的监管体系。到2020年,全县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和城市保障性住房工程验收合格率达100%,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工程验收合格率达100%,其他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合格率达到98%以上。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竣工验收合格率达100%,水利与节水改造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新开工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100%,城市新开工保障性住房受监工程覆盖率达100%。

——服务质量提升目标。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与城市建设相融合的生活性服务业体系,与社会民生相呼应的公共性服务业体系。到2020年,骨干服务企业和重点行业、领域的服务质量明显增强,服务业品牌价值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数显著提高,生产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达到80%,生活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达到75%。
    ——环境质量提升目标。2020年,水、气、声环境质量持续保持稳定向好。主要河流水质相对稳定,达到规定水域环境功能的要求;县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稳定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各项污染物年均值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城市噪声得到有效控制。


第三章  “十三五”质量发展主要任务

 

一、实施四大战略

(一)质量强战略按照建设“一级两地四区”的战略定位,坚持“主动作为、稳中求进、赶超进位、务求实效”的工作原则,加快实施质量强县战略,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实施卓越绩效孵化工程,建立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分级孵化培育机制,分梯次培育一批管理领先、效益卓著的企业群体。逐步构建大质量发展机制,形成大质量工作格局,完善质量发展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质量工作考核制度。不断加大质量发展投入,提升质量发展水平,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建设先进质量文化,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

专栏1   质量强战略重点

完善质量工作机制。强化宏观质量政策制定,进一步完善大质量工作机制,把质量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加强政策引导,开展政府质量奖评选,树立质量标杆。

(二)品牌发展战略。按照“强化工业、扶持农业、拓展服务业”的品牌培育总体思路,牢固树立品牌发展理念,强化政府的组织推动责任,增强产品、工程、服务、环境等领域品牌意识,突出优势产业和重点产品、重点工程、重点企业,着力培育一批质量好、效益佳、市场占有率高、核心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发挥品牌的示范、引领、集聚和辐射效应,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各个领域的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开发掌握核心技术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适应市场需要的品牌产品,提高重点支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质量竞争力,对名优产品、自主创新产品、节能认证产品等优先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努力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名牌产品、知名商标、驰(著)名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推动名牌产品和商标的数量、质量再上台阶。

专栏2  品牌发展战略重点

1.培育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四川名牌产品7广元知名品牌产品12个。

2.力争培育“天府质量奖申报企业2“广元市市长质量奖”企业2个,中国驰名商标2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四川著名商标5件。

3.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1个。

(三)标准引领战略着力推进新兴产业标准创新和传统产业标准提升,努力提高标准研制创新能力和产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水平,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引导企业或单位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

专栏3  标准引领战略重点

1.力争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达15个;

2.加大区域性地方标准制定力度,地方标准数量达12个;

3.制定团体标准5项;

4.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率达100%

(四)有机产业战略。通过建设全国有机产品生产示范基地,逐步形成“四产两配套”的有机产业体系,包括有机种植业、有机畜禽养殖业、有机生产资料供应、有机产品加工四大主要有机产业和有机商贸物流、休闲农业旅游两大配套产业。通过有机产业的规划和建设,形成一个覆盖全域、结构合理、体系健全、持续发展的有机产业链,最终将旺苍打造为全国有机产品生产示范基地。

专栏4  有机产业战略重点

2020年,有机茶叶认证达0.5万亩,推广基地面积达15万亩;有机核桃认证达0.4万亩,推广基地面积达25万亩。同时,大力开展牛、羊、土鸡等畜禽有机认证,形成“种—养—加”良性循环的产业链。

二、开展“四大质量”提升行动

(一)产品质量提升行动。构建现代制造业体系,推进产业加快发展,持续推进制造业整体向中高端迈进;提高制造业技术保障和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完善全过程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严格关键环节质量控制,严格质量检验检测,推行科学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广泛开展各类质量活动,改善品种质量,增强质量竞争力;支持具有自主技术、自主标准、自主产品的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和主导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促进“旺苍制造”迈向全省、全国生产价值链高端。

(二)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强化对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及工程监理单位的资质管理和行为监督,强化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和工程实体质量检查,加强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建立完善进场材料采购、验收、检验、使用全过程追溯体系,杜绝不合格建材进入施工现场。加强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一般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2%以上,涉及工程结构安全的主要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100%。强化重点工程保障。严格落实工程建设主体责任,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管理,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确保重大工程质量。

实施“样板工程”,力争大中型工程样板工程覆盖率达到5%以上。推行绿色优质工程,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对外部生态环境保护、对室内环境保护”作为评价工程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大力推广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建材,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应用普及率达到10%以上。

(三)服务质量提升行动。逐步实现服务质量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品牌化,服务质量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在金融服务、现代物流、高技术服务、商务服务、交通运输和信息服务等重点生产性服务领域,推动实施服务质量国家标准,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服务。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旅游、家庭服务等生活性服务领域,基本形成专业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模式,不断丰富服务产品种类,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大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动红军城、木门寺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四)环境质量提升行动。持续推进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居民生活方式低碳化,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体系。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严格执行总量控制制度,深入推进工业、生活、农业、交通等行业治污减排,提升生态建设和保护水平。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指标要求内;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标,城市建成区内无黑臭水体,东河及其主要支流水质保持稳定;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显著下降。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环境监管水平,实现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努力建成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

三、夯实三大质量基础

(一)强化计量基础建设。加强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监督管理,确保量值传递准确可靠,2020年重点领域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8%以上,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抽检合格率达97%以上。深化重点行业能源计量工作,2020年,重点用能企业的计量器具配备率和受检率达100%,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提升企业计量能力,指导企业完善计量检测手段,提升检验检测水平。推动经营者开展诚信计量自我承诺活动,培育诚信计量示范单位。

(二)深化认证认可监管。加强认证认可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对认证认可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认证认可的有效性,做到认证信息及时公开,及时更新。探索科学、有效的监管方法,加大对认证、检测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加大认证推广力度,鼓励更多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开展自愿性认证活动,积极推进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认证。加大认证执法监管力度,切实提高认证有效性,促进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档次提升。到2020年,全县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认证产品生产企业持证率均达到100%。

(三)推进检验机构建设。紧跟全县主导产业发展步伐,建立定位明晰、治理完善、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布局合理、实力雄厚、公正可信的检验检测服务体系和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品牌影响力大的检验检测机构,不断提升技术支撑、服务和保障能力。引导技术机构优化检测装备配置,提高测试、分析、鉴定、预警以及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推动技术机构信息化建设,强化过程控制,提高检测效率,与企业建立区域性质检科技创新和产业技术联盟。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整合、分业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着力推进全县检验检测机构整合。

四、推进“五大工程”

坚持以增强城市质量发展软实力、推动质量成果惠及全民为目标,积极推进质量基础、质量提升、质量智慧、质量惠民和质量文化工程,确保质量强县战略全面顺利推进。

(一)推进质量基础工程。通过加大投入、政策引导和措施创新,切实加强质量技术支撑、质量信用、质量等级评价等体系建设。大力抓好质量人才建设,发展质量职业教育,鼓励企业积极培育引进高端质量人才,注重生产一线员工的教育、培养和素质提升,为质量建设提供全方位的人才保障。

(二)推进质量提升工程。开展以“提质增效”为主题的示范点培育打造提升活动,在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领域树立“质量强县”标杆企业,培育和打造示范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形成全面推动质量提升的有效运行机制。

(三)推进质量智慧工程。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建设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城管、智慧物流、智慧监管,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现代化和智能化。依法从严查处乱搭乱建、乱停乱放、乱堆乱倒、违法建设等行为,有效解决城区交通堵、停车难、秩序乱等“城市病”,提高民生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推进质量惠民工程。坚持民生投入优先保障、民生工程优先安排、民生需求优先满足“三个优先”,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社会公益等重点民生项目,倾心尽力办好民生实事。以日用消费品生产企业集中区、质量问题多发区为重点,开展日用消费品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推动消费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扩大消费品有效供给,适应消费升级趋势。打造“质量安全示范街”“质量安全示范商场”“质量安全示范企业”,为市民创造和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优质服务和优质环境。

(五)推进质量文化工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平台推广作用,深入开展质量文化宣传活动。在城市美化、广告宣传、标识设计等环境打造中融入区域特色明显的质量元素,使“质量为先”理念人知人晓。通过新闻媒体、公益短信等宣传平台,普及质量知识,增强质量意识,引导广大市民积极投身质量提升工作。


第四章  健全质量保障机制


一、强化三大质量责任

(一)持续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建立企业质量安全关键岗位责任制,落实质量首负责任制,实行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制度。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产品“三包”、缺陷产品强制召回制度,建立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与社会监督制度,落实企业质量担保责任,积极探索实施质量问题先行赔偿、质量责任保险、多元救济、质量安全约谈制度。在消费品生产企业中,探索建立产品和服务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制度。

(二)持续强化政府监督管理责任严格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健康安全、节能环保的重点产品、重大设备、重点工程及重点服务项目的监管。强化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市场等重点区域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对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农业生产资料、建筑材料、日用消费品的监督检查。完善生产许可、强制性产品认证、重大设备监理、进出口商品法定检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登记管理等监管制度。完善和落实质量安全追溯、召回、区域监管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提高质量安全防控能力。

加强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建立和实施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应急处置机制,增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置的能力。

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加大生产源头、经营环节的治理力度。加强对行业性、区域性产品质量和服务问题的集中整治。严厉查办制假售假和利用高科技手段从事质量违法活动,严厉打击危害公共安全、人身健康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质量违法行为。建立健全处置重大质量违法突发案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加大质量违法行为的刑事司法打击力度。

(三)持续强化社会共治责任完善消费者投诉和维权机制,推动建立质量安全有奖举报,惩罚性赔偿、公益诉讼以及小额诉讼等制度,鼓励消费者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发挥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支持行业组织积极参与质量监督,提供技术、标准、检验检疫、质量管理、品牌建设等咨询服务,及时反映企业及消费者的质量需求,引导行业诚信自律,促进行业规范发展。鼓励新闻媒体加强质量宣传和舆论监督,建立完善有效的舆论监督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强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质量社会共治责任,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社会氛围。

二、完善质量监管体系

(一)完善诚信体系建设牢固树立质量法治理念,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质量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加快产品、工程、服务领域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施质量信用“黑名单”制度,强化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建立跨部门联动响应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对经营者的处罚情况要及时记入经营者信用档案,并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布。

(二)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建立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动态数据库,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工程质量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完善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机制,加快建立和实施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应急处置机制,加强风险信息资源共享,切实做到对质量安全风险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建立工业产品、农产品和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风险分级监管体系,对系统性质量风险及时发布预警,对重大质量安全隐患及时提出处置措施。

(三)完善质量追溯体系。完善和落实质量安全追溯、召回、区域监管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健全产品监测系统,探索推行食品质量、电梯安全等责任保险。在规模以上企业建立质量竞争力指数统计制度,逐步将企业产品质量等级品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率、质量损失率、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品牌企业销售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总值比重和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等反映质量状况和水平的指标纳入统计指标体系;完善质量形势分析制度,定期研究分析全县重点产业质量状况与发展趋势,并向社会发布。推进开展服务业质量满意度调查,定期公布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指数。

三、创新质量发展机制

(一)强化质量准入退出机制。严格认证认可监管,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对不能满足准入条件、不能保证质量安全和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企业,依法强制退出;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企业,坚决依法查处。严格执行缺陷产品和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重点服务行业实施服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重大人身和财产损害的服务主体,责令退出服务领域。

(二)健全质量评价考核机制。探索建立以质量安全、质量发展数据指标为核心内容的质量工作评价指标及考核制度,将主要质量工作纳入绩效评价考核内容,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一项依据,加强考核结果反馈,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严格质量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加大警示问责和督导整改力度,严肃查处质量事故涉及的渎职腐败行为。

(三)落实质量发展激励机制。完善政府质量奖励制度,落实政府对品牌创建、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等的奖励政策。引导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企业积极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树立质量管理典范。扶持重大质量改进和技术攻关项目,鼓励企业积极争创政府质量奖。

(四)完善质量投诉举报机制。建立健全较为畅通、有序、高效的投诉举报处置工作机制,充分发挥12365、12315、12331等服务平台的作用,不断创新、完善投诉举报处置工作的措施、程序和方法,畅通质量投诉和消费维权渠道。健全服务质量投诉机制,畅通公众服务质量投诉和维权渠道,查处扰乱服务业发展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支持和鼓励消费者依法开展质量维权活动,积极推进质量仲裁检验和质量鉴定工作。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质量政策引导,把质量发展目标纳入旺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质量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责任,认真组织实施,共同推进质量大发展。紧扣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的薄弱环节,选择关系消费安全、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制定促进质量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紧密结合县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引导各单位更加重视质量工作,加强质量基础建设,形成质量发展良好局面。

二、深化质量监管。围绕质量发展规划,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明确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实施方案和年度行动计划,建立和完善规划实施落实责任机制。要深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管、监督抽查、行政执法、稽查打假等综合监管手段的运用,使有限的质量安全监管力量得到有效使用。要着力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监督抽查不仅仅单纯追求合格率,而是更加注重查找和发现问题,从而有目标的整治问题,促进质量提升。同时,着力提高各级各有关部门查找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问题的主动性。

三、加大经费保障。建立健全质量发展经费保障机制,重点支持标准化体系建设、质量监督抽查、检验检测体系及国家级、省级和县级重大质量工程等项目建设。建立质量工作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提高质量发展财政经费的使用效率。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组织质量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进修培训、科研项目攻关等工作。

四、强化舆论宣传。抓住食品安全、质量监督、执法检查等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结合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业务工作,通过精心组织“3·15”、安全月、质量月等大型活动,举办质量论坛以及开展质量服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等活动,向社会各界宣传法律法规和质量工作,提升全民质量意识和法制观念,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倒逼质量提升,形成人人关心质量、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社会氛围。同时,积极策划专题研究和宣传报道,深度挖掘和发挥质量发展对服务旺苍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