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研究与对策建议
县政府办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建设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是四川省农民工工作和就业促进工作在组织化输出、体系化推进、精准化落实上的新探索、新亮点。近年来,旺苍县严格按照省市部署,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建设,但也还存在国有人力资源公司竞争力不强、劳务经纪人队伍建设滞后、专业合作社运营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只有劳务服务体系建设常态化、精准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才能更加有效整合县域企业(项目)用工和劳动力求职供需资源,充分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保障企业(项目)用工需求和劳动力务工需求,切实破解“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问题。
一、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一)全县劳务基本情况。旺苍是全省劳务输出大县,农村劳动力约有19万人,农民工累计转移就业16万余人,其中,省外转移就业10万余人、省内转移就业6万余人。截至目前,全县现有各类用工主体25082家,其中,企业3585家(内资企业541家、私营企业304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98家、个体工商户20699家(含家庭农场2087家)。
(二)县属国有人力资源公司情况。截至目前,全县仅有1家县属国有人力资源公司(旺苍县旺泰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自2021年该公司成立以来,累计签订用工合作协议100余家,推广、发布招聘信息1万余条,推动解决企业长期用工1060人,年产值达1100万元,实现劳务收入865万元。
(三)劳务专业合作社情况。截至目前,全县共有乡镇劳务专业合作社23个、村(社区)分社257个,劳务经纪人167人。自2021年12月建社以来,各乡镇劳务专业合作社累计带领村(社区)分社共吸纳社员10050人,累计对接劳动力43134人次,实现劳务收入近6000万元。
二、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劳务专业合作社作用发挥不足。部分乡镇对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重视不够,劳务专业合作社运行初期由于没有经费,就存在“推一推、动一动”的应付思想,未落实专人开展劳务工作,安排三支一扶和西部志愿者从事农民工服务相关业务,人员变更较为频繁。比如,个别乡镇安排的工作人员除了劳务服务和农民工服务工作外,还要负责就业、养老、医疗、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一体化平台录入、驻村帮扶等业务;个别乡镇从事农民工服务的工作人员在三年之内就换了4名。同时,部分乡镇对劳务服务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辖区内用工主体、劳动者对劳务专业合作社的知晓度、认可度不高,加之部分偏远乡镇产业发展滞后、用工主体偏少,导致部分劳务专业合社运营发展不平衡,未能有效发挥带动作用。
(二)国企市场竞争力薄弱。同其他私有人力资源公司相比,县属国有人力资源公司还处于初创阶段,其职能职责和规范化经营还需不断完善提升,特别是在专业性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还存在较大不足。截至目前,该企业专兼职工作人员仅有4名,且多为大专学历,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较低。同时,县属国有人力资源公司参与市场运营的经验不足,对岗位用工信息的挖掘发布不充分,与用工主体、乡镇劳务专业合作社和劳务经纪人结合不够紧密,全县各类用工主体共有2.5万余家,而县属国有人力资源公司每月收集发布的岗位用工信息不足900条,用工合作协议仅签订100余份,劳务服务水平远远达不到市场实际需要和适龄劳动者的多样化务工需求,管理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市场竞争力还需进一步增强。
(三)劳务服务队伍建设滞后。截至目前,全县共培育村(社区)劳务经纪人167名,仅能够覆盖257个村(社区)中的65%。村(社区)劳务经纪人队伍建设未实现全覆盖,无法向未覆盖的村(社区)提供就业信息、职业介绍、政策咨询、后续跟踪等劳务服务。同时,80%的劳务经纪人均是初、高中文化,知识储备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劳务经纪人常年外出从事建筑、加工制作和服务业等工作,难以集中组织开展相关政策和业务培训,在协助劳务专业合作社运营管理中效率不一,特别是在帮助农村劳动力入社、收集推送劳务信息、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三、加强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持续提升劳务服务保障水平。一是完善考核机制。建议将乡镇劳务专业合作社、劳务经纪人建设运行情况纳入各乡镇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范畴,及时出台考核细则、完善考核办法,适当采取定期通报等方式,切实加强对县属国有人力资源公司、乡镇劳务专业合作社、劳务经纪人工作情况的综合考核评估。对工作滞后的及时发出预警提醒和工作提示,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全面加强日常运营管理,确保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实现高效运转。二是提升运营效率。建议结合全县劳务专业合作社发展实际,及时出台扶持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制定劳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对运营管理质效较为突出的合作社给予适当奖补,切实提升全县劳务专业合作社做细做实劳务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建议充分发挥乡镇人民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落实专人指导劳务专业合作社运营管理,及时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协调解决劳务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建议乡镇劳务专业合作社及村(社区)分社综合利用“线上+线下”等宣传渠道,通过村务公开栏、“村村响”广播以及组织专业人员深入村(社区)开展宣讲等方式,广泛宣传劳务专业合作社相关政策。同时,借助镇村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相关政策及案例,进一步扩大劳务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力和知晓度,积极引导闲散劳动力、用人单位加入专业合作社。
(二)持续优化企业经营能力。一是大力开展人才培育。建议县属国有人力资源公司充分借力东西部协作、省内对口帮扶等平台,主动加强与国内、省内相关院校的合作,大力引入专业人才,并依托院校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为企业内部员工提供继续教育机会,定期不定期开展业务提升培训和内部交流,不断壮大专业队伍力量。同时,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及时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机制,鼓励员工自我提升,对表现优秀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切实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二是着力拓宽业务范围。建议县属国有人力资源公司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组织乡镇劳务专业合作社及村(社区)分社加强对辖区内用工信息的摸排,结合在家闲散劳动力和企业(项目)情况,动态更新“三本台账”〔农村闲散劳动力台账、企业(项目)台账、劳务专合社社员台账〕,及时做好四川县乡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蜀我·会找活”数智平台数据录入工作,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拓展业务范围,广泛开展以劳务派遣、职业中介为主,人力信息咨询、人事劳资外包等为辅的人力资源综合性服务,促进企业经营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全面加强体系联动。建议由县属国有人力资源公司牵头,全面整合县域范围内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业务,并结合劳务服务市场需求,组织各乡镇劳务专业合作社全面掌握用人单位用工需求、社员务工需求,共同推进县域内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指导企业规范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务,不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广泛向各用人单位输送优质人才,着力解决“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问题。
(三)持续完善合作社队伍结构。一是汇聚人才合力。建议各乡镇劳务专业合作社、村(社区)分社动态掌握本辖区内的创业致富带头人、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以及在外知名人士等名录,充分发挥其影响力和号召力,加强对旺苍就业创业政策的宣传引导,鼓励广大在外农民工和企业家返乡创业,不断激发创业活力,着力带动农村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助力全县劳务服务做大做强。二是壮大劳务队伍。建议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村(社区)干部、致富带头人、乡村能工巧匠、在外能人等为重点,在全县开展劳务经纪人摸排认定工作,积极引导有能力、有意愿的人员成为劳务经济人,确保257个村(社区)劳务经纪人实现全覆盖。同时,建议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每年至少集中组织全县劳务经纪人开展一次就业社保政策、法律法规等业务培训,加快提升劳务经纪人队伍的业务能力。三是提供个性服务。建议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筹全县劳务经纪人力量,结合行业类型、工种、技能专长等因素,及时组建各类劳务经纪人专长型团队,动态收集劳务信息,及时向各乡镇劳务专业合作社推送,并积极配合乡镇劳务专业合作社分类吸纳各类技能劳动力入社,为入社劳动力提供个性化服务,“点对点”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和用工信息推送,切实帮助闲散劳动力实现精准转移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