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打造“矿权+农权”电子交易平台
不断提升数据优化营商环境软实力
县政府办 县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探索利用区块链数据共享模式,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同维护和利用,促进业务协同办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好的政务服务体验”。近年来,旺苍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规范土地矿权和农村产权交易流程,创新打造“一网两权”电子交易平台,切实以数据搭建快速通道,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助力县域营商环境跑出加速度。
一、围绕“两权”交易,搭建网络交易平台。一是健全机制,强化行业协作。建立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相关分管副县长牵头,县级相关行业部门各司其职、乡镇和村社主抓落实的土地矿权和农村产权(以下简称“两权”)流转线上交易工作调度机制,自上而下加强“两权”流转交易工作的统筹管理,为打造线上交易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自电子交易平台上线以来,共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两权”流转线上交易管理工作6次,解决平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矛盾问题13个。二是优化服务,规范交易流程。按照国家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办法、交易规则和技术标准,结合县域实际,制定出台了《旺苍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旺苍县土地矿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完善了土地矿权服务管理细则,优化和公开服务流程、工作规范、监督渠道,将“两权”平均交易流程时限缩短40%,切实降低了政府、企业的交易成本。三是建设平台,实现网上交易。按照市场利益和公益效应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政府采购方式选取有实力的第三方技术公司,依托旺苍县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系统,整合土地矿权、国有资产处置、农村产权交易等资源,搭建“两权”电子交易平台,并实行“政府管理+企业运维+行业部门监管”的运行模式,由县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平台和交易流程进行管理,第三方技术公司负责日常运维,县级相关行业部门等加强监管,确保“两权”流转交易线上程序合法化、过程透明化、价格市场化。
二、统筹资源要素,实现“农权”全部流程线上交易。一是全覆盖建立服务网格。依托乡镇、村社便民服务中心和站点,设立了23个乡镇服务站和220个村级服务点,并在电子交易平台中开设交易信息、交易项目、交易指南等模块,办事群众可委托服务站点在电子交易平台发布交易公告,购买主体根据公告内容,通过旺苍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端口进行线上交易,切实构建了全覆盖、全流程的线上交易运行体系,打通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最后一公里”。预计全年线上将完成500户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面积约2500亩。二是全领域摸清底数。为加强农村资产资源交易集中管理,结合全县国有资源资产清查工作契机,组织县、乡(镇)、村(社)三级农村产权交易机构对全县农村资产资源进行了摸底清查,将流转交易的农村产权细分为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农业生产设施设备等,并按照“规范一批、备案一批、签订一批”的原则,分类、分批次录入电子交易平台,着力打造全县资产资源数据一张图。截至目前,已录入历史交易数据133笔,累计成交金额约3000万元。三是全流程线上审核。根据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方式,凡是符合流转交易条件的由产权所有人或当地村(社)向乡镇服务站提出申请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由购买主体自行评估价格,并在电子交易平台进行报价,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对权属、转让方式和报价进行核准。待核准通过后,由乡镇服务站发布出让公告,购买主体自由报名报价,并在电子交易平台完成交易,由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出具产权流转交易鉴证书。截至目前,共发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鉴证书7份,涉及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产权、“四荒”使用权等14个类别农村产权交易。
三、规范统一标准,实现“矿权”关键流程线上交易。一是健全制度,制定统一规范交易文本。不断优化和固化交易文件电子模板,由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12个县级行业部门共同研究优化交易模版,并将出让公告、出让须知、土地使用条件、竞买申请书、承诺书、成交确认书、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等交易资料进行整合,形成了统一的出让文件范本,有力确保了出让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二是优化流程,实行全程数据化管理。按照“线下业务能进必进”的原则,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矿业权出让交易规则的通知》(自然资规〔2023〕1号)要求,梳理整合书面确认、行业部门审核等矿权交易流程,将交易前置和关键事项全部纳入线上管理,将原有的7项流程优化减少至“在线提交—在线审查—在线发出竞买资格确认书”3项流程,并将线下交易环节佐证资料上传至电子交易平台,实现了全流程线上交易。三是压缩成本,切实降低政企交易负担。购买主体将竞买申请、营业执照等8项原有法人申报资料,7项自然人申报资料以及其他组织申报资料通过电子交易平台扫描上传进行审核,购买主体“只跑一次”即可签订成交确认书,有效减轻了往返交易的时间、交通成本。同时,在土地项目挂牌交易过程中,电子交易平台按设定程序对项目进行电子竞价,购买主体根据事先确定的竞价规则进行报价,出让方无需配备挂牌主持人,进一步节省了财政开支。自2023年5月平台建成运行以来,累计交易土地25宗,交易总额3.48亿元,助力县级财政增收40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