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用户登录 网站支持IPv6
2025年04月02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首页 政务调研 > 探索产业融合“三个聚焦” 构建农业园区发展新格局——旺苍县茶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主要做法
探索产业融合“三个聚焦” 构建农业园区发展新格局——旺苍县茶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主要做法
发布时间:2024-01-29 来源:县政府办 点击量:3876 [ 字体: ] 打印

探索产业融合“三个聚焦” 构建农业园区发展新格局

——旺苍县茶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主要做法

县政府办  县农业农村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广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关于“农业强起来、农村旺起来、农民富起来”和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关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关键在产业”的决策部署,旺苍县围绕加快建设茶文旅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以建设旺苍县茶叶现代农业园区(原旺苍县木门三合现代农业园区)为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探索产业融合“三个聚焦”,扎实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旺苍县茶叶现代农业园区地处旺苍东南部,是广元黄茶核心产地和旺苍“四大”茶叶主产区之一,2019年成功创建为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024年被评为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园区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四川十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示范基地等称号。园区核心区所在的木门镇先后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省乡村振兴先进镇等称号,核心区所在的三合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四川百强名村等称号。园区茶叶种植面积3.05万亩(其中黄茶1.22万亩),2023年实现茶叶产量2946吨、产值7.43亿元。

一、聚焦“四化”抓质量,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化”。围绕园区产业定位,从园区建设优质化、标准化、机械化、品牌化“四化”入手,打造结构合理、体系规范、高产高效、品牌完善的现代化农业园区。一是围绕优质化,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按照“优先发展有机茶,巩固提升绿茶,突破性发展黄茶”的总体思路,在园区先后引进推广中黄1号、龙井43等10余个名优特新优良品种,建成绿茶基地1.83万亩,黄茶良繁场、母本园、示范基地1.22万亩,并结合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要求,全面推广粮经复合间(套)作模式,园区内粮经复合种植面积达34.7%。二是围绕标准化,大力建设规范体系。依托园区集成优势,主动在种植、管护、采摘、加工、包装、销售等全链条创树标准、建设规范,构建了“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可追溯、认证有依据”的规范化体系,园区被农业农村部、团中央评为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探索的黄茶种植十道工序入选中茶所茶叶种植教科书。三是围绕机械化,大力提升作业效率。在园区集成十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智慧服务平台,大力推广机耕、机采、喷滴灌等茶叶机械设施设备,全面提升园区管护、采摘、加工机械化水平,截至2023年底,园区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6.4%。四是围绕品牌化,大力增强市场影响。充分用好全国首批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全国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国黄茶之乡“三张名片”,持续加强园区、产业、产品品牌化建设,园区先后获得全国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殊荣,“米仓山茶”区域公共品牌位列中国品牌价值地理标志组百强榜单,米仓山牌广元黄茶被评为“四川最具影响力茶叶单品”。

二、聚焦“三产”补链条,实现产业融合发展“集群化”。坚持“茶叶+”融合理念,将园区作为优化要素配置、延长产业链条、促进融合增效的基础平台,推动茶叶产业“接二连三”,实现产业融合发展“集群化”。一是促进茶叶与产地加工融合增效。对园区2家茶叶加工厂生产线进行更新,日加工鲜叶能力提升到0.6万斤,实现了园区茶叶即采即加工,从最初的纯原料卖出到就地加工转化升值,产值净增5倍以上。二是促进茶叶与乡村旅游融合增效。将万亩茶园与木门会议会址打捆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定期举办米仓山采茶节,全面开放园区茶事体验,并在园内配种四季观赏花卉,增设休闲娱乐设施,年接待各地游客15余万人次,乡村旅游带动园区农民人均增收800余元。三是促进茶叶与特色文化融合增效。深挖米仓山茶叶历史渊源,高标准打造了集茶文化传承、科普教育为一体的茶叶主题公园,组建了专业化的茶艺表演团队,整合茶山民谣、木门古道、地方民俗等文化元素,使原本普通茶叶有了文化的魂、历史的根、现实的味,茶叶价值提升20%。四是促进茶叶与生态康养融合增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打通“两山”转化渠道,充分利用茶叶园区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超过20000个的生态康养优势,打造特色民宿13家,建设露营基地4处,开发了茶山太极、茶园茶道、茶庄茶品等特色康养项目,年康养收入实现400余万元。五是促进茶叶与主题餐饮融合增效。将茶叶与地方特色饮食深度融合,组织乡村厨师和茶叶研究技术所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了茶香腊肉、茶叶土鸡、茶叶小炒、茶叶醪糟等特色食品,推动园区内5家农家乐年均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六是促进茶叶与电商营销融合增效。在园区培育茶叶电商22家,实现了茶叶产地与消费者直接对话,将中间商的利润差直接装进茶农的腰包。2023年,园区利用线上平台完成1000亩茶园高端定制和20余吨有机茶叶交易,并带动镇域其他农特产品“搭车”销售300余万元。

三、聚焦“三资”促增收,打造产业融合发展“共同体”。突出把园区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平台,强力在园区推行股份合作制改革,用好用活园区资源、资金、资产“三资”,创新利益联结方式,充分调动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茶农三方合作共赢的积极性。一是推行“园区‘三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茶农”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长效带动茶农增收。持续推进户改场、场入社、社联企、企接市产业组织化提升行动,将园区51个家庭农场、263户茶叶种植大户、5841户农户拥有的园区“三资”入股园区42个茶叶专业合作社,让社员在就地务工、返包经营、股份分红、二次返利、奖励补助等方面获得稳定收益,2023年入社茶农人均收益300元以上。二是推行“园区‘三资’+村集体经济组织+茶农”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长效带动茶农增收。抓住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和政策扶持契机,利用2000亩集体茶园、6700亩集体土地和园区小产业园建设资金,吸纳2100余户茶农以个户“三资”入股集体经济组织,享受免费技术指导、电商营销、集体分红等扶持收益,助力人均增收200余元。三是推行“园区‘三资’+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茶农”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长效“双带”茶农增收。在园区推行村集体经济组织挂联帮扶制度,将园区359户劳动力缺失或举家外出的农户(含脱贫户)划归所在村集体经济组织帮扶,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择优选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经营、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既提升了园区茶产业发展组织带动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又为园区茶农增收装上了“双驱动”、安上了“双保险”,助力园区茶农收益净增8%以上。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