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八届七次全会专题研究加强蜀道翠云廊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的新时代课题。如果说广元全面现代化建设有底色的话,那一定是绿色,广元的中国式现代化路径一定是彰显生态本底,凸显环境优势,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文化传承上走有广元特色的“绿色共富”之路。
加强生态保护 筑牢生态本底
生态不仅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本身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全会提出打造生态文明新典范,站在文明演进的大视野,把握住了生态文明必然取代传统工业文明的前沿趋势。一是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翠云廊的千年古柏群是广元优良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集中体现,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属地管理、原地保护、科学管护”的保护管理机制。因为生态的公共属性,需要政府主导来制定出台相应制度规范各主体行为。翠云廊能保存至今既得益于“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等制度的沿袭,也是周围广大群众自发参与保护的结果。新时期的翠云廊保护,要进一步拓展社会参与的广度,组织开展古树名木认捐、认养等活动。翠云廊古柏群是不可移动的“活化石”“活文物”,属地管理和原地保护是应有之义,要强化数字技术应用,实行“一树一策”的科学保护。二是厚植生态底色。要树牢“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性治理的理念,持续提升蜀道生态系统功能,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扛起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历史重任。加强上下游协同联动,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确保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严格土壤污染分区管控,强化受污染耕地、重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保障土壤环境安全。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积极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三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广元的好山好水好空气好特产等优质生态产品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会逐步实现其生态价值,这是广元的绿色优势。清晰界定自然资源产权和科学设置权能是前提,要有序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逐步实现自然资源登记全覆盖,建立动态的生态产品目录清单。结合广元实际,探索生态产品的公允价值尺度,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标准化生产、区域品牌塑造中不断获得生态溢价,推动生态产品高效便捷实现。
聚焦文旅康养 推动产业融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广元的优异生态本底,是广元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的比较优势。一是推进景区“二次创业”。时代在前行,技术在迭代,需求的提升,景区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更新迭代。要统筹推进主城区景区改造,打造独具魅力的武则天历史名人文化展示区。推动剑门关——昭化古城连片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加快剑门关翠云廊景区提质扩容。积极融入大九寨旅游环线,大力提升广元文旅品牌影响力。二是创新文旅产品业态。推进“文旅+”三产融合发展。把广元的特色文化元素充分融入景区、公共交通、公共文化场所等领域,大力开发非遗之旅、文博之旅等新产品,打造古蜀道徒步游线路,培育艺术展览、文旅展会、网络视听、动漫网游等新业态。利用好“三线建设”这张广元工业遗产名片,打造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大力推进乡村三产融合,积极探索生态微庭院、观光休闲农业、农事体验、乡村民宿等新模式。三是建设知名康养度假胜地。康养产业是应对老龄化布局的前瞻性产业。发挥广元生态、医疗、文化等优势资源,建设主城区、曾家山、唐家河、米仓山、白龙湖、亭子湖等重点康养度假区,促进康养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针对不同年龄、体质等群体的消费习惯和偏好,靶向供应全季全龄全域的康养度假产品。多维度开发森林浴场、森林瑜伽、温泉理疗、美容康体、中医药康养、运动养生等特色产品。发挥数字资源整合作用,培育“互联网+康养”产业。
传承蜀道文化 打造文化标杆
生态文明建设为的是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当生态保护行为成为日用而不觉的日常文化时,我们就完美写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广元篇章。一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化需要载体来表达,坚持保护第一,深度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多重价值。加快《剑门蜀道遗址总体保护规划》编制实施,推动蜀道广元段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实施白花石刻、歧坪手工真丝地挂毯、唤马剪纸等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争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二是深入开展蜀道文化研究。依托高校、文博、科研院所等主体,积极筹建蜀道文化研究院,整理蜀道文化典籍,加大蜀道文化考古发掘力度,不断挖掘蜀道文化新内涵。定期举办中国蜀道论坛、蜀道年会等学术研讨交流活动。打造大蜀道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干部正确政绩观教育基地。三是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赓续历史文脉,打造一批文化地标,增强广元文化软实力。强化“景城一体、主客共享”,加强城市风貌规划建设。积极推进以蜀道文化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创作。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作者田振宇 系市委党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