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扩权赋能改革 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县政府办 县行政审批局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人口聚集效应更加凸显,社会、资源、环境、安全等管理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对基层治理能力形成了新挑战,迫切需要统筹推进乡镇扩权赋能改革,加强基层政府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为此,旺苍县聚焦基层治理实践中存在的“权力有限、责任无限”“看得见管不了、管得了看不见”等问题,结合便民利企服务能力提升、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加快推动基层扩权赋能,把更多权力下沉到基层,着力构建符合基层政权定位、适应新时期城镇化发展需求的新型行政管理体制,有效激发了乡镇发展活力,推动了县域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精准赋权,确保权力“放得下”。针对乡镇“权力有限、责任无限”等问题,结合旺苍实际,积极探索下放模式,科学编制下放计划,确保下放事项、批次和周期的合理性。一是试点先行,做好总结推广。优先选择人口较多、辐射面较广的中心镇、经济发达镇等开展试点,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和带动效应。先后向东河镇下放20项医保事项,向三江镇、九龙镇延伸办理转移登记、抵押登记、查询等业务,为全县推广扩权赋能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二是按需下放,注重基层所盼。以基层群众办事需求为导向,积极征求乡镇、村(社区)干部、企业和群众的意见,按照“宜放则放、接住用好、纵深推进、协调联动”的原则,采取赋权、委托、下移延伸等方式,将点多面广、基层管理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县级政务服务和执法权限,最大限度下放至乡镇,全力推进基层高频便民服务事项“就近办、一次办”。截至目前,赋予乡镇法定行政权力事项共 117 项,梳理“村能办”“家门办”事项242项,明确乡镇法定执法事项24项,赋予乡镇执法事项141项。三是精准下放,厘清权责关系。按照“成熟一批,下放一批”的原则,及时调整涉及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基层办事频率低及无法有效承接的事项,确保事项真正“放得下”。编制办事指南2000余份,逐项明确办事依据、服务标准、服务流程、监督检查等内容,全面厘清不同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边界,明确事项责任机构和责任人,实现工作运行流程的全链条规范。同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畅通群众监督投诉渠道,加强对乡镇承接管理权限的监督,确保权力规范行使。
二、放管衔接,确保权力“接得住”。从基础保障入手,整合聚集各方资源,着力推动共建共治共享,不断增强基层治理效能。一是强化统筹布局,构筑服务网络。建实“1+23+257”便民服务体系,在全县23个乡镇、257个村(社区)规范建立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让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年均办件量逾20万件,先后打造了6个省级便民服务中心、6个市级便民服务中心,成功创建160个市级示范便民服务站。二是优化人员配置,建强工作队伍。编印《旺苍县行政执法工作实务手册》,把乡镇干部通用法律资格考试的参与率、合格率纳入乡镇依法治理年度目标考评,加大执法资格考试推进力度,推动全县386名执法人员取得执法资格。结合执法资格证取得情况,在每个乡镇落实2—3名行政编制人员,专门负责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并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为每个乡镇择优选配10—15名执法人员。同时,组织乡镇干部和县级赋权部门干部开展1000余次业务培训,切实提高了乡镇执法工作人员、政务服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打造了一支业务精通、服务一流的服务队伍。三是做好基础支撑,强化运维保障。在各乡镇、村(社区)规范设立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场所,切实做好相应办公设施设备的配套,进一步完善乡镇、村(社区)配套设施,先后配备电脑、打印机、执法记录仪等1600余台办公设备,并根据乡镇人口数量、场镇规模以及执法工作量等实际,按照每个乡镇2—5万元/年的标准预算核拨执法工作经费,支持乡镇配备执法服装、执法记录仪等执法设施设备,推动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高效开展,着力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提质增效,确保权力“用得好”。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群众关心的难点堵点热点问题,强化系统思维,坚持整体推进,优化办事平台、执法方式、服务网络,强化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打造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一是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服务水平。依托一体化平台、“天府通办”“川善治”等载体,积极推进“区域通办、三级联动”,将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有关政务服务事项延伸至乡镇、村(社区)等服务站点,实现县、乡、村跨层级三级联动共同推动“网上办”。 同时,持续深化“一网通办”,将城乡低保、卫健医疗等140余项服务事项全部纳入网上办理,并配套电子印章,逐步实现“全程网办”,截至2023年10月底,乡镇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5.83%,一次办占比达100%,网上办理率达88%。二是推广“执法+N”模式,提升执法效能。以加强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为主线,推广“执法+学习”模式,切实弥补执法人员知识上的空白、经验上的盲区和能力上的弱项。坚持文明执法与优化服务并重,积极推广“执法+服务”模式,着力“办实事、解民忧”,聚焦短板痛点,用心用情用力推进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2年以来,全县累计办结各类执法案件450余宗,进一步延伸了基层执法监管的触角,从最基层减少了矛盾纠纷、降低了执法成本。三是强化“党建+”引领,提升治理水平。坚持把党建引领融入到基层治理中,鼓励符合条件的乡镇在便民服务中心、综合执法大队建立党支部,采取党员带头的方式,积极推广“党建+基层政务服务”“党建+综合执法”等措施,不断优化“两委”干部、农村党员、村民代表等组成的“网格化”工作体系,并采取“多网合一”的方式,选拔村(社区)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员、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以及护林员等担任网格员,由1名网格员负责1个网格片区的基础信息采集、隐患排查、突发事件应急和处置上报、政策法规宣传、民生服务保障等5项基本职责以及48项延伸职责,充分利用网格员熟悉情况、人脉较好等优势,发挥“延伸触角”和“全景探头”的作用,推动基层治理模式由被动处置问题向主动发现问题、事后执法追责向前端服务管理转变,切实推动基层治理重心下沉、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