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为总体取向,以“稳定增势、加快发展”为主基调,实施资源转化战略,推进“两化”互动发展,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6.1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2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34.68亿元, 增长2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8亿元,增长7.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3%、77.7%、15.0%,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1、11.0、2.1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由上年的21.1:51.1:27.8调整为20.6:52.5:26.9,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5和0.9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6.89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占gdp的比重为55.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0.3%。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工业化率达到48.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3.6%,工业拉动经济增长10.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达到33.4%,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农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2.34亿元,比上年增长7.8%。
粮油产量稳定增长。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5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63万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粮食总产量达到18.7万吨,比上年增长1.4%,其中:小春粮食产量6.21万吨,增长0.8%,大春粮食产量12.49万吨, 增长1.7%;油料产量1.48万吨,比上年增长4.9%。
表1:201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
|
|
单位:吨
|
产品名称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稻谷
|
62466
|
0.7
|
小麦
|
37566
|
-1.1
|
玉米
|
43724
|
2.8
|
豆类
|
5575
|
1.8
|
薯类(折粮)
|
37366
|
3.7
|
花生
|
3829
|
4.2
|
油菜籽
|
10627
|
5.2
|
烟叶
|
894
|
4.4
|
药材类
|
10624
|
5.0
|
蔬菜
|
191451
|
5.6
|
茶叶
|
2392
|
14.3
|
水果
|
34036
|
4.6
|
生态林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066公顷。全县森林面积达到14.1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7.4%。
畜牧业稳步发展。全年出栏生猪60.46万头,比上年增长1.6%;出栏肉牛1.37万头,比上年增长0.9%;出栏肉羊7.1万只,比上年增长1.0%;出栏家禽273.43万只, 比上年增长2.8%。肉类总产量达到4.98万吨,比上年增长1.8%,其中:猪肉产量4.3万吨,牛肉产量0.17万吨,羊肉产量0.14万吨。禽蛋产量3754吨,比上年增长5.7%。年末生猪存栏43.7万头,牛存栏4.72万头,羊存栏8.18万只。
全年水产品产量3152吨,比上年下降19.2%。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内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00公顷,累计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550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新建、整治渠道134.2公里、蓄水池543口、山坪塘184口。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5.28万千瓦,比上年增加1.22万千瓦,增长5.1%。全年农村用电量3710万千瓦时,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17万吨。年末实有耕地18525公顷,其中:水田7444公顷,旱地11081公顷。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21.94万人,乡村从业人员20.54万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承载聚集能力全面提升,优势产业不断做大做强,项目建设力度加大,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7.8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9.54亿元,增长23.9%;广旺集团(在旺部分)产值6.05亿元,增长10.1%;广元旺苍供电局产值4.5亿元,增长12.0%;规模以下工业产值27.71亿元,增长33.0%。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2.36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42亿元,增长18.4%。
全县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7户(不含广旺集团、旺苍供电局),其中年内新进规模企业9户。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在十亿元以上的企业2户、亿元以上的企业20户、5000万元至1亿元的企业10户、2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企业26户。新培育亿元企业4户。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加。
表2: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
|
原 煤
|
万吨
|
244.27
|
6.8
|
|
洗 煤
|
万吨
|
182.79
|
-4.6
|
|
焦 炭
|
万吨
|
60.53
|
18.6
|
|
鲜冷藏肉
|
万吨
|
5.3
|
15.0
|
|
水 泥
|
万吨
|
233.74
|
14.8
|
|
铁矿石原矿
|
万吨
|
14.61
|
59.3
|
|
铸铁件
|
万吨
|
26.1
|
27.2
|
|
人造板
|
万立方米
|
6.21
|
11.7
|
|
精制茶
|
吨
|
933.8
|
24.3
|
|
工业经济效益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8.03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利润总额3.28亿元,比上年增长47.1%;利税总额7.86亿元,比上年增长35.2%;总资产贡献率18.66%;资产负债率64.83%;流动资产周转率4.79次;产销率98.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38.7%,比上年提高24.6个百分点。
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9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3亿元,比上年增长4.4%。实现利税总额2331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7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4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9.14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全年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6.72亿元,增长30.6%。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25亿元,增长122.1%;第二产业投资26.49亿元,增长40.4%,其中:工业投资26.49亿元,增长40.4%;第三产业投资18.98亿元,增长16.2%,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2.97亿元,下降34.6%。
从构成看,建筑工程投资33.08亿元,增长31.3%;安装工程投资1.4亿元,增长140.2%;设备购置8.83亿元,增长29.0%;其他费用3.41亿元,增长8.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65亿元,比上年增长37.2%。商品房施工面积45.0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9%;商品房竣工面积2.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0.8%;商品房销售面积5.9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9%,其中现房0.92万平方米,下降55.8%,期房5.06万平方米,增长35.7%,商品房销售额为1.8亿元;商品房待售面积0.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0.54万平方米。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建设成效明显。年末公路总里程212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342公里。完成省道东出口快速通道改造、省道三江场镇改线段建设工程;完成通乡公路124公里、通村公路172公里建设;维修改建桥梁4座;新建乡镇客运站3个。年内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30193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4.7%;公路货运周转量44711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2.7%。
邮电通讯业持续发展。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收入1.78亿元,比上年增长6.3%。年末全县拥有固定电话用户4.89万户,比上年下降23.4%,其中住宅电话4.59万户,下降24.9%;移动电话用户28. 3万户,比上年下降1.2%;国际互联网用户2.24万户,比上年增长8.7%。
六、国内贸易、旅游
城乡市场繁荣活跃,消费品市场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4亿元,比上年增长15.8%。
分地域看,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3.04亿元,增长15.9%;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1.4亿元,增长15.7 %。
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89亿元,增长15.5%;零售业零售额18.11亿元,增长15.9%;住宿业零售额0.19亿元,增长15.6%;餐饮业零售额4.25亿元,增长15.7%。
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精品景区打造全力推进,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旅游环境不断优化,旅游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年接待游客133.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8.8%,实现旅游收入6.21亿元,比上年增长60.9%。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势较好。全年公共财政总收入实现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8亿元,增长19.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0.24亿元,比上年增长23.5%。
金融业运行稳健。年末全社会各项存款余额90.95亿元,比年初增长9.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9.53亿元,增长20.8%。全社会各项贷款余额26.99亿元,比年初增长26.7%,其中,短期贷款11.2亿元,增长6.7%;中长期贷款12.3亿元,增长28.4%。
保险事业平稳发展。年内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1.39亿元,比上年增长8.3%,赔款及给付0.41亿元,比上年增长7.7%。
八、科学技术、教育和环境保护
科学技术事业稳定发展。全年申报科技项目17个,储备科技项目35项,转化科技成果20项。3家企业被省科技厅等11部门共同评为四川省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公司成为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申请专利77件,专利授权7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2.9%,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县年末拥有中心小学38所,普通中学21所,职业中学1所。全县拥有小学、普通中学在校学生人数分别为26432人、24972人。拥有专任教师4217人,其中,小学2395人,普通中学1737人,职业中学8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100%,高中升学率92.3%。全县拥有幼儿园57所,在园幼儿9727人,幼儿教师251人。全县普通高考专科以上上线2423人,上线率达95.8%,其中本科上线674人。全国各类普通大学录取新生1913人。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严格控制,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县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国家ii类水域标准;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国家iii类水域标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率达到65%。
九、文化、体育、卫生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年组织开展文化活动26场。组织举办了“龙舞红城”春节文艺晚会、“青春的足迹”专场文艺演出等大型文艺活动;成功举办了2012年中国·旺苍第四届红色旅游文化节暨红叶节;协助举办了“中国煤矿文工团赴旺慰问演出”活动。年末拥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乡镇文化站35个;文物保护区61处;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达到12.9万册。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全年组织开展体育活动24场。举办了“米仓山茶叶杯”2012年全国青年男篮四强赛、“移动杯”女子健身大会、夏季篮球联赛等活动。女子龙舟队在全国第七届农民运动会上获得龙舟比赛铜牌,实现了我县在国家级体育赛事上荣获奖牌的零突破。
广电事业稳步发展。全年采编播出新闻4700条,其中广播新闻2300条、电视新闻2400条。摄制播出时政和社教栏目专题48部、电视访谈节目2期。引进播出电视专栏节目240期7600分钟、电视剧305部9150集;广播社教节目24期、《纪实60分》24期。年末拥有广播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数达到5万户。广播覆盖率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88%和96%。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48个,其中:医院8个,乡镇卫生院35个;实有床位数1677张;卫生技术人员1635人,其中执业医师494人,执业助理医师147人,注册护士448人,卫生防疫人员45人。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33.62万人,参合率达97.8%,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0%。产妇住院分娩率为 99.0 %,婴儿死亡率为3.8‰。
十、人口与计划生育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年末全县总户数17.33万户,年末户籍人口45.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85万人,非农人口10.97万人;男性人口23.63万人,女性人口22.19人。年内共出生人口3934人,死亡人口2759人;人口出生率为8.55‰,死亡率为6.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5‰;计划生育率为87.7%。年末常住人口39.06万人。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336元,比上年增加2543元,增长16.1%,人均消费支出12075元,增长10.0%。农民人均纯收入5653元,比上年增加762元,增长15.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926元,增长20.6%。
就业形势趋好。全县城镇新增就业6070人,比上年增长0.3%,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2182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559人,高校毕业生就业427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51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培训农民工498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5.15万人。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年各类保险参保人数累计达到40.13万人次,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1.21万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3.33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5.98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6.8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1.6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3.49万人;生育保险参保1.21万人。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9.42万人。
社会救助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92万人,发放资金5154.8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48万人,发放资金3239.6万元。农村五保供养0.20万人,发放资金488.64万元。救助城乡患病居民4.17万人,发放资金1317.6万元。年末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4家、床位1319张。
注:1.公报中各项经济指标为快年报数,部分行业数据来自相关主管部门,今后使用资料以《旺苍统计年鉴-2013年》公布数据为准。
2.生产总值及各行业增加值总量指标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工业、农业、建筑业产值总量指标为现价,增长速度按现价计算。
3.人口数据为公安年报数据,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为计生年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