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用户登录 网站支持IPv6
2025年04月23日 星期三
当前位置:首页 公共文化服务 > 旺苍:“农家书屋”成了农民朋友精神食粮“供给站”
旺苍:“农家书屋”成了农民朋友精神食粮“供给站”
发布时间:2023-02-20 来源:四川新闻网 点击量:2337 [ 字体: ] 打印

“我今天才知道我们农村承包的土地是不能随便买卖,是违法的……”2月16日,广元市旺苍县双汇镇卫星村三社村民母军从卫星村农家书屋出来边走边对妻子说“农村承包土地是不能买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上面第七条明确规定:农村土地承包后,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不变,承包地不得买卖。”

据了解,双汇镇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升农家书屋服务效能,以省、市“农民读书月”活动为契机,在全镇10个行政村1个社区建起11个农家书屋,藏书5万余册,举行“农民读书月”活动10余场次。集中反映农家书屋引导当地农民群众读书明理、增收致富、积极奋进,以及为其思想观念、生产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和可喜变化,展现双汇新时代乡村风采及农民群众良好精神风貌,进一步引导农民群众凝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大爷,这本书讲的是中医养生知识,如果平时有身体不适什么的,用这些知识是可以起到预防作用的......”“大哥,这是我们旺苍县的‘青创计划’手册,如果你想回家创业,回报乡里,这个计划是非常实用的......”双汇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一边向群众赠送实用书籍,一边讲解宣传相关政策。

双汇镇分管宣传的负责人介绍,助力乡村就要吸引农民来阅读。农民阅读并不是书读得越多,就是真正的农民阅读。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阅读之后能学以致用,才是最好的阅读。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就是财富,这些道理更适合农民和农村。农民通过阅读可以掌握更多知识,如果农民阅读一些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科技图书,掌握更多生产技能,了解更多农业科技信息,并运用于农村生产实践,那么,就能真正助力乡村振兴。农民把书本知识用于生产实践,也能为农村建设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只是改变农村的物质贫穷,也是要改变农民精神上的贫穷,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家住双汇镇莲花村养牛大户董运,提起“农家书屋”,直竖起大拇指。“以前只顾闷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养牛走了许多弯路。有了‘农家书屋’,学到了生态养牛新技术,养牛不再犯难。”如今,杨柏山不仅把自家的菜牛养殖搞得红红火火,还带领邻村数十几户农户利用生态技术搞起了肉牛养殖。

“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学到种植、养殖知识,还能找到致富的门路。”在双汇镇金龙村的农家书屋内,老党员康秀成一边翻阅着资料,一边高兴地说。

“乡村农家书屋的建立就是为了满足不同年龄层次村民的需求,如果以后需要哪方面的图书可以向我提出,村里会尽量争取多配置一些图书想方设法满足不同村民的需求,同时会积极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将农家书屋充分利用起来。”在2022年“农民读书月”活动中,镇农家书屋图书管理员冯莉萍说。让参加活动的每一位村民都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在读书中体会人生的快乐。

“农家书屋不但改变了群众的业余娱乐生活,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而且也成了农村普法教育、科学技术知识学习乐园,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进一步增强我们农民群众的法律法规意识、科学技术意识和健康生活意识”双汇镇辕门村党支部书记李学武向记者说。

截至目前,双汇镇在10个行政村1个社区建起11个农家书屋,每个“农家书屋”都设置有政治、文化、法律、科技、生活、少儿、其他等7大类书籍栏,同时在每个农家书屋设置了“图书阅览室”,配齐了阅读相关设施设备,配备了专兼职阅读管理工作人员,每年落实补充更新资金,累计补充更新各类出版物5万余册,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农民朋友精神食粮的“供给站”和致富的“好帮手”,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凝聚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旺苍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县加大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进一步完善提升农家书屋建设,充分利用农家书屋这一基层文化阵地,引领群众进书屋、学科技、走致富路,把农家书屋作为打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平台的重要内容,为提高群众素质、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加强农村发展,提供了“精神食粮”补给站。 

旺苍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县将保持灵活创新模式,积极发挥农家书屋在阅读推广、社会教育、文化传播中的主阵地作用,以受众为导向,把农家书屋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结合起来,实行线下和线上双向融通互补,使农家书屋成为一个新型的公共文化空间,进一步激发读者学习兴趣,在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同时,满足广大群众读书看报、文化娱乐、社会交往等需求,通过阅读学习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激活乡村文化造血功能。(张超 唐福升 李全民)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