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乡镇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县政府办 县审计局
加强乡镇内部审计监督与管理,提升乡镇内部审计质量和水平,对促进乡镇财政管理科学化、合理化、精细化,保障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各项惠民政策在我县落地落实,大量惠农资金涌向农村,对基层财务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但由于乡镇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人员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导致现有的乡镇内部审计力量已无法做到及时有效监督。如何尽快强化乡镇内部审计工作,切实用好、管好财政资金,已成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乡镇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重视不到位,内部审计机制缺失。大部分乡镇对内部审计工作不重视,未根据本单位资金规模、项目实施数量等实际情况,将内部审计工作纳入本单位中心工作进行规划。同时,大部分乡镇未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审计规范或指南,也未制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措施或办法,以致没有形成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经调查发现,全县32%的乡镇未围绕国家重大政策方针和乡镇实际制定审计计划、30%的乡镇未制定5年内部审计工作计划、17%的乡镇未制定年度内部审计项目计划、28%的乡镇未建立健全审计整改机制。
(二)人员力量不到位,内部审计水平低下。缺少内部审计人员、在职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是当前全县各乡镇内部审计质量不高、结果运用不充分的主要原因,同时部分乡镇依然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在财务室,成立的内部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多数由财务人员担任小组成员,实际工作中也主要由财务人员主导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存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现象。截至目前,全县23个乡镇共有内部审计人员104名,均为兼职人员,其中,有24名内部审计人员由财务人员兼任,具有审计、会计、工程等专业资格的仅27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仅9人,未达到内部审计的目标要求。
(三)责任意识不到位,内部审计广度和深度不够。目前全县各乡镇的审计方法仍然较为单一,主要采用传统的手工查账形式开展审计,且大多数时候仅从财务收支、内部控制管理两个方面查找问题,往往导致审计发现问题不够全面。同时,乡镇内部审计人员在具体审计过程中缺乏独立性,在审计时往往碍于情面,以致处理某些问题时瞻前顾后、点到为止,出具的审计报告反映单位基本收支情况较多,反映真实问题较少且不够深入,仅反映科目列支不规范、附件资料不齐、审批不规范等问题,未真正发挥内部审计“治己病、防未病”的作用。据统计,2021年度,全县审计共发现各类问题225个,其中财务审批不规范、不相容岗位未分离、未建立财务相关管理制度等基础性问题较多,占比高达72%,而未记固定资产账、出租国有资产未执行“收支两条线”等涉及金额类问题较少,占比仅10.67%;甚至有5个乡镇的内部审计工作仅限于工作检查后出具结论文书,无审计过程资料,审计档案不齐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不规范、不平衡,审计结果浮于表面,未能反映真实情况。
二、加强乡镇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县已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攻坚阶段,乡镇作为具体落实层面,如何在更好贯彻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同时,实现规范管理乡镇区域经济和微观经济,加强内部审计是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为切实推动基层内部审计功能有效发挥,确保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制度科学高效,建议督促各乡镇、县级有关部门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乡镇内部审计工作。
(一)聚焦“治标治根”,提高审计质量,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监管。一是科学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建议督促县级审计机关指导乡镇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对机构职能、职权、业绩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内部审计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指导乡镇经常性召开内部审计机构研讨会议,从宏观角度来判断单位内部运行情况,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风险点,及时规避风险,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二是强化县级审计机关监督指导。建议督促县级审计机关围绕审计项目计划制定、实施方案编写、审计报告撰写、审计现场管理、审计整改等方面,加强对乡镇内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监督指导,杜绝出现部分乡镇在年终考核时随意出具审计报告作为考核依据的情况。同时,指导内部审计人员加强SQL、Python等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频率,推动审计方式由传统手工查账过渡到大数据审计,对经常出现或者屡审屡犯的问题,帮助指导乡镇进一步规范问题定性和明确处理意见,确保内部审计结果精准、真实、客观。三是健全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建议督促各乡镇将审计结果充分纳入内部审计制度,依靠内部审计数据科学制定本辖区发展规划,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因乡制宜。同时,将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各乡镇领导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纳入对乡镇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和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讨论议题,切实推动审计结果运用规范化、长效化。
(二)聚焦“淬砺精兵”,充实队伍力量,提高内部审计查处能力。一是设立片区审计站点。建议根据行政区域、地理位置、经济体量等实际情况对乡镇进行片区划分,设立片区审计站,并采取招聘和整合乡镇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等方式,组建由会计、审计、计算机等专业性强的人员组成的审计工作队伍,负责片区范围内乡镇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督促指导相关乡镇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将重大政策落实、重大项目实施、村社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等重要事项纳入审计范围,审计结果报县级审计机关备案管理。二是强化内部审计人员能力提升。建议督促各乡镇定期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开展专业培训,推动内部审计人员积极掌握审计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拓宽知识面,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采取“以审带训”的方式,在对某乡镇开展审计时,抽调其他乡镇的内部审计人员,在县级审计机关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共同参与审计,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不同的审计方法,与时俱进地改变审计工作方式,以保证获取的审计证据充分完整,切实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质量。三是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积极性。建议督促各乡镇采取“有进有出”或“内部升级”的方式,在职称评定、争优创先、职级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有突出贡献的内部审计人员,并在人才培养以及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项目中优先推荐内部审计人员参训,切实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提升,保证内部审计队伍结构的长期合理性。
(三)聚焦“夯基固本”,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内部审计监督质效。一是提高乡镇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建议督促县级审计机关加强对乡镇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指导,引导各乡镇将内部审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行统筹安排,并将内部审计结果作为决策制订的重要依据,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建议督促县级审计机关在以乡镇为审计对象开展审计过程中,通过调研、协调、建议等方式,积极向乡镇党委政府宣传加强内部经济活动监督管理的重要意义,强调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和风险防范的积极作用,推动乡镇真正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二是科学统筹年度内部审计工作。建议督促各乡镇坚持以风险和问题为导向,结合上级各类重大决策部署和工作实际,谋划内部审计工作思路和目标,科学合理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同时,根据本单位特点、资金规模、项目数量,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选取专项资金、重大事项贯彻落实、村社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等方面开展审计,重点关注领导干部权力运行轨迹,逐步拓展内部审计的深度与广度。三是加大内部审计整改力度。建议督促各乡镇实行分类整改销号制度,列出审计问题整改清单,逐一明确专人负责整改工作,并动态监管审计整改情况。同时,加大整改信息公开力度,督促基层审计机关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列入督查清单,定期通报问题整改进度,确保审计整改的制度化、常态化,全力做好审计整改“后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