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旺府发 > 旺苍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旺苍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通知
旺苍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旺苍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11-23 来源:县文化体育中心 点击量:17850 [ 字体: ] 打印 分享:

图解: 旺苍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旺苍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通知


旺府发〔2022〕8号


旺苍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旺苍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

通    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旺苍经开区管委会:

现将《旺苍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旺苍县人民政府    

2022年11月18日    



旺苍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构建具有旺苍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强全县人民体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通知》(川府发〔2022〕6号)和《广元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元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通知》(广府发〔2022〕28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围绕健康中国、健康四川建设,深入实施四川体育“123456”发展战略和“开展全民健身,发展体育事业”的总体要求,持续深化全县“3691”重点工作布局,加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供给,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丰富科学健身服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红色旺苍·中国茶乡”做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场地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健身组织活力进一步彰显,赛事活动全域化推进,科学健身服务常态化开展,人民群众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2%,《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达到92%,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2名,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

二、主要任务

(一)着力补齐场地设施短板

完善全民健身设施体系。加大投入,着力完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体系,实现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每个乡镇至少建有一个健身中心或多功能运动场。到2025年,全县统筹建设体育公园、健身步道、乡镇健身中心、社区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等各类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项目25个以上。

完善体育场地配套设施。合理做好国土空间复合利用,在县城边角地带、社区服务中心及闲置广场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根据居住区和社区建设情况,完善群众举步可就、便捷多元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满足社区群众基本健身需求。新建居住区和社区严格按照“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米”的标准配建公共健身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不得挪用或侵占。未达标的既有居住区和社区,要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因地制宜建设全民健身设施。推广配建智能健身器材,推动健身场地设施适老化、适儿化、无障碍建设,就近就便服务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人群。

提升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场馆运营管理制度,改造完善场馆硬件设施,编制场馆应急避难(险)功能转换预案。加强对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使用的评估督导,优化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绩效管理方式,加大场馆向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开放力度,不断提升场馆使用效益。鼓励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开放可用于健身的空间,推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学校体育场馆有序向社会开放。

(二)着力推动赛事活动常态化

健全完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按照“普遍化、经常化、科学化、社会化”要求,结合“三大球”振兴工作,积极构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内容新颖、实效突出、贴近生活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引导群众参与,增强健身意识,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拓展全民健身活动广度,定期举办县级综合性运动会,积极打造3种以上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每种赛事活动每年举办1次以上;乡镇每年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2次以上,村(社区)每年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1次以上。持续组织开展“百城千乡万村·社区”、迎新登高、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冰雪季”等赛事活动。鼓励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协会等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逐步构建三级联动、部门协同、线上线下、全民参与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供给体系。精心筹备“定向越野”“红色马拉松”等赛事活动,努力培育全民健身品牌赛事,到2025年,力争打造在全市或全省有影响力的全民健身品牌赛事1个以上。

促进重点人群开展健身活动。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推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包”工程,广泛开展以“奔跑吧·少年”为主题的儿童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强化青少年科学健身指导,完善青少年近视、肥胖等问题的运动干预体系。在公共体育场地配备适合学龄前儿童锻炼的设备设施。完善公共健身设施无障碍环境,支持举办各类残疾人体育赛事活动。推广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休闲项目,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赛事活动。大力推广工间操、广播体操,举办农民、老年人、青少年、职工、妇女儿童、残疾人等针对特定人群的全民健身活动。

(三)着力健全体育组织网络

加强体育组织建设。在进一步强化乡镇体育社会组织全覆盖的基础上,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向村(社区)延伸,鼓励支持民间体育组织发展壮大。大力发展社区体育俱乐部,构建覆盖城乡、富有活力、就近就便的全民健身社会体育组织网络。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鼓励体育社会组织承办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开展健身技能培训等服务,激发体育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运动项目推广普及作为单项体育协会的主要评价指标。引导体育社会组织下沉社区组织健身赛事活动。

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及队伍建设,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1500名以上,建成5000名以上的群众体育引领员队伍。支持社区、行业系统等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群众体育引领员,定期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科学指导服务。

(四)着力普及科学健身服务

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广泛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类媒体大力宣传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开展“送科学健身项目”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依托各体育社会组织开展太极拳等武术项目、八段锦等优秀健身气功功法等科学健身技能培训,推广普及科学健身技能和方法,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加大公益广告投放力度,大力弘扬体育精神,讲好群众健身故事。

落实国民体质监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制度。常态化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定期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

(五)着力推广全民健身信息化

围绕提升公共体育场馆服务水平,推动现有的公共体育场馆实施信息化改造,提供场馆流量监测、场馆预订、赛事活动信息发布等便民服务功能。鼓励配置智能健身设施,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场馆开放使用效益,推动有条件的社会场馆进行信息化建设。支持集场地设施、群众组织、赛事活动、健身指导等信息于一体的四川省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健身设施查询、健身场地预定、体育培训报名、科学健身指导、线上赛事活动等智慧化服务。

(六)着力构建全民健身大格局

深化体教融合。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青少年运动技能培养和科学健身指导,让每个青少年熟练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整合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健全分学段、跨区域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加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各类体校和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力度,大力培养体育教师、教练员和裁判员队伍。规范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建设,鼓励支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

推动体卫融合。探索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体育+康养”新模式。推动体卫融合服务机构向基层覆盖延伸,每年组织人员参加全科医生、社区医生的“运动促进健康”技术培训班,支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科学健身门诊,推动运动促进健康、运动伤病防治、体质健康干预等服务逐步开展。

促进体旅融合。通过普及推广冰雪、山地、水上、马拉松、自行车等户外运动项目,建设完善相关设施,拓展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赛事和示范基地。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作用,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加强全民健身监督管理。

(二)加强多元投入,完善资金保障机制。完善以促进全民健身为重点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充分发挥中央、省、市级资金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严格执行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事业的规定。落实体育社会组织、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场馆等税收优惠政策。

(三)加强人才培养,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创新全民健身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健身指导、组织管理、科技研发、宣传推广、志愿服务等人才培养。吸纳高水平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和体育教师融入全民健身人才队伍,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提升人才质量。完善全民健身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评价机制。

(四)加强日常监管,完善安全保障机制。加强健身设施的运行监管,推动在公共体育场馆配置急救设备,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质量和消防安全标准。建立健全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应急保障及“熔断”机制,按照运动项目办赛指南和参赛指引,统筹赛事活动举办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推动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安全有序规范开展。加强全民健身相关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