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旺苍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县政府办 县卫生健康局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全力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全县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县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出了更多挑战,也对卫生防控体系建设带来了更多机遇。如何进一步深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科学有序、精准高效应对全县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大限度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共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危害,已成为当前急需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县上下闻令而动、众志成城,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紧紧围绕“健康守护工程”,全力推进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加快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全县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强化卫生项目建设,群众就医环境不断改善。总投资8400万元的县妇幼保健院业务楼、37个乡镇卫生院(分院)改扩建和220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等项目先后建成投用;总投资2.9亿元的县人民医院医技综合楼、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能力提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平台等项目加快建设,预计2022年12月底前可建成投用;谋划包装了传染病防治能力提升、天星医养结合等项目67个,计划总投资64.8亿元。随着一大批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竣工投用,群众就医环境不断改善。
(二)强化医疗资源整合,防控救治能力不断增强。坚持“调优布局、调顺机制、调活队伍、调强服务”总体思路,持续优化调整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组建了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牵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设置直属医疗卫生机构3家、中心卫生院8家、乡镇卫生院15家、地名卫生院1家、乡镇卫生院分院9家和村卫生室220个,建成县级综合医院感染科1个、发热门诊(诊室)6个、发热哨点35个。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县人民医院传染病病区建设纳入了县“十四五”规划。
(三)强化应急能力建设,应急处置水平不断提升。持续加强急救指挥平台建设,形成了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基本覆盖全县城乡的急救体系,构建了重大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制定了县本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22个专项预案,联合组建了区域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7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设置集中隔离场所21个、隔离房间2100余间,储备医务人员、公安干警、后勤保障等工作人员2000余名,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5个,核酸日检测能力达2.3万管,医疗卫生行业应急处置水平不断提升,有效应对了多轮疫情冲击。
(四)强化应急培训演练,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公共卫生应急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专家库,组建了公共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具体承担全县公共卫生应急的指导、培训和现场处理等工作。近年来,先后举办各类卫生应急培训班、讲座20余次,参训人员达2000余人次,开展重大疫情模拟演练及桌面推演10余次,有效提升了全县应对重大传染病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水平。
二、存在问题
(一)监测报告网络系统不健全。全县未设置常态化公共卫生应急指挥机构,未建立可能引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源信息资料库,监测报告网络系统建设处于空缺状态,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公安、卫生健康、民政、应急等部门之间的有效协作不够,导致早期监测信息难以及时收集。以2021年8月东河镇境外返回人员梁某脱管事件为例,因未及时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县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各工作组(专班)以及东河镇之间信息沟通不畅、配合不紧密,以致风险人员信息推送不及时,导致人员脱管,对全县疫情防控工作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二)基础配套设施还需完善。县域内没有传染病专科医院,县级医疗机构未规划建设传染病病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较为陈旧且不齐全,应急设施较为缺乏,应对较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不足。截至目前,除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等3家县级医疗机构有CT、DR影像设备和13个乡镇卫生院有DR影像,其余乡镇卫生院均无DR影像设备,乡镇卫生院DR影像设备短缺率达43.4%。
(三)人才队伍建设较为滞后。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在工作待遇、成长环境、晋升前景等方面缺乏竞争力,难以赢得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青睐和坚守,“引不进、留不住”的现象较为突出,以致全县公共卫生人才和预防医学专业人员缺乏,截至目前,全县各级医疗机构中有428人从事公共卫生,其中仅有4人为预防医学专业,占比仅为0.9%。以盐河镇卫生院为例,该院共有2人从事公共卫生,其中预防医学专业0人;同时,该院医务人员薪酬连续5年基本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每月平均工资不足4000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且近3年来未分配专业技术职称晋升名额。另外,在现有的公共卫生人员中,年龄结构断层现象严重,高学历和高职称人才严重缺乏,专业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以县疾控中心为例,该中心在编人员46人,45岁以上有20人、占比43.47%,本科及以上学历22人、占比47.82%,高级职称人员4人、中级职称人员13人,分别占8.69%、28.26%。
(四)物资保障相对不足。由于受“重治疗、轻预防”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县级财力薄弱,公共卫生应急工作经费缺乏长效投入机制,卫生防疫事业的投入占整个医疗卫生事业投入比重仅为13%,硬件设施、经费保障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要求还有差距,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防控和救治能力较为不足。同时,全县没有应急物资生产企业,加之医药、防护衣物等救援物资的储备以及采购、储存、运输、调拨、使用等由多部门负责,缺乏统一管理,各类应急物资的综合信息动态管理和资源共享管理体系建设亟待加强。另外,全县专业应急救援装备、消毒设施配备数量和种类不足,大型和特种专业装备缺乏,比如,卫生应急个人装备应储备300套,实际储备80套,缺口率达73.5%;负压救护车应储备2辆,实际储备1辆,缺口率达50%;消毒车应储备1辆,实际尚未配备,缺口率达100%。
三、下一步对策建议
(一)强化体系建设,筑牢公共卫生应急防控网络。建议设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常态化公共卫生应急指挥部,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形成政府主导、统一指挥、分工明确、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信息畅通、反应快捷、处置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建立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源信息库,在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传染病监测哨点布局,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的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儿科、门诊等重点科室设置病情监控点,在酒店、商超、农贸市场、厂矿企业等人群聚集地设置食品、外环境等样品采样点,及时采集病情数据和检测数据,为常态化公共卫生应急指挥部提供完备及时的疫情防控监测预警资料。同时,建议督促县级有关部门按照“科学规划、整合资源、信息共享”的原则,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信息化建设,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确保信息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二)强化基础建设,提高公共卫生应急防控水平。建议督促县卫生健康局等相关部门抢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对当前卫生体系建设倾斜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新建独立传染病医院。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对全县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进行一次全面摸排,并针对性制定任务清单和建设计划,全力抓好县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等感染性疾病门诊标准化建设以及实验室快速检测能力提升、负压救护车辆设备配置等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县级医疗机构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和救治转运能力。同时,扎实抓好国华、三江、白水等3家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加快建设乡镇医疗救助点,逐步完善乡镇卫生院CT、DR影像、救护车等医疗设备配置,进一步强化预检分诊、隔离观察、协同转运等功能,着力提升基层急救能力和水平。
(三)强化队伍建设,增强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18号)精神,建议相关部门严格按照“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规定,建立符合基层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合理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同时,建议督促相关部门科学制定职称评聘方案,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对长期扎根边远山区和基层的医务人员予以倾斜,切实解决“留不住”的问题。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聘高学历专业人员较为困难的问题,建议督促县级相关部门结合县域高层次人才引进相关办法,探索制定基层医疗机构人才招聘优惠政策,采取灵活多样的激励方式,吸引高学历专业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切实解决“引不进”的问题。
(四)强化物资供给,夯实公共卫生应急保障能力。建议督促相关部门既要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将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又要不断调整完善医疗事业投入方式,采取积极向上争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等多种方式,切实加强基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防控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建议督促相关部门既要统筹规划应急物资储备种类和数量,切实加大专业应急救援装备、消毒设备以及大型和特种专业装备的储备力度,不断创新应急医疗物资储备模式,积极引进应急物资生产企业,建立储备、生产及流通网络,又要建立互相联系、相互协调、反应敏捷的物资调配系统,实现跨部门、跨行业应急物资协调保障和信息共享,不断提高应急物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