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符合生态环境管控要求,在旺苍经开区煤资源综合利用功能区基础之上,拟新建旺苍嘉川化工园区,作为未来全县化工产业发展的核心聚集地,共同构成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和新的增长极。旺苍经开区组织编制了《旺苍嘉川化工园区总体规划(2022-2035)》。为进一步增强规划编制的可行性和公众参与性,切实保障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等相关规定,现将该规划方案向社会公众进行公示,征求市民意见,欢迎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公示时间:2022年11月8日至12月8日。
二、公示地点:旺苍县人民政府网站、旺苍县自然资源局公示栏、项目现场
三、反馈意见方式:
1.来信请寄至:旺苍县西凤巷104号,旺苍县自然资源局,邮政编码:628200
2.联系人:米鑫荣
3.联系电话:0839-4315042
旺苍县自然资源局
2022年11月8日
《旺苍嘉川化工园区总体规划(2022-2035)》主要内容
一、规划规模
旺苍嘉川化工园区位于旺苍县嘉川镇;东至槐树村槐树坝、西至自来村乔林湾、南至广巴铁路,北至寨梁村焦家垭,总规划面积为204.5359公顷。园区共分为两个区块,区块一为已建成区域,区块二为新增区域。
区块一位于园区南部,东至灯塔村枧槽湾、西至和平村冒火梁,南至广巴铁路、北至和平村猫儿洞,面积为48.8786公顷;区块二位于园区北部,东至槐树村槐树坝、西至自来村乔林湾,南至和平村唐家沟、北至寨梁村焦家垭,面积为155.6573公顷。
二、规划期限
本规划与旺苍县国土空间规划期限保持一致,即2022-2035年。本次规划不分近中远期,均为近期即将实施的区域。
三、规划原则、任务
(一)规划原则:坚持适度超前原则、坚持环境友好原则、坚持综合效益最佳原则、坚持资源节约原则、坚持科学布局、综合开发原则。
(二)规划任务:(1)承接上位规划任务,合理规划用地布局,为县化工产业集聚发展提供用地支撑;
(2)着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优化延伸产业链,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形成特色优势产业体系;
(3)不断提高工业园区承载重大项目、优势企业的能力,使园区形成功能定位明晰,规模优势突出,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有力的先进产业集中区。
(4)完善园区发展支撑体系,用地布局、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交通组织、基础设施配套、绿化景观环境、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配套保障工作。
四、主要内容
(一)产业发展规划
1.产业发展定位:根据旺苍嘉川化工园区地域分布和现有的产业基础,结合不同工业门类的特性、环境影响和可拓展空间等因素,园区产业发展形成煤化工产业集群、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集群、钒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
2.产业准入规划:规划提出如下产业准入清单,涉及国民经济5门类15大类27中类45小类,其中,禁止类涉及国民经济3门类5大类5中类5小类;限制类涉及国民经济5门类13大类22中类40小类。
(1)鼓励类
A.煤化工产业功能区:围绕四川能投旺苍焦化项目,重点发展焦化及其下游产业,如焦炉煤气、煤焦油综合利用项目,适度发展具有本地资源优势的矿产资源加工及基础化学原料制造等项目。
B.优先引入低污染、低能耗、高效益、遵循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的项目。
(2)限制类
原则上,未被列入鼓励类、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的属限制发展类,但在“规划”具体实施过程中,切不可盲目引进项目,应注意按如下原则要求:
对于不属于规划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方向的建设项目,若与规划区产业定位有互补作用,或属于规划区重要项目的下游企业,或属于高品质、高附加值、低污染的企业,或有利于规划区实现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这一类企业若在建设项目环评中经充分论证分析与“规划”无明显冲突,不会影响“规划"实施的,建议允许此类建设项目入驻。
(3)禁止类
A.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的项目、列入国家产能过剩的项目、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和禁止类的项目。
B.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各类污染防治规划及要求的项目。
C.清洁生产水平不能达到行业清洁生产二级标准要求或低于全国同类企业平均清洁生产水平的项目。
D.煤化工产业功能区:禁止引入褐煤开展洗选,焰火、鞭炮产品制造。
(二)用地布局规划
1.空间管制:规划区用地分为适建区、限建区、禁建区。
(1)适建区:禁止建设区外的地质灾害不易发区且坡度小于 25%的地区。该区域是城镇建设初具规模或尚未开发建设的区域。应根据规划要求有计划、 按时序、积极引导发展。
适建区作为城镇建设优先发展和重点发展的地区,必须明确划定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严格控制城市建设和用地规模,高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根据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科学合理的确定开发模式和开发强度。
(2)限建区:规划区内除禁止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外的其他地区。包括自然山体、山林绿化区、重要生态维育区等。
限建区内对各类开发建设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确有必要建设的项目应严格按程序报批,并符合城市建设整体和全局发展的要求,严格控制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开发强度。
(3)禁建区:包括行滞洪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泥石流地区、坡度大于25%的陡坡区、重点雷击区以及110千伏高压线、220千伏高压线、500千伏高压线、高压燃气管道(站)等重要基础设施的保护区范围,该区域内禁止任何建设。
2.空间布局结构
依据旺苍嘉川化工园区发展诉求及山形水势特点,将化工园区和经开区煤资源综合利用区连片建设、协同发展、共享基础设施配套,通过道路、绿化的分割,构成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的多个功能区;形成“一心两轴三片区”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核:结合片区发展计划,在规划区南侧临近主干道区域打造一个综合服务核心;
两轴:沿产业大道打造规划区产业经济发展带动轴,沿产城大道打造的区域交通联系轴;
三片区:结合产业发展计划、片区规划边界和用地布局情况,在方家沟区域布局以钒制品为主的钒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功能区,在新田湾区域布局天然气和煤化工融合发展功能区,在园区大道以南花房子湾区域保留现状煤资源综合利用功能区。
3.土地利用规划
本次规划为嘉川化工园区总体规划,用地规划集中在规划范围内,公服基础设施与周边共建共享。规划区面积为204.5359公顷,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202.5612公顷,非建设用地面积为1.9747公顷。规划区土地利用规划详情如下:
(1)工业用地【M】
规划工业用地面积约186.5857公顷,占总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92.11%,其中,二类工业用地面积约45.0972公顷,三类工业用地面积约141.4885公顷。
(2)交通设施用地【S】
规划交通设施用地面积约12.8928公顷,占总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6.36%;其中,城市道路用地面积12.8928公顷。
(3)公用设施用地【U】
规划公用设施用地面积约1.3994公顷,占总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0.69%。
(4)绿地与广场用地【G】
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约1.6833公顷,占总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0.83%。其中,公园绿地面积约0.6851公顷,占总城市建设用地的0.34%;防护绿地面积约0.9982公顷,占总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0.49%。
规划土地利用统计表 |
|||||
序号 |
用地名称 |
原代码 |
用地面积 |
占地比例 |
|
公顷 |
|||||
1 |
工矿用地 |
M |
186.5857 |
92.11% |
|
其中 |
二类工业用地 |
M2 |
45.0972 |
22.26% |
|
三类工业用地 |
M3 |
141.4885 |
69.85% |
||
2 |
交通运输用地 |
S |
12.8928 |
6.36% |
|
其中 |
城镇道路用地 |
S1 |
12.8928 |
6.36% |
|
3 |
公用设施用地 |
U |
1.3994 |
0.69% |
|
其中 |
供水用地 |
U11 |
1.3994 |
0.69% |
|
4 |
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 |
G |
1.6833 |
0.83% |
|
其中 |
公园绿地 |
G1 |
0.6851 |
0.34% |
|
防护绿地 |
G2 |
0.9982 |
0.49% |
||
5 |
城市建设用地 |
202.5612 |
100.00% |
5 |
|
6 |
非建设用地 |
|
1.9747 |
|
|
其中 |
农林用地 |
E2 |
1.9747 |
|
|
7 |
总用地面积 |
|
204.5359 |
|
(四)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原则:先行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安全性原则、便捷性原则、特色性原则。规划交通设施用地面积约12.8928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6.36%。
(五)绿地系统与景观规划
1.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约1.6833公顷,占总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0.83%。其中,公园绿地面积约0.6851公顷,占总城市建设用地的0.34%;防护绿地面积约0.9982公顷,占总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0.49%。
2.景观风貌规划构思
(1)保护和利用园区内的山体、水域、强化山水意境。
(2)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建筑景观为核心,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3)体现地方特色,重点打造景观带和公园、广场节点处以提升园区景观效果。
(4)以连续、交织的道路空间连接园区的空间视线通廊,强化工业特征的表现力。
(六)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旺苍嘉川化工园区将构建以煤资源综合利用、天然气综合利用、钒资源综合利用为主体的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产业体系,实现资源成长型经济的成功转型。园区功能空间、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管理体系得到优化,经济快速稳定增长,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优美,园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并力争成为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点。
五、主要图纸
1.区位关系图
2.规划范围定界图
3.空间结构分析图
4.土地利用规划图
5.对外道路结构规划图
6.对内道路结构规划图
7.绿地系统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