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体制机制 盘活医疗资源
全面打造县域紧密型医共体
县政府办 县卫生健康局
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建设的决策部署,充分学习借鉴“三明医改”经验做法,分别成立了由县人民医院牵头的“1+4+10+5+N”医共体和县中医医院牵头的“1+4+5+9+N”医共体,积极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有效解决群众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问题,为实现“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以来,全县乡镇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和住院人次分别增长6.3%、9.52%,中医诊疗总量增长6.1%,县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一、健全保障体系,高位推动落实。一是坚持高规格统筹,领导重视到位。始终坚持将深化医疗卫生改革摆在民生旺苍建设的首要位置,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为双主任的医共体管委会,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和县委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5次,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实地调研指导6次,研究部署医共体建设各项工作,及时协调解决了工作中存在的医共体总分院紧密性不强、帮扶制度不完善等困难和问题。二是加强顶层设计,政策配套到位。结合县域实际,制定出台了《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以及《医共体章程》《医共体行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等12个配套方案,探索建立了“县委县政府主导、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级相关部门联动、县乡医疗机构实施”的工作模式,有力确保了医共体建设工作高效推进。三是转变工作理念,职责整合到位。持续健全完善医疗机构双向转诊管理制度,畅通医共体内部上下转诊绿色通道,大力推行医共体互认临床检验报告,着力推动医共体各单位转变工作理念,积极构建了医共体总院+分院、专科+全科和分工协作、层级管理、全域运作、上下贯通的接续性服务体系,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串联起来”,将工作重心下沉到基层,形成了医共体内统筹兼顾、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四是健全督办机制,运行监管到位。将医共体建设纳入全县重点督查事项,县卫生健康局每半月收集汇总工作推进中的困难问题,县医管委每月调度,县目标绩效事务中心每季度进行督查督办,倒逼各责任单位认真履职尽责。今年以来,累计开展督查督办4次,印发督查通报4期,收集并解决乡镇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不到位、医疗费用及医保资金管理不规范等医供体建设问题10余个。
二、合理配置资源,提升服务水平。一是优化资源布局。坚持“调优布局、调顺机制、调活队伍、调强服务”的原则,结合“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在全县23个乡镇保留设置乡镇卫生院23家、地名卫生院1家、村卫生室220个,并加快建设白水、三江、国华3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力争到“十四五”末将3个医疗卫生次中心建成二级乙等医疗机构。二是突出信息共享。深化“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公共卫生”等服务建设,累计投资1260万元,成功打造了“智慧广元—健康旺苍”平台,建立了患者数据集成共享、远程视频会诊、远程影像会诊、教学系统“四大平台”,形成了线上线下互动协作、优质资源上下贯通的良好局面,让“下级检查、上级诊断”成为现实。三是强化人才培养。抢抓九广合作、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等机遇,密切与华西医院、深圳裕同眼科和萧山区、资阳市高水平医疗机构的交流合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模式,着力加大人才培养和特色科室建设力度。今年以来,先后邀请萧山、资阳、成都等地12名医疗卫生专家和学者来旺开展业务指导,选派20余名优秀医护人员前往萧山区中医院、成都市妇幼保健院等高水平医疗机构交流学习;建成骨伤科、针康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眼科、呼吸科、消化科等6个市级重点学科。
三、突出机制创新,强化要素保障。一是创新人才管理。积极探索“编制池”“人才池”管理机制,切实强化人员配置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医共体分院院长任命“医共体党委提名,县卫生健康局按程序报备后任命”的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医共体的凝聚力。今年以来,由医共体党委提名,县卫生健康局按程序向县委组织部报备后任命各分院院长20余名。严格落实医师“多点执业”要求,支持和鼓励医共体总院副院长、科室主任或技术骨干挂联指导分院工作,分院医务人员定期到总院轮修,全面提高医共体内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力。今年以来,两家医共体总院共组织专家团队92人,下沉各分院坐诊66次,开展义诊活动20余场次,惠及群众3200余人,各分院选派业务骨干到医共体总院轮修学习50余人次。二是创新薪酬制度。坚持以岗位为基础、绩效为核心,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奖励激励机制,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扣除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打破医院、层级和身份限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年以来,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总体绩效较2020年增长9%。三是创新考核机制。建立医共体建设工作评估考核标准,采取定期督查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将医共体重点药品监控、药品耗材采购、诊断行为纳入考核范畴,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医保资金、人员薪酬、申报等级评审、医疗机构班子成员个人考核等挂钩,有效提高了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