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苍县“十四五”安全生产和
应急管理发展规划
2021年4月
目 录
序言………………………………………………………………………………1
一、现状与形势……………………………………………………………………2
(一)“十三五”期间的主要工作与成效………………………………………2
(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5
(三)“十四五”期间面临的形势和机遇………………………………………8
二、总体规划……………………………………………………………………10
(一)指导思想…………………………………………………………………10
(二)基本原则…………………………………………………………………11
(三)规划目标…………………………………………………………………11
三、主要任务……………………………………………………………………12
(一)健全清单式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13
(二)完善规范化的安全生产双控体系………………………………………14
(三)打造实战化的应急处置救援体系………………………………………15
(四)构建科学化的事故灾害防护体系………………………………………20
(五)建成全覆盖的应急防范教育体系………………………………………22
(六)稳步提升应急工作法制管理能力………………………………………23
(七)持续强化应急管理科技支撑水平………………………………………24
(八)有序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发展……………………………………26
四、重点工程……………………………………………………………………33
(一)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工程……………………………………………33
(二)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程……………………………………………34
(三)灾害防范应对能力提升工程……………………………………………35
(四)科技支撑保障能力提升工程……………………………………………36
(五)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提升工程……………………………………………37
(六)灾害防范意识提升工程…………………………………………………37
五、保障措施……………………………………………………………………38
(一)加大投入保障……………………………………………………………38
(二)强化措施落实……………………………………………………………38
(三)严格考核监督……………………………………………………………38
序 言
“十三五”期间,我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形势总体稳定好转。然而,受自然条件、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在生产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事故总体明显下降的同时,基础薄弱、保障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部分领域安全风险依然较高,与党和政府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的期盼还存在差距。
2021-2025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这五年,是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时期,是全县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是贯彻党和国家“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县委县政府“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的战略基础,也是加快建设“红色旺苍、中国茶香”的重要安全保障。
随着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原有的安全监管职能基础上,增加了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职能,全县安全生产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科学编制和实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十四五”规划,对于保障生产安全、减少事故风险、降低灾害损失、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安全、稳定、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奋力推进我县应急管理现代化建设,更好地指导今后五年应急管理工作,推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县应急管理局组织编制了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
(一)“十三五”期间的主要工作与成效
“十三五”期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大力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将安全生产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高标准推进全县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定期研究解决重大突出风险隐患问题,快速有效应对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实现了经济与安全齐头并进共发展的总体目标;各级各部门严格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持续推动隐患治理、风险防控、依法治安、科技强安、宣传教育各项措施落地落实,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有序运行;县域各生产经营单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定主体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健全岗位责任、强化教育培训、着力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管控,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实现良性好转。在各级的共同努力下,较好的完成了“十三五”规划既定目标。
——监管责任日渐细化。及时调整县安委会人员组成,县长担任县安委会主任,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和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分别担任第一副主任和常务副主任,46个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单位和部门全部为成员。印发《旺苍县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实施细则》系列文件,调整并明确县级领导一对一联系乡镇、挂包煤矿、非煤矿山、尾矿库和重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不定期专题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并在重要时段常态化开展督查巡查,人大积极开展安全监管工作措施落实情况检查,政协主动参与涉安事项调研和协调。乡镇和部门健全完善《安全生产五级五覆盖》责任体系,并督促企业制定落实《安全生产五落实五到位》责任体系。县级相关部门安全监管“职责清单”、生产经营单位行“企业主体责任清单”完成编制,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即将打通。
——应急体系逐步健全。印发《关于调整完善旺苍县应急委员会的通知》和工作规则,厘清和规范“一委18部”工作职责及流程,调整县应急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制发县减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工作规则,应急救援、防灾救灾同安全监管工作统筹开展。开展应急队伍、装备和物资建管情况清理普查,登记在册可用应急救援工程机械118台、抢险救援器材8000余件套,清理救灾物资6万余件(套),对38个乡镇(街道)应急物资储备库进行规范,并制定《县级调拨应急物资规程(试行》,与民政、发改等部门建立应急物资共用、共享和协调机制,与《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实现对接;及时开展灾情统计、报送和救灾物资发放等工作,并根据季节特点作好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与广元市应急救援支队、蓝天救援大队和广巴高速管理处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立响应机制、签订联动救援协议,组建旺苍县社会机械应急救援中队,设置东河等3个片区中队和白水等10个片区小队,全县兼职应急救援队伍49支、1603人可统一调配。投入128万元建成旺苍县安全生产预警体系(综合预警平台一期),并结合全省应急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制定《旺苍县应急指挥综合信息系统建设项目计划书》等8个建设项目。印发《突发事件报告和处置规定》等重要文件、制度,配备和培训灾情统计信息员23人,建立灾情统计报送QQ群、微信群,明确灾情统计口径和报送程序,查灾、核灾、报灾规范有序。建立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积极开展应急救援信息平台建设,设置7大类25小类预警信息接收对象956 人,动态调整和及时推送预警信息。每年开展危险化学品泄漏及环境污染等各类应急演练50余场次,联合相关部门开展防汛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项督查29次,督查发现隐患整改率100%。成功开展避灾救灾活动,4个乡镇滑坡等6处地质灾害预警及时,13户、27人成功避险,成功组织水磨乡“8.3”溃坝等应急处置活动15起,未出现人员伤亡。
——教育培训全员覆盖。年均组织参加全国、省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近20次,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县委常委会、1次县政府常务会、1次县政府安委会和2次专题会议。邀请省市专家解读《安全生产法》等重要法律法规和文件。各乡镇和县级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安全文化“七进”宣讲;与全国同步开展安全生产月等系列活动,在安全社区建设乡镇打造“示范街”等安全文化长廊42处,通过微信、QQ和户外显示屏等推送安全生产知识10万余条,在互联网平台推送安全生产知识150万条,近15万人参加国家应急部应急知识竞赛答题。
——重点任务有序开展。成功承办广元市“双控”机制建设现场会,出台《关于全面构建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的实施意见》,率先在危化、煤矿等领域进行了试点并完成建设目标,风险识别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基本实现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印发《旺苍县推行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出台《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任务分工》等配套文件,并在煤矿和危化等重点领域推行企业清单制管理。8个省级、17个市级安全社区建设民生工程全部通过专家现场评定验收。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防风险、保平安、迎大庆”等11项专项检查有序推进,年均检查企事业单位1500余家次,共整改一般隐患1.5万余项。
——事故控制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全县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事件,灾害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较“十二五”时期分别下降33%和39%。与2015年相比,2020年较大事故实现“零”控制,事故控制指标5年连降,取得2015年以来最好成绩。实现了“十三五”规划预期。
(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自然条件差。旺苍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质构造复杂,气候多变。地质灾害、洪涝、泥石流、冰冻、大风等自然灾害并存,公共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防灾减灾压力大于全市其他县区。独特的山区地形地貌,增加了改善道路通行条件的难度,特别是北部山区,山高路陡,道路等级低,交通安全风险高。
——安全基础不牢。我县属传统资源型工业县,境内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但“低、小、散、乱”的现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安全生产管理粗放,从业人员安全技能低下,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随着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的运用和新产业、新业态的涌现,将给生产经营和社会活动带来更大的安全压力,高层楼宇、建筑施工、人群密集场所等城市公共安全方面的风险日益突出。各种安全风险交织叠加,决定了未来五年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仍处在事故风险的高位运行期。
——监管责任体系不完善。一是县级各部门间关于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的职能存在交叉、重叠、错位情况,需进一步融合。二是部分乡镇属地管理责任不落实,责任细化制度和向村社末梢延伸程度不够。三是部分行业管理力量弱化,行业监管主体责任不落实,一些部门履行行业安全监管职责不到位,停留在开会和发文件上,没有实质性进展。四是一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内部管理混乱,监管机构缺失、安全投入不足、规章制度不健全、违规违章作业现象大量存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防范措施落实还有差距。
——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机构改革后,部门间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工作还处在磨合期,边界不清、职责不明等现象仍然存在。应急力量建设、资源整合利用、部门联动合作等方面还缺乏统筹考虑,应急管理的职能定位,指挥体系专业化、预案管理动态化、联动体系规范化等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
——安全基层基础不到位。一是基层安全监管力量不足、应急条件保障同现实需求还有差距。二是重点工作推进不平衡,“双控”机制建设和清单制管理工作在个别乡镇和领域推进缓慢,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排查仍有死角,潜在安全隐患和风险较大。三是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脆弱,一些行业、领域生产装置、设备老化,维修和更新改造不落实,安全保障能力低下;安全投入不足,特别是矿山、化工等企业生产安全欠账多。四是一些地方公用设施严重老化,一些行业存在大量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小企业,点多面广,隐患治理难度大。五是企业安全生产意识低下,管理机构不健全,“重效益、轻安全”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应急管理工作不落实。一是安全生产、灾害防治、应急管理工作推进不平衡,个别乡镇和部门对县委、县政府部署的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没有开展实质性的活动。二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防范流于形式,一些乡镇和部门注重常规隐患的排查治理,对重点企业、道路交通、地质灾害、河道堤防、森林防火、建设项目、经营场所等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不够。三是防灾减灾工作仍需强化,乡镇、部门和企业应急力量相对薄弱,应急方案制定、应急队伍建设、应急物资储备与自身面临的风险防范需求不相匹配。
——应急保障功能不健全。一是各级应急指挥机构不健全,无专职应急指挥人员。二是未建设县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向上无法对接,向下无法协调调度。三是应急救援力量不足,目前仅有的专业应急救援力量无法完全满足应急处置需要,救援力量主要依靠地方兼职队伍。四是应急联动体系薄弱,现有的应急委及所属18个专项指挥部虽已基本建成,但需要一定时间的工作磨合,成员单位的联动作用才能正常发挥。五是应急救援物资采购、储备、管理、调拨等环节缺乏系统性制度和流程,无专用物资储备库房,库存量严重不足。
——监测预警体系不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不完善,安全生产方面的监测监控体系不健全,各部门之间的专业预测、监控信息的交流、会商、筛选、决策机制不健全,预警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未得到解决,突发事件信息接收和报送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存在偏差。
——应急管理定位不准确。对“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理解不深、认识不准,处理不好平时和战时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个别乡镇和部门把握不好应急管理中的常态工作与灾害防治工作的关系,应急准备不充分。
(三)“十四五”期间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全县贯彻落实省市战略布局的攻坚期,在实现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十四五”发展总体目标的同时,还要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任务十分艰巨。
一方面,省委“一干多支”和市委“决战决胜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四川北向东出桥头堡”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家关于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等系列利好政策出台,必将推动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进一步驱动工业化、城镇化“两化互动”。根据安全生产阶段性理论,未来几年旺苍仍将处于安全生产事故的“易发期”,防止事故“高发”、“频发”是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另一方面,旺苍步入持续发展新轨道,但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仍然是突出问题,部分行业、领域、区域隐患较大、事故多发,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给应急管理带来很大冲击。新冠疫情对城市安全发展影响将长期存在,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不容乐观,大量的小微企业安全投入、安全保障、人员培训、管理机制很难得到较好的落实,严管严惩与“六稳”“六保”如不能有效平衡,安全形势将十分严峻。此外,受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矿井关闭与改造升级、矿企环境整治等政策收紧,企业资金缺口加大,欠薪、欠交社保现象增多、失业群体增多,涉安不稳定因素加剧。应急管理工作面临艰巨性、复杂性、反复性局面,必须做好面对困难、迎接挑战的充分准备。
在正视困难和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机遇:“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旺苍安全生产工作面临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安全领域发展改革成为国家战略。施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和“照单履职免责、失职渎职追责”的“清单式”、“网格化”管理,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坚持安全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淘汰落后企业、生产工艺及设备设施,有利于优化安全生产基础条件、提高科技支撑水平,推动源头治本。随着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大量引入安全生产领域,各种安全生产信息平台逐步建成,将进一步整合监管资源、提升监管实效、推动监管方式转型升级,全县安全生产事业将迎来难得的新的发展机遇。
二、总体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突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建设主线,着力防风险、保稳定、建制度、补短板,围绕应急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执法体系,提升基础保障能力,加强应急处置,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序有效应对各类灾害事故,全力加快旺苍应急管理工作科学、规范、有序推进,为县域经济持续向好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基本原则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紧紧抓牢安全生产基本盘,坚持“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将充分保障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在全市经济社会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科学辨识安全风险,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应急准备,确保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政领导,齐抓共管。体现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要求,突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探索应急管理市场化、社会化、科技化新方法,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监管、企业负责、各方参与的综合治理机制。
——前置管控,注重防范。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应急管理制度和方法,强化预防与应急并重,加强风险识别、评估,推进应急管理由应急处置为重点向全过程风险管理转变。创新科技手段和方法,提升应急管理科学化水平。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解决基层基础薄弱、协调联动不足等问题,提高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依法治安,管惩结合。坚持依法行政,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手段,加快形成规范的应急管理法治秩序。加大对非法违法行为的追究和处罚力度,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党委和政府领导责任。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社会监督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倡导形成具有旺苍特色的应急文化。
(三)规划目标
——战略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系列部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清单制”监管体制、防范化解和堵塞安全监督管理漏洞、积极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提升安全生产隐患问题治理能力、严厉打击惩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不断推动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协调、有序发展,为建设“红色旺苍、中国茶香”、实现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的跨越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一是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二是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安全生产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增强企业内生动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破解安全生产难题。三是坚持依法监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增强监管执法效能,提高安全生产法治化水平。四是坚持源头防范,严格安全生产市场准入,以安全为前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严防因风险演变、隐患升级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五是坚持系统治理,严密层级治理、行业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相结合的安全生产治理体系,组织动员各方力量实施社会共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市场等手段,落实人防、技防、物防措施,提升全社会安全生产治理能力。
——规划目标。到2025年,建立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监管监察、事故防控、基础保障和技术支撑“五大体系”,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基本成熟,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明显减少,较大以上事故实现“零控制”,安全生产工作绩效全市排位靠前,安全生产整体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三、主要任务
(一)健全清单式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强化政府监管责任。全面推进安全生产“3+N”清单制管理,推行党政领导干部抓安全生产履职档案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党政属地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从业人员全员岗位责任,加快推动行业领域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闭环管理体系。认真落实《旺苍县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办法》,全面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原则,实行监察执法与监管执法并重,以县级部门为主体,乡镇为补充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动态监管机制,实现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和乡村、社区安全监管网格全覆盖。建立安全生产重点监管乡镇(园区)、行政村(社区)、生产经营单位制度,实行跟踪监管、直接指导。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议事协调机制,加大“双随机”抽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联合执法力度。加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定期向同级组织部门报送安全生产情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研究制定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安全责任追溯、企业安全生产承诺、企业分级分类监管等制度。督促企业全面履行安全生产法定主体,确保责任落实、投入到位、全员培训、强化管理,并做好应急处置准备,有效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2021年底前,重点行业领域企业通过自身培养和市场化机制全部建立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团队;2022年底前,高危行业及规模以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成率100%。全面推进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实行照单履责、按单办事,建立起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提高安全生产工作常态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培育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县级示范企业14家。建立国有企业和辖区政府的安全监管联动工作机制,督促国有企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自觉接受监督、健全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
——严格违法责任追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警示和约谈制度,实行安全生产巡查制度,严肃安全生产工作问责。扎实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失信联合惩戒“黑名单”管理。建立一般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挂牌督办、提级调查、严格追责制度,依法从严从重进行生产安全事故查处。建立事故查处信息通报及整改落实情况评估制度,所有事故在规定时限办结并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布。
(二)完善规范化的安全生产双控体系
推动安全监管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突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两个重点,强化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把风险化解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治理在成灾之前,持续进行“排险除患”,推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落地见效。
——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指导和规范企业开展事故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工作。依托应急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对重点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重大事故隐患挂牌分级督办,推动重大隐患排查整治。建立事故隐患数据库和动态分布图,并实行分级分类监管,确保隐患排查、登记、监控、治理、评估、报告、核销全过程闭环管理。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联席工作机制,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目标绩效考核,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监管、企业负责、社会参与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格局。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健全安全生产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积极引入专家和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安全监管,重点行业要按规定职数配备安全管理工程师,督促企业定期进行安全生产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建立风险台账和点位分布图并制定和落实管控措施。以“智慧城市”为依托,加大城市安全管理,发挥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支撑力度,探索建立风险监测、预警、评估、防控和跟踪管理联动机制,确保风险来源可查、去向可溯、规律可循、责任可究。
(三)打造实战化的应急处置救援体系
1.健全应急管理机制。
——规范管理机制。一是县政府组建“1 + 18”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即一个县应急委员会和18个专项应急指挥部〔抗震救灾、生产安全事件、防汛抗旱、地质灾害、消防安全事件、森林防灭火、生态环境事件、公共卫生事件、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动(植)物疫情事件、道路交通安全事件、交通运输事件、旅游安全事件、生产运行保障事件、影响市场稳定事件、金融突发事件、涉外(含港澳台)安全事件、社会舆情突发事件〕。在县应急委统一领导下,承担专项指挥部办公室职责的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对应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防范、监管防治等日常工作;负责指导协调一般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按照县应急委的安排,负责组织指挥较大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重大及以上突发事件发生后,实行以对应的专项指挥部为主的扩大响应,在上级工作组和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开展应对处置工作。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县安委会、应急委员会、减灾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下,进一步完善相关议事协调办事机构,在此基础上整合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应急委办公室、减灾委办公室,实行联合办公,并单设办公室主任,将其适当升格,增加人员编制,负责统筹、协调、督促、推进全县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制度研究,理顺应急管理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之间、县安办和县应急委办公室与各专项指挥部之间、应急部门与消防救援队伍之间、应急管理部门与县政府应急指挥中心的关系,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应急管理局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方面的“牵头揽总”职能作用,统筹抓好全县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确保日常工作正常运转。三是完善责任机制,不断完善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县应急委员会、县减灾委员会统筹协调工作职能,强化统筹协调作用。严格执行《旺苍县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实施细则》等系列文件精神,落实党政干部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的“任务单”和“明细表”。进一步强化县级领导一对一联系乡镇、挂包煤矿、非煤矿山、尾矿库和重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职责。推动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不定期专题研究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常态化在重要时段开展督查巡查。建议人大继续对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视察调研,政协主动参与涉安事项调研和协调。乡镇和部门建议不健全完善《安全生产五级五覆盖》责任体系,并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五落实五到位》责任体系,推进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责任网格实现全覆盖。
——建立健全应急指挥体系。一是组建县人民政府应急指挥中心,配备专人专编,负责全县应急救援管理工作,设置应急值守、信息处理、分析研判、协调调度、服务决策、应急指挥6个专班。制定工作规则、建立应急值守工作规范、完善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应急处置规定、健全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机制、规范应急指挥调度机制,实现指挥调度、预案推送、信息上报规范化运作和应急资源统一调度、联合响应。二是建设应急指挥平台,以全省应急能力提升3年行动为契机,争取省、市配套资金,建设县应急指挥平台,接入上级应急指挥网络,纵向与国家、省、市上级平台贯通,横向与县公安、消防、气象、水利、自然资源、林业、旅游、110、119、安全生产预警、煤炭瓦斯监控等本级(下级)平台贯通,达到信息资源共享共用目的。借助指挥平台,开通指挥专线,与县内现有信息系统对接,实时监控,实时预警,充分发挥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逐步实现应急预警网格化管理,形成全县应急管理“一张网”调度指挥系统。
——完善应急救援预案管理体系。一是完善应急预案,出台应急预案管理指导意见,拟定涵盖县、乡镇、部门三级的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单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名称目录,规范预案备案管理。采取第三方购买服务方式,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统一修订完善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预案,并编制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简明操作手册,以应急处置为核心,明确应急职责,规范应急程序,细化保障措施。二是强化应急演练,规范管理应急演练,制定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以应急预案为基础,针对现实风险作好事前准备,与事后响应相互协调。通过“情景”引领和整合,使应急管理中的规划、预案和演练三项工作在目标和方向上能够保持协调一致,使预案涉及的部门以及不同部门、不同功能和不同层次的预案之间有效衔接联动,每年组织一次应急准备评估和一次应对高度逼真事件情景的应急演练,发现并跟踪解决问题,检验和提高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2.强化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应急队伍的基础上,抓好专业应急队伍建设,建立以公安、消防、医疗救护队伍、民兵预备役为基本力量的应急救援队伍,强化日常训练,确保队伍能第一时间“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不断提升适应“全灾种、大应急”需要的综合应急救援能力,组建专职救援队伍,以四川省应急救援能力提升3年行动为契机,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以现有消防救援大队为依托,组建规模50人的县级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设置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地质灾害、森林火灾5个救援中队。
——壮大乡镇应急管理力量。设置乡镇应急管理办公室,增加编制和人员,充实乡镇应急管理力量,明确专职人员监督管理辖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工作。
——加强社会应急力量建设。依托行业部门、企事业单位组建专兼职应急队伍,全面提高初期救援、疏散自救、现场互救和就近救援能力,不间断开展演练活动,全面提升全员应急处置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以社区自救互救组织、企事业青年职工、青壮年农民和志愿者队伍为补充力量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队伍体系,加强演练,抓好培训,提升救援作战能力。本着“立足现实、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逐步整合现有各类社会救援力量,形成一队多用、一专多能的应急队伍格局。
——强化专家队伍建设。建立专家人才库,充分发挥专家在突发事件处置中信息研判、决策咨询、专业救援、事件评估等方面的作用,更好地为政府应急救援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3.强化应急救援教育培训。一是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按照“平战结合”的方针,在应急预案制订和修订的全过程完成后,不断加强应急法规政策和有关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和培训,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认真总结国内外应对突发事故的经验教训,定期对应急指挥人员、管理人员、现场救援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形成有足够数量、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应急救援队伍,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沉着冷静、科学决策、措施果断的处置突发事件的指挥员。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普通民众、在校学生的应急知识学习宣传,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努力提高公众预防突发事件的意识和知识,增强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信心,并形成良好的公众监督机制。通过面向公众、形象生动、科学性强的应急科普宣传,提高公众的应急避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通过电视广播和互联网公益广告、普及应急知识技能,弘扬应急文化。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培训的热情,让社会团体、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民间救援队等在应急宣传培训和救灾处置工作中发挥作用,切实提高应急知识覆盖面。
(四)构建科学化的事故灾害防护体系
——提升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推进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增加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基准站和基本站等各类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站网密度,优化功能布局,力争各灾种配备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监测预警手段,提高监测预警水平。建立完善川陕甘结合部地震救援联合机制,充分发挥国家、省地震、地质、气象、水文、农业等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网络的科技、信息等方面优势,强化各灾种特别是有影响灾种(如地震与地质、气象与洪涝)之间信息共享。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病险水库堤坝、老旧房屋和公共、基础建设工程等重点安全隐患点的调查评估,加强重点安全隐患点监测预警和群策群防工作。开展全县范围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建设工作,实施地震预警应用示范工程。
——提升自然灾害风险管理能力。加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管理,完善减轻灾害风险的措施,加快建立灾害调查评价体系。建设动态备灾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城市地下管线隐患点数据库,开展高精度地质灾害防治专用图测制与更新,构建综合减灾救灾大数据体系,开展针对各类自然灾害风险普查与减灾能力调查与评估。开展重大灾害后建设工程抗灾能力调查、评估工作,开展重大灾害后可能产生洪涝、泥石流等灾害的调查、评估工作。试点绘制全县洪涝、泥石流、地质、地震、森林火灾、雨雪冰冻等各灾种风险图及综合灾害风险图。
——提升自然灾害工程防御能力。强力推进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重点工程建设。开展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建立健全全县灾害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评估体系和分类型分区域分层级的县级自然灾害风险基础数据库。统筹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修复工程。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科学合理规划、高标准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实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提高防洪调度减灾能力保障防汛抗旱、供水、工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需求。实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构建旺苍县空天地一体化全域、全要素态势感知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全面提升对自然灾害的科学研判、精准定位和靶向发布能力。实施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提高全县救援队伍专业化技术装备水平。
(五)建成全覆盖的应急防范教育体系
——紧贴民生,注重实效。以全民事故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提高为目标,坚持走群众路线,不断整合优化资源,搭建宣传平台,组织动员群众关注、支持和参与应急工作;结合“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消防宣传日”等活动,深入开展安全文化“五进”宣传,根据时段特征、地域特色、行业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2022年,事故灾害防范教育体系初步建立,工作机制运行顺畅,重点任务有序推动;到2025年,事故灾害防范教育体系高效运转,安全发展观念深入人心,全社会安全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搭建平台,打造精品。加强与宣传部门的联动,借助融媒体平台,推动旺苍安全防灾宣传教育。指导主流媒体,借助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体,发挥引领作用,不断扩大灾害防范、应急处置宣传覆盖面。联动广电新闻部门,将应急宣传、预警、通知等功能纳入乡村大喇叭广播体系,确保应急信息覆盖到农村每户居民。在公共场所开设专栏、在媒体平台开设专版进行事故灾害防范教育,协调通信企业以及公安、气象等部门,多渠道发布事故灾害防范信息,持续深化事故灾害防范主题活动,打造具有县域地方特色的安全防灾宣传教育精品。加大科技化、信息化水平支撑力度,建立城市安全管理体系,解决城市安全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城市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到“十四五”末,争建国家(或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个。
——分级分类,全面提升。把事故灾害防范知识普及纳入国民教育序列,不断健全完善应急援培训机制,并在县委县政府层面对党政领导进行防灾救灾培训,在县级行业部门层面对监管人员进行急管理培训,在生产经营单位层面对各操作岗位进行安全生产和应急救处置能力培训,在教育系统层面对中小学生和教师进行事故灾害防范课程教育培训。
(六)稳步提升应急工作法制管理能力
——规范监管执法。完善监管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行权流程图,制定、细化、量化行政执法裁量标准和案例指导制度,向社会全面公开执法信息。建立依法治理辅助系统,推进监察执法标准化,严格规范执法用语、执法文书、执法依据和执法方式标准,严格按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开展监管执法。精简行政审批流程,实施网上审批工程,加强事中事后安全监管。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责明确、工作分离、人员固定的监管工作机制,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和行政执法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立落实行政强制措施的工作机制。落实监管执法责任制,建立执法效能评估报告制度,强化执法考核奖惩。
——加强执法保障。启动建设电子监察、执法监督和监管风险预警等业务系统,实现装备的“高端化、智能化、集成化”和工作条件、现场执法、检验测试、检测监控、应急处置的“五位一体”发展,2022年前所有执法人员配备使用便携式移动执法终端,实现执法过程全记录、调查取证可追溯。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20〕35号)的要求,确定全市应急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目标、标准,分期分批达标,推进监管执法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加强领导干部和监管执法人员培训,建设监管监察执法综合实训基地,提升监管执法队伍素质和能力。在全县应急管理系统全面建立法律顾问制度,确保依法行政。
(七)持续强化应急管理科技支撑水平
——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与装备。在粉尘涉爆、危化品、建筑施工、矿山、油气开采与运输、有限空间作业等传统高危行业领域,着力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专项行动,积极推广可有效降低安全风险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全面推广重点行业领域风险监测预警科技手段,积极推广应用智慧用电、泄漏检测、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等先进技术方法,在高风险危险化学品企业与敏感保护目标之间布设“北斗+”应急监测装置,建设特殊作业监控预警系统,加快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的融合发展。探讨组建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中心,强化雷达探测、光纤传感技术、5G远程控制、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应用,提升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智能感知及监测预警能力,实现安全风险的自动识别、检测预警及报警处置一体化、智能化管理。着眼旺苍主要灾害类型特点,优化专业救援装备结构。加强应急救援和工程抢险类大型装备、特种设备器材配备,包括应对山体滑坡、森林火灾的空中救援直升机、无人机、应急指挥车辆等。强化光纤传感技术、液压破拆技术、水下机器人、多种气体检测仪等应急先进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推动通用灭火装备升级换代。
——全面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加快安全生产、防灾救灾科技支撑平台建设和布局,扶持创建咨询、服务、设计、产品制造及贸易等涉安产业。组建应急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和服务机制建设,大力培育“安全管家”、“应急顾问”等专家团队,并支持其广泛深入参与应急管理领域的各类课题研究、评审评定、示范建设等工作。支持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应急管理学会、培训校等专业机构建设,积极培育和扶持第三方提供规范的安全监管技术服务,鼓励推行安全生产专家参与的“第三方巡查”。加快推进保险机构和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参与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扩大社会保险机构的参与度,在规模以上企业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并逐步在全县生产经营单位推行,确保应急处置和事故赔偿有可靠的资金支持。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积极推进“互联网+监管”的方式革新,加大先进适用装备的配备力度,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到2022年,全面完成《四川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2019-2022年)》规定的县级建设任务。“十四五”末全面建成纵向到国家、省、市应急管理机构,横向到本级安委会成员单位、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的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扁平化、立体化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和系统化、智能化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全面推进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城市安全和应急处置现场的感知网络与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现代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深度融合,提高监测预警、监管执法、辅助指挥决策、救援实战、灾害评估和社会动员六种能力。到2025年,全面完成县级指挥信息网、卫星通信网和无线通信网建设,建成集有线网络、卫星通信网络、无线网络于一体的应急综合通信网络;通过配备单兵图传、卫星电话等应急通信装备,建设1支县级应急通信保障队伍,实现应急救援现场通信全天候、全地域、全时段畅通。
(八)有序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发展
全面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基础,创新监管方式方法,持续完善安全发展长效机制,惩防并举推进重点行业领域治本攻坚。
1.交通运输安全。贯彻落实《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基本规范》,全面辨识、牢牢管控涉客运输、危化品存储装卸作业、高危施工作业等重点领域安全风险。以校车、危化品运输车、大型客车、农村面包车、中型以上货车等“五类”车辆为重点,深入开展打非治违行动,严厉查处各类非法违规行为,着力解决道路客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普货运输安全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严格旅游客运全过程、全链条安全监管,继续开展渡口渡船、旅游客船安全专项整治和水上交通“救生衣”行动。持续加大交通运输安全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推进公路安保工程、危桥隧改造、渡口改桥、船型标准化、老旧船舶改造以及“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等安全基础性工作,深化农村公路平交路口“千灯万带”红绿灯、斑马线、和隔离带等安全示范工程,全面清理整治农村“马路市场”。加强寄递渠道安全整治,升级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三位一体”防控模式;强化寄递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深化寄递安全综合治理。
2.建设施工及房屋安全。强化工程招标、资质审批、施工许可、现场作业等环节的安全监管,及时淘汰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建筑企业和施工工艺、技术及设备。加强深基坑、起重机械、高支模等部分项工程的安全管理,深入开展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防范基坑垮塌、起重机械倒塌、雷击触电等安全事故发生。严厉打击转包挂靠等违法违规行为。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达到95%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及其他各类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合格率达100%。以桥梁、隧道、公路、水利等工程为重点,建立设计、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制度。全面开展城市管网、地下管线、城市桥隧、地下构筑物、垃圾处理、低洼道路等市政公用设施安全隐患整治。加强农民自建房管理。完善城市房屋建筑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排查整治老楼危楼安全隐患。
3.消防。编制实施全市城乡消防规划并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消防装备和消防力量建设。以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为重点,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持续推进冬春、夏季火灾防控和电气火灾等消防安全综合治理。组织开展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针对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易燃易爆等重点场所,制定实施消防安全能力提升方案,2022年底前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针对老旧小区、电动车、外墙保温材料、彩钢板建筑、家庭加工作坊、“三合一”场所、城乡接合部、物流仓储以及乡村火灾等突出风险,分阶段集中开展排查整治,2022年底前全面落实差异化风险管控措施。在小旅馆、出租屋、综合使用场所等推广安装简易喷淋、独立报警装置,提升初期火灾处置能力。积极推广应用消防安全物联网监测、消防大数据分析研判等信息技术,推动建设基础消防网格信息化管理平台,2021年底前建成县级消防物联网监控系统,2022年底前完成市、县互联互通的城市消防大数据库。常态化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2025年底前,建成组织机构健全、人员充足、装备完备、资金保障有力以及监管和处置能力强的森林防灭火体系。
4.危险化学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编制实施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加强化工园区(集中区)建设,化工园区整体风险评价实施率达到100%以上,化工园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达到100%。全面完成化工医药行业和危险化学品领域专项整治,持续推进危险化学品企业“排险除患”专项行动,2022年底前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完成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推动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储存企业的搬迁。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许可制度,建立危险化学品“禁限控”目录,健全管道保护范围内施工作业联合审批制度和管道数据库建设,完善危险废物由产生到处置的各环节监管体系。以危险化学品“两重点一重大”,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强化对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监管,建设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深化精细化工企业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系统自动化改造。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储存设施检测报警装置、紧急切断装置、自动化控制系统建立率达到100%。
5.烟花爆竹。从源头入手,严格执行烟花爆竹产品流向登记制度,烟花爆竹流向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覆盖率达到100%。持续开展烟花爆竹违法、违规生产经营的专项治理,健全“打非治违”的长效机制。推动实施烟花爆竹智慧仓储建设,持续深化烟花零售店规范化建设。
6.煤矿。持续强化煤矿瓦斯治理和水害防治工作,严厉打击“五假五超三瞒三不”等非法违法行为,生产建设矿井基本实现远程监管监察。坚持“管理、装备、素质、系统”四并重原则,推进“一优三减”,规范用工管理,提高员工素质,加快推进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开展煤矿安全标准化动态评估工作,在2022年底,选取3处煤矿建成全国一、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达标煤矿。优化煤炭产业结构,积极推进30万吨/年以下煤矿分类处置,依法关闭违法违规、事故频发的矿井,引导退出不具备整改能力和整改条件的落后产能煤矿,坚决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到2022年,全县具备条件煤矿完成升级改造8家,严格监管监察保留8家。
7.非煤矿山。认真落实地方领导干部尾矿库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严格控制增量、减少存量, 严格控制新建独立选矿厂尾矿库,严禁新建“头顶库”、总坝高超过200米的尾矿库,严禁在距离长江干流岸线3公里、重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改、扩)建尾矿库,2020年起尾矿库数量原则上只减不增,2021年底全面完成“头顶库”治理,2022年底前在用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安装达到100%。巩固井工开采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成果,落实井下开采安全措施,加强矿井通风和顶板管理,提高井工开采矿山安全保障。严格执行露天矿山自上而下、分层分台阶开采方式,以台阶边坡和终了边坡为重点,加强边坡治理和防排水系统建设。开展以高压高产井、高含硫气井安全生产为重点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安全隐患综合整治。建立矿山生产数据库,适时调整矿山安全风险等级,严格实行差异化、动态化监管。严厉打击、取缔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和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矿山。
8.民爆器材。加快现有生产工艺、装备的升级换代,实现关键工序、关键环节上的人机隔离、自动操作,提高生产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和安全防范水平。健全民用爆破器材安全监管体系,通过产、供、销、使用一条龙服务,实现民用爆破器材生产、流通和使用领域的全过程监控管理。按照公安部“两个标准”要求,加强爆破作业单位库房和现场安全管理。整合、完善危爆品的行政审批工作和涉爆单位、涉爆人员考核发证工作。
9.特种设备。实施电梯、起重机械、压力容器、锅炉、大型游乐设施等设备专项整治,实现重大隐患、重点设备动态监管。开展电梯、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安全评价,实现在用特种设备及危险化学品承压罐车检验检测全覆盖。加强特种设备安全进社区、进校园等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特种设备安全意识。
10.工贸行业。实施粉尘涉爆、涉氨制冷(气)、有限空间作业、冶金煤气、高温液态金属、交叉作业等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强化相关方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安全基础水平。加强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商业商务楼宇、大型工业品市场和餐饮企业石油液化气使用安全监管。
11.电力。完善全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体系,重点用电单位停电应急体系,提高电力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坚持“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对电力调度的监督与管理。推广应用“智慧用电”系统,提升电气火灾防范能力。加强涉网电力企业安全评价工作。开展电力高压线走廊安全专项整治。
12.农业机械。进一步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驾驶(操作)水平,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率、年检验率、驾驶(操作)人员的持证率持续递增;加大农机监管执法力度,保障农机安全生产,有效遏制农机无牌无证、违规作业等违法行为。
13.油气输送管道和城镇燃气。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线工程设计的安全监管,加强油气管道高后果区辨识评估和日常监管。加快实施油气输送管道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强化管道完整性管理。强化管道保护联管联控,坚决打击违法占压和破坏管线行为,建立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依法落实油气输送管道保护职责分工,持续推进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治理,强化重点攻坚和挂牌督办。
14.学校。推广学校安全标准化建设,探索建立校园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健全校园风险防控管理体系,“平安校园”创建达标率达到80%以上。推动广大学生和幼儿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养成安全习惯,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程开设率达到100%以上,应急教育培训内容不少于总课程的33%,每年至少举办1次应急避险演练。强化危险物品的管理。建立健全学校法律顾问、风险管理顾问制度和多元化涉校纠纷解决机制。
15.旅游及公共安全。加强景区景点、涉旅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加强对全市旅游景点(包括乡村旅游)、养老机构、人员密集场所等重要公共场所的安全检查,梳理“风险隐患清单”,完善应急导向标识、安全提示措施和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强化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景区(点)流量控制机制,探索建设防踩踏风险预警系统,做好监测预警,在符合条件的地方建立基层应急管理单元,加强应急演练,提升应急指挥能力。研究出台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审批报备制度。
16.开发区。理顺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健全管理机构,提升开发区安全监管水平。推进工业园区智慧化进程,2022年底前园区集约化、可视化安全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建成率100%。严格开发区安全生产准入,建立开发区企业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对开发区进行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
17.气象安全。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构建快速有效、城乡全覆盖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机制,建立气象信息与应急处突的联动保障机制。落实防雷避雷装置年度定期检测制度,重点做好危化企业、工贸行业、输油气管线等易燃易爆场所以及学校、商场、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防雷避雷安全管理。
四、重点工程
(一)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工程
全县建设1支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重点乡镇中心区域建立森林消防专业扑火队伍。
专栏1 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工程
1.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程。全县建设1支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重点乡镇建立森林消防专业扑火队伍。 2.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工程。依托旺苍通用机场,联动苍溪等通用机场,提升航空应急救援能力。 3.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布局森林防灭火应急取水点,建立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和群众扑火队伍;建立“县+乡镇”模式防灭火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 4.旺苍县应急救援中心建设。整合赵家坝煤矿专业救援队,占地30亩,建成旺苍县应急救援中心。 |
(二)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程
实施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工业园区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分级管控工程,完善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监测预警智能感知系统和安全风险防控平台,提升本质化安全水平。
专栏2 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程
1.煤矿。建设安全生产高效矿井和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实施重大灾害治理;关闭退出煤矿16家,退出产能144万吨,并解决企业职工安置、欠薪和工伤赔付等民生问题;建立煤矿安全风险防控一张图,对全县关闭煤矿实施水害调查,建立关闭煤矿“空天地”一体化测控技术;开展立体煤矿示范项目,对市碗厂河煤矿、双龙煤矿、新五煤矿、小溪沟煤矿、代池坝煤矿、石洞沟煤矿和明兴进行升级改造、资源整合;开展煤矿瓦斯治理示范县项目建设,对保留煤矿实施瓦斯治理;。2.非煤矿山。完成尾矿库(头顶库)治理,建设尾矿库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开展尾矿库“一库一策”安全风险管控,建立天然气长输管线地理信息智能化管理“一张图”。 3.危险化学品。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加快与全省危险化学品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和危险化学品企业联网的远程监控系统的融合,完成城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在高风险危险化学品企业与敏感保护目标之间布设“北斗+”应急监测装置,建设特殊作业监控预警系统。 4.工业园区。建立开发区安全准入标准,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将开发区纳入第三方巡查范围,协助企业排查安全隐患,对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服务;推进工业园区智慧化进程,2022年底前园区集约化可视化安全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建成率100%。开展园区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评估覆盖面达100%。 |
(三)灾害防范应对能力提升工程
建设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开展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地震灾害防御工程建设。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重特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地震灾害防范应对达标建设、减灾与绿色发展协同示范的“1+3”体系重特大地震灾害防灾减灾韧性提升工程。建设应急避难场所:选取1个典型洪涝灾害流域重点城镇加之洪涝灾害风险分析及应急救援辅助决策示范。建立灾情快速评估及报送系统。
专栏3 灾害防范应对能力提升工程
1.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工程。建立分类型、分区域、分层级的自然灾害风险感知动态数据库,建设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实施地震预警应用示范工程。 2.自然灾害防御工程。实施地震预警应用示范工程,协助市局开展基础站、基本站和一般站建设,建成38个紧急信息接收(报送)终端的布设,建成1个县级信息转发平台。 3.地质灾害区防御工程。实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对现有地灾点进行网格化、信息化预警监测,采取避让、搬迁和治理等3种措施对现有地灾点进行管理。 4.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对县城区望月堤应急避难场所进行升级改造,完善应急指挥、医疗救护、物资储备、供电供水消防、垃圾污水处理以及棚户区、避难疏散区等主要应急避险功能及配套设施。 5.地震灾害防范应对达标。健全完善地震灾害防范专项应急预案,开展地震灾害应急演练,规范管理避难场所,并对应急物资储备库(点)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
(四)科技支撑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建设区域性应急指挥、信息报送平台,采购一批新型、实用应急装备,在乡镇、部门落实专人负责应急信息传递。
专栏4 科技支撑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1.“互联网+监管”信息化建设工程。建成交通、森林防灭火、防汛专项指挥平台以及县级应急指挥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与国家、省市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和数据交换共享;应急管理“1委18部”(县应急委和森林防灭火等18个专线指挥部)成员单位之间信息共享、力量和装备共用。 2.多灾种综合预警体系建设工程。依托旺苍县应急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覆盖全县的自然灾害“空天地”一体化自动监测预警网,对地震、暴雨、滑坡、泥石流、崩塌、山洪、内涝和山火等多种自然灾害进行综合监测预警。 3.应急指挥信息化建设工程。新建指挥大厅和值班室各1个,建成集值班值守、信息接报、综合信息汇总、辅助决策、协同会商、指挥调度、信息发布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专用应急指挥场所;整合通信卫星、卫星通信资源、集群通信装备、4G/5G通信网、自组网、短波通信等无线通信手段,实现统一指挥调度灾害或事故现场各部门、各类通信终端,确保前方、后方指挥中枢联动互通;购置卫星电话38部、无线对讲装备20套;建设卫星地面站1个,基地台3个,自组网移动基站1台;分级配备先进、实用的通信保障装备,包括信息采集、信息传输、现场指挥、辅助设备四部分以及个人装备,购置专业无人机1台、便携无人机1台,确保应急通信资源、力量保障,实现前后方信息互通;建立1支县级应急通讯保障队伍,提高应急通信保障水平和灾害事故信息获取、分析和应用能力。 |
(五)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和基础设施条件,大力推进全县救灾物资储备库(点)建设,并对应急物资进行规范化管理。
专栏5 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1.应急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同县国资部门协作,在县城区改扩建一批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依托消防救援站、便民服务中心,在中心乡镇、应急事件易发乡镇建立基层应急物资储备点。 2.应急信息报送系统建设工程。购置卫星电话,培训应急信息报灾员,联动国家、省市应急和防灾减灾信息系统。 |
(六)灾害防范意识提升工程
创建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支持省级安全社区建设乡镇开展复核评定工作,建立县、乡、村三级贯通的应急广播体系。
专栏6 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1.安全防火宣传教育融媒体平台设工程。构建“1+N”模式的事故灾害防范宣传教育全媒体矩阵。建成国家、省市和县互联互通的应急广播体系,确保农村广播和大喇叭覆盖到每户居民。 2.综合减灾示范建设工程。推进省级综合减灾示范县建设,积极申报省级安全示范城市建设项目。 3.安全与防灾培训体系建设工程。建立覆盖县、乡的党委政府领导安全与防灾培训体系,各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和应急救援队伍培训机制。 |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投入保障
建立健全稳定增长、分级负担、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支持,通过财政投资、上级专项资金、社会资助、社会投入等渠道,拓宽资金投入来源。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经济政策,列支专项资金治理重大隐患。各级要将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应急保障体系建设、重点工程项目、重大事故灾害隐患治理、监管监察能力建设等纳入本级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优先领域。
(二)完善实施机制
县应急委编制本地区应急体系“十四五”规划,县级重点行业管理部门编制本行业领域的应急专篇或专项规划。县政府和县级部门把应急体系规划的重要指标、重大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实施规划考评约束机制,纳入年度工作目标管理。
(三)加强评估监督
县应急委组织相关部门完善规划实施跟踪评估和统计制度,规划编制单位要实施规划中期评估并根据评估对规划进行调整,对规划最终实施总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向社会公布。要加强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组织开展实施落实情况的评估、统计,分析和督查,找出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