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决策部署,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头等大事,着力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逐步探索实现了脱贫攻坚各项政策、体制、机制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走出了一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旺苍路径”。
一、坚持“四个优先”,夯基固本。一是优先保障人员力量。深入开展校地、院地、企地合作,建设创新创业人才示范基地和乡土人才示范超市,建立现代农业园区与专家服务团队对接服务机制,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人才支撑。2020年以来,建成乡土人才示范超市1个、创新创业人才示范基地1个,组织210名年轻干部开展了“墩苗计划”,有力确保了乡村振兴人才供给。同时,结合县乡换届,提拔重用原脱贫攻坚一线“五类人员”31名,优选108名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干部担任乡镇党政班子成员,推动脱贫攻坚尖兵持续攻坚乡村振兴。二是优先保障资金投入。坚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不减、巩固脱贫成果项目不少,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并采取以奖代补、贴息、担保等方式,积极带动工商资本、金融资金等投入乡村振兴,确保全县乡村振兴财政投入占地方公共预算支出比例不低于65%。2020年以来,全县共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6.81亿元,累计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类项目676个,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三是优先保障要素配置。创新出台茶产业发展扶持“十五条”措施、促进生猪生产“十二条”措施、支持就业创业“九条”措施,每年保障500亩土地及土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的5%用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从政策层面持续保障脱贫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四是优先保障公共服务。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大力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配套完善医疗教育、健康养老、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有力改善了乡村发展条件。2020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8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408公里,实施饮水提升工程261处,铺设饮水管网1300余公里,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17个,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近100%,实施公共服务巩固提升项目20余个。
二、抓好“八个衔接”,相融互促。一是抓好组织衔接。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将脱贫攻坚期间建立的县设总指挥部抓统筹、6大片区指挥部抓组织、23个乡镇专班抓落实的“1+6+23”作战体系整体运用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并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作为县委常委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常设议题,定期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报告,研究部署重大事项、重大工作。2020年以来,累计在县指挥部会议、县委常委会会议和县政府常务会议上专题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等工作30余次。二是抓好规划衔接。将国土空间规划、“十四五”规划与乡村振兴统筹考虑、一体推进,编制了《旺苍县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方案》《2021年旺苍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明确了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衔接5年过渡期内全县乡村振兴工作的总体目标和需要抓好的8项重点工作,制定了防止返贫致贫等3个方面的工作机制,全面厘清了当前及今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总体工作方向、思路和具体措施,为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抓好政策衔接。坚持摘帽不摘政策,严格按照过渡期内“新政策不出、旧政策不退”的原则,在全面分析掌握中央、省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制定了《旺苍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22”工作方案》,有力确保了五年过渡期内政策总体稳定。四是抓好产业衔接。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继续推行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三园联动、三产融合、三期结合”产业发展模式,持续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五小”短产业,确保脱贫群众实现稳定增收。2020年以来,累计创建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巩固提升老旧园区7个、“一村一品”产业示范园137个、户办特色微庭园1.6万余个,发展“五小产业”7560个,帮助脱贫群众实现年人均增收1500元。五是抓好基础设施衔接。扎实开展扶贫资产确权登记,分类分级摸清扶贫项目资产家底,建立扶贫项目资产台账,并探索形成了“制定办法规范管、县乡村三级联动管、公告公示阳光管”的扶贫资产管理机制和“股权量化分红、固化收益分配、风险预警管控”的绩效保障机制,有力确保了脱贫攻坚期间实施的6236个扶贫项目持续发挥效益。六是抓好人才衔接。大力实施“红城英才”行动,不断培育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结合两项改革和县乡换届工作,从致富能手、大学毕业生、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优秀农民工、村医村教中选举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和协调能力强、热心服务群众的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进一步选优配强乡村干部队伍。2020年以来,累计开展技能培训3400余人次,回引优秀农民工991人,培养后备干部645人,674名优秀农民工、致富能手等进入村“两委”。七是抓好帮扶衔接。统筹用好九三学社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省内对口帮扶等力量,及时调整补充结对帮扶干部,定期组织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有力确保了帮扶队伍不散、帮扶工作不断。截至目前,累计优选98名第一书记、225名驻村工作队员常态化开展驻村帮扶,实现了脱贫村、重点村、易地扶贫搬迁中型集中安置点驻村帮扶全覆盖。八是抓好机制衔接。及时优化调整了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将原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职能统一并入到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6个专项工作组,并推行县级领导挂联工作责任制,全面构建了乡村振兴组织保障衔接体系。同时,借鉴脱贫攻坚期间制度机制,出台了《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办法》,健全完善了党建引领、统筹协调、责任落实、考核评估等方面的制度体系,有力保障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聚焦“四大任务”,提质增效。一是聚焦监测帮扶,严守过渡期底限。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健全完善了责任机制、帮扶机制和防返贫监测机制,设立了防止返贫专项救助基金,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回头帮”等工作,持续巩固乡“三有”、村“五有”、户“六有”达标成果。2020年以来,累计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4次,对184户628名监测户精准落实帮扶措施863条,对因病、因灾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67户监测对象发放返贫基金27万元,全县未出现一例返贫致贫问题,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二是聚焦基层基础,补齐过渡期短板。聚力聚焦低收入群体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基础工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面补齐过渡期短板。创新制定了低收入人口帮扶25条措施,实施低收入人口农村危旧房改造1700余户,落实低收入口临时困难救助2000余万元,有力改善了低收入群体生产生活水平。持续加大对25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和4120户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后续扶持力度,逐步完善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并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在安置点新建产业园25个,带动搬迁群众实现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有力确保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常态化推进“门前双包”和增彩添香行动,深入实施农村“三大革命”,新(改)建卫生厕所4000余户,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55%、生活垃圾处理覆盖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3%。以“九大体系”“七大区域协调中心”“三级网络”为支撑,积极构建了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配备块长89名、格长1763名、点长6878名。三是聚焦产业就业,筑牢过渡期基础。始终把多元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放在突出位置,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茶叶、优质核桃、道地药材、生态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初步构建了“1+3”现代农业体系,2021年,全县农业总产值预计达50亿元以上,累计带动16万名群众实现增收。全力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创新出台支持就业创业“九条措施”,精准做好劳务输出服务,积极采取以工代赈、开发公益岗位等方式,帮助更多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2020年以来,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2278个,落实就业岗位10850个,帮助25886名脱贫人口实现稳定就业。四是聚焦项目引领,提升过渡期质效。坚持以项目为抓手,结合乡村建设行动,积极推进建设项目向村覆盖、向户延伸,围绕区域布局和28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实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乡村振兴类项目366个,储备项目420余个,有力推动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同时,进一步强化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加快打造产城一体、三产互促、城乡融合的乡村振兴示范区,2020年以来,累计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1个、示范村8个,市级先进乡镇3个、示范村18个。(县政府办、县乡村振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