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旺苍县新一轮“菜篮子”工程蔬菜产业
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政府办 县农业农村局 天星乡
一、基本情况
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是指在1998年为缓解我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在农业部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一期的基础上,为适应形势变化、满足城乡居民对“菜篮子”产品日益提高的要求,经国务院同意于2010年出台了《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0〕18号),决定在全国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菜篮子”工程主要为蔬菜、水果、茶叶、肉牛、肉羊、奶牛、生猪、肉鸡、蛋鸡、水产品等十种产品,其中蔬菜种植种类包括甘蓝、马铃薯、西红柿等20余种。2019年我县“菜篮子”工程蔬菜播种面积达13.6万亩(含复种面积),总产量达25.4万吨,其中,依托“三园”(现代农业园区、贫困村产业示范园、户办特色微庭园)共建成蔬菜基地0.52万亩,农户种植蔬菜13.08万亩(含复种面积)。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地规模化建设滞后。目前,全县“三园”面积共达20余万亩,而2019年集中用于蔬菜种植的基地(园区)仅0.52万亩,蔬菜集中种植基地占全县“三园”面积的比例不到3%,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较为滞后,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二)基地建设缺乏政策支持。我县已有的专业化蔬菜生产基地,均是由县级财政给予部分支持或农户自投方式建成。从国家层面来看,虽然2010年出台了《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0〕18号),但未对发展“菜篮子”工程的主体给予基地建设、种子补贴、经营补贴等支持,菜篮子工程发展无项目、无资金来源。以旺苍县天星乡发展蔬菜为例,该乡发展高山蔬菜3100余亩,总成本(包含人力、土地成本)约300万元,其中仅25万元项目资金来源于贫困村财政整合扶贫资金,其余均为农户自筹。
(三)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一方面,为加快推进县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我县出台了诸如《旺苍县茶产业发展扶持措施十五条》等奖励措施,给予基地管护补贴、种苗补贴等鼓励群众发展黄茶、绿茶等经济价值高的作物。同时,为加快发展茶叶产业,在每村配备农技员全程指导种茶、采茶、制茶,但发展蔬菜没有专业人员指导,全靠农户自身经验,蔬菜成活率低、产量小,更多“靠天吃饭”,加之蔬菜生产结构性和季节性产需矛盾突出,“淡季自给不足,旺季销路不畅”。另一方面,蔬菜种植技术相对较高、费工费时,据统计,从事蔬菜种植的“菜农”平均每亩收入在750~1600元,每月收入在1500~2400元,收入较低,有文化懂技术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出门务工。
(四)融资政策支撑不足。据了解,建设1亩蔬菜大棚需投资2.2万元左右,加上生产流动资金每座大棚投入在2.5万元以上,而专合社或农户发展的蔬菜不能作为抵押物获得银行贷款,进而限制了蔬菜产业规模化发展,只能小规模滚动发展。以旺苍县嘉川镇吴某为例,吴某共有蔬菜大棚9个、面积约5.4亩,建设成本达15万元,基本耗尽多年积蓄。为壮大产业,该农户申请贷款,除居住房屋和车辆可作抵押外,蔬菜大棚、种植的蔬菜均不能作为抵押物获得贷款,鉴于风险较大,壮大产业只能依靠每年节余投入。
(五)抵御灾害能力不强。从国家层面来看,虽然要求地方人民政府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但我县政策性农业保险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油菜、马铃薯、烟叶、魔芋、中药材、肉羊、育肥猪、能繁母猪11个品种,而“菜篮子”工程中西红柿、黄瓜等20余类主要蔬菜均未纳入保险范围,一旦发生灾害,群众将难以承受损失。以国华镇石岗村张某为例,2019年该农户种植甘蓝3.4亩,预计产值达4000余元,2019年7月—8月连续降雨20余天,3.4亩蔬菜基本被水淹、根烂而死,但无保险赔偿。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蔬菜种植基地规模化建设力度。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在大力发展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的同时,适度优化“菜篮子”工程建设布局,在现代农业园区、“一村一品”示范园建设中,适度规划建设蔬菜产业园区,在户办特色微庭园中全面规划发展蔬菜产业,并鼓励农户在现代林业园区中大力发展林下蔬菜产业。
(二)加大对蔬菜种植基地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建议根据县域实际出台支持“菜篮子”工程发展政策措施,加大对路、水、电等配套生产设施的建设投入,鼓励专合社、产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土地流转力度,规模化发展蔬菜产业。同时,督促相关部门主动加强对上衔接,加大“菜篮子”工程项目、资金争取力度,为规模化发展蔬菜产业奠定基础。
(三)加大对蔬菜产销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建议在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大对蔬菜种植相关技术的指导服务,依托农技员、科技扶贫等方式在生产环节为种植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服务,降低菜农生产成本,提高蔬菜成活率和产量。针对蔬菜生产结构性和季节性产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建议在县城区和乡场镇菜市场划定菜农自产直销区,落实免费政策,优先为种植大户安排摊位,支持其进场直销。同时,督促相关部门建立“菜篮子”产品生产和供应平衡调节机制,加强“菜篮子”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特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特产品附加值。
(四)加大对“菜篮子”工程的金融支持力度。建议引导相关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扩大抵押物范围,将土地经营权、蔬菜大棚所有权、大型农机具和蔬菜等作为抵押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带动农户多、有竞争力、有市场潜力的种植大户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菜篮子”工程建设的融资能力,并积极探索政府投资为引导、农民和企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菜篮子”产品生产、流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五)建立健全“菜篮子”工程风险应对机制。建议政府制定相关激励和支持措施,积极引导保险机构参照粮油等农作物政策性保险的做法,加快建立“菜篮子”产品生产保险制度,扩大重要“菜篮子”产品保险的覆盖面,积极探索将西红柿、黄瓜等“菜篮子”蔬菜品种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增强菜农抗风险能力,促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