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四川日报》全文发布2019年四川省委1号文件《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2004年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连续第16年以省委1号文件形式部署“三农”工作。
3月7日上午,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对2019年四川省委1号文件进行介绍和解读。
文件有哪些亮点?发布会现场用“12345”概括。
一、补齐一个最大短板:聚焦45个深度贫困县脱贫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坚中之坚、急中之急,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我省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
省委1号文件把脱贫攻坚放在第一部分,鲜明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硬任务”。指出要聚焦脱贫目标标准,实施年度扶贫专项方案,重点解决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要抓好贫困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高质量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推进农村土坯房改造行动,统筹做好公共服务、产业就业等后续帮扶工作。要持续推进交通、水利、电力、网络、生态等扶贫,超前实施2020年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针对彝区、藏区深度贫困地区,文件强调要聚力推进住房、产业、基础设施等“七大攻坚行动”。全面落实统筹综合帮扶凉山州打赢脱贫攻坚支持政策和工作措施。加大对发贫困发生率高于20%的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力度等。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把脱贫攻坚作为现阶段乡村振兴的特殊任务,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将已摘帽的贫困县优先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支持范围。
二、对标两大硬任务:保障四川粮食安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一)保障四川粮食安全。今年的省委1号文件对粮食安全作出了特殊强调,释放了明确的重农抓粮的信号,强调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就是要稳面积、稳产量、稳政策,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要稳定在900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700亿斤左右的目标。保障四川粮食安全,主要措施就是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文件明确全面推进“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坚持整村推进、台账管理,由点到面。一是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明确2019年要实现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0%,行政村公共厕所全覆盖。二是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明确到2020年90%以上的行政村垃圾得到有效处理。三是大力推进污水治理,明确2019年50%以上的行政村要具备污水处理能力。四是要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明确到2020年实现乡村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五是要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基本实现大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利用。
三、突出三个重点任务:以建设“10+3”产业体系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以农村“五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以农民工返乡创业为重点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一)以建设“10+3”产业体系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省委1号文件把发展现代农业园区作为重点强力推进,就是要抓住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构建10+3特色农业体系,推动全省农业综合实力和农业发展水平迈上新的台阶,把现代农业园区建成农村改革“试验田”、农业技术“推广站”、现代农业“样板区”。
高标准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突出“10+3”特色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三大先导性产业发展。我省要把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川粮(油)、川猪(家禽)、川茶、川薯、川药、川竹、川果(花椒)、川菜、川桑、川鱼10个“川字号”优势特色产业和现代种业、智能农机装备制造、烘干冷链物流的“10+3”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围绕“10+3”产业体系,每个园区要培育壮大1至2个主导产业。
(二)以农村“五网(路、水、电、气、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文件把农村“五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点加以推进,提出要按照“四好农村路”要求,实施通乡油路、通村硬化路工程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2万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和农村动力电全覆盖;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进“智慧乡村”“宽带乡村”“无线四川”等建设。这些都是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必须一件一件地解决好。
(三)以农民工返乡创业为重点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文件把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推进乡村人才振兴重点进行安排布置。
一是要推进返乡下乡人员创业。文件明确落实《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实施乡村就业创业工程助农增收,积极搭建创业园区、孵化基地、众扶众筹等支撑平台,引导返乡农民工和农业企业到乡村建设基地、发展产业。要注意从优秀农民工中物色培养一批入党积极分子,逐步培养成为村社干部,夯实乡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
二是要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要总结推广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经验,把返乡农民工培育成为职业农民,启动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同时,文件提出要落实《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十六条措施》。
四、落实四个优先: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省委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坚持把抓好“四个优先”的落实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要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选好配强“三农”干部,把优秀干部充实到“三农”战线,建立“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机制,落实关爱激励政策。二是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格局,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三是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建立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四是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实现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
五、构建五大机制:乡村振兴考评激励机制、乡村“聚人气”机制、乡村“聚财气”机制、乡村用地保障机制、多规合一规划编制机制。
(一)建立乡村振兴考评激励机制。文件明确一是将乡村振兴考核纳入省委、省政府综合绩效目标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政策资金支持的重要参考。二是出台《四川省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办法》。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评激励办法,每年评定10个乡村振兴先进县(市、区)、50个先进乡镇和500个示范村,分别给予6000万、500万和6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并在新增用地指标、省级涉农项目资金、金融贷款、干部评先评优4个方面给予优先安排。四是开展现代农业园区星级评定工作,每年评定35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其中三星级15个、四星级10个、五星级10个分别补助1000万、1500万、2000万元。
(二)建立乡村“聚人气”的机制。文件明确,我省一是要建立县域人才统筹使用制度和乡村人才定向委托培养制度,把乡村人才纳入各级人才培养计划予以重点支持。二是建立县级青年公职人员到乡村挂职制度,探索县乡新进公职人员到农村开展定期服务制度。三是在县域教育、卫生等领域和行业实行岗编适度分离,引导专业技术人才直接服务乡村基层。四是统筹乡镇站所改革,强化乡镇为农服务体系建设。
(三)建立乡村“聚财气”的机制。文件指出要落实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涉农县(市、区)每年公共财政支出中对乡村振兴投入要达到一定比例。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市域内流转和贫困县节余指标在省域内流转,组织开展现代农业园区金融综合服务创新示范区建设,设立省级乡村振兴奖补资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乡村振兴发展基金,实施乡村振兴“川农贷”工程,财政单项投资额度在200万元以下的农村小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管理,可以依法采取村民自建、民办公助的方式,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
(四)建立乡村用地保障机制。文件明确,乡村振兴用地保障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各地要按不低于省上下达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总量的8%予以单列,优先满足乡村发展。另一方面,要从盘活农村闲置建设用地进行安排。落实农业设施用地政策,严禁擅自改变农业用途、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进行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
(五)建立“多规合一”乡村振兴规划编制机制。省委1号文件明确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保护等要素,尊重乡村发展规律,结合四川实际,突出四川特色,科学规划县域乡村布局。指导编制县域乡村振兴“1+6”规划,加快推进村规划编制。引导农民参与规划编制,培养专业乡村规划队伍,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开展规划服务。强化乡村振兴规划执行监管。(李立洲 记者 樊邦平 侯冲 王成栋 摄影 衡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