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用户登录 网站支持IPv6
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首页 政务调研 > 聚焦扶贫小额信贷 聚力决胜脱贫攻坚
聚焦扶贫小额信贷 聚力决胜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18-12-29 来源:县政府办 点击量:14810 [ 字体: ] 打印

第  十五  期

(总第332期)

旺苍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2月29日




聚焦扶贫小额信贷   聚力决胜脱贫攻坚

——尚武镇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实践与探索


尚武镇


尚武镇位于旺苍县城以西,东邻嘉川镇,南靠枣林乡,西接白水镇,距县城17公里,幅员面积53.5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共有村(居)民4878户12120人。2014年,该镇精准识别出石锣村、寨梁村两个贫困村以及366户1178名贫困人口。截至目前,石锣村、寨梁村两个贫困村已顺利退出,成功减贫361户1155人。

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尚武镇积极抢抓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机遇,从评级授信、产业规划、发展模式和政策保险四个关键环节着力,突出强化宣传发动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有效防范风险三个重要保障,有效解决了贫困户贷款难、用款难、还款难的问题,为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截至目前,该镇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223户、912万元,已提前还款44户、122万元,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1200余元,逐步走出了一条“金融造血式扶贫”之路。

一、筑牢“防火墙”,建立精准评级授信机制。一是村级初评。坚持从宣传发动贫困群众入手,广泛开展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和金融诚信宣传教育,鼓励引导贫困户自愿向村委会提出贷款申请。各村成立由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乡镇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和群众代表组成的村级风险控制小组,按照“5221”的评级授信指标体系(即贫困户诚信度50分,家庭劳动力20分,家庭成员掌握劳动技能20分,家庭人均纯收入10分),主要依据贫困户的道德积分情况,评定2星至5星不等的信用等级。二是银行授信。尚武农村信用社根据各村提供的贫困户星级评定花名册,分组进村入户对申请贷款贫困户的产业规划、预期效益、诚信度等方面进行全面核实,并根据2星至5星不等的信用等级分别授予贫困户2万元至5万元的贷款额度。同时,核实过程中,坚持区别对待贫困户银行不良信用记录,对曾按期还本付息、后因不可抗力因素严重影响贷款偿还能力、无主观因素所致的贫困户,尽量不降低放款额度。三是乡镇审核。成立以镇长为组长的扶贫小额信贷审核领导小组,召集各村风险控制小组组长、尚武镇信用社主要负责人和村民代表参加专题会议,对授信程序、认定资格、评级授信、放款额度等重点环节逐户逐人研究审核,并在全镇范围内对审核结果进行公示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截至目前,该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信用评级366户,授信279户,授信率达76.23%,授信总额992万元。

二、找准“致富路”,建立扶贫产业精选机制。一是尊重“户意愿”。坚持政府引导,充分尊重民意,贫困户结合自身劳动力、资金、技术和土地资源等实际情况,选择最有利于自身增收致富的产业。例如:寨梁村一社贫困户侯红兰属于外迁户,无土地、资金,借助扶贫小额信贷4万元发展了养猪、养鸡等产业,并凭借掌握的传统手艺,开办了酸水豆腐家庭作坊,实现了增收致富。目前,该户已提前还款3万元。二是突出“村规划”。村两委在充分尊重贫困户自选产业意愿的基础上,立足本村“一村一品”产业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因户制宜,进一步完善每户贫困户产业发展规划,帮助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例如,寨梁村动员全村65户贫困户充分利用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全覆盖发展脆红李、羊肚菌等产业,并入股光伏发电产业,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1500余元。今年8月4日,该镇成功举办了首届红脆香甜李采摘节,进一步扩大了品牌效应,推动寨梁村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三是注重“镇统揽”。按照全县“大产业园+‘一村一品’示范园+特色微庭园”大小微联动、长中短结合“三园联动示范”的产业扶贫模式,镇党委、政府结合市场需求、产业基础、地理环境等因素,对全镇8个行政村的产业进行了微调,有效避免了邻村产业同质化竞争,精准帮助贫困户选好致富产业。例如,石锣村以前以茶叶产业为主,但考虑到该村目前土壤酸碱度已不适宜茶树种植,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效果不够理想,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镇党委、政府将藤椒作为该村的主导产业,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1200余元。又如,寨梁村土地资源有限,羊肚菌产业发展受到影响。镇党委、政府紧紧依托西河现代农业园区,探索出“飞地”发展模式,将寨梁村的羊肚菌产业放在榆钱村发展,为该村脱贫奔康走出了一条致富新路子。

三、用好“金钥匙”,建立多元投入使用机制。一是不等不靠“自主型”。大力倡导“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大茅坡精神,充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鼓励引导贫困户自立自强,主动寻求发展,灵活运用扶贫小额贷款自主发展扶贫产业。目前,该镇223户贷款贫困户中有132户实现自主发展产业。例如,寨梁村七社贫困户牟映平,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发展肉牛产业,并运用扶贫小额信贷5万元,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现已建成圈舍400余平方米,养殖肉牛40余头,年纯收入达10万元以上。二是抱团取暖“联户型”。镇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干部充分发挥牵线搭桥作用,当好产业发展“红娘”,鼓励引导产业意向相近、发展资金不足的66户贫困户以及部分非贫困户,通过联营、共营方式抱团发展牛羊养殖、药材种植等扶贫产业,实现了共同致富奔康。例如,石锣村苟小锦等10户贫困户,通过扶贫小额信贷等渠道筹集资金40万元,在驻村帮扶干部和农技员的指导下,联合种植羊肚菌、金耳等特色产业,户均年纯收入实现5000余元。三是效益兜底“带动型”。立足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优势,对有强烈发展意愿又无土地资源的21户特殊贫困户群体,创新“专合社+贫困户、集体经济+贫困户、公司+贫困户”等模式,确保扶贫小额信贷效益兜底。例如,寨梁村苟连全、焦树伦等4户贫困户,将各自所贷的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分别入股到旺苍县同心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种养殖、农家乐等产业,预计每年收益可达到入股金额的10%以上。

四、拴紧“保险带”,建立风险防控保障机制。一是“信贷保”保银行。为降低银行放贷风险,在贫困户获得扶贫小额信贷贷款的同时,引导其购买扶贫小额信贷保险,最高可一次性获得3.5万元的赔付。一旦出现自然灾害、人身意外、大病伤残等风险导致贫困户还贷困难时,银行作为第一顺序受益人,保险赔付资金首先用于支付银行本息。截至目前,该镇223户贷款贫困户均全覆盖购买扶贫小额信贷保险,有效降低了放贷银行的资金风险。二是“扶贫保”保村民。为降低贫困户的贷款风险,坚持打好农村小额人身保险、扶贫保等政策保险组合拳,积极推行一张保单保全家,充分发挥“1+1>2”的效益,努力使全镇贫困群众得到更加优质高效的保险保障。在贫困户家庭成员发生意外时,每户可获得一定比例的理赔金,最高可一次性获得14万元的赔付。今年以来,该镇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参保1714户,发生保险赔案88件、赔付9.94万元;扶贫保参保366户,发生保险赔案40件、赔付2.13万元。三是“农业保”保产业。为降低产业发展风险,根据贫困户所发展的产业,动员分类参加生猪、肉牛、脆红李、羊肚菌、中药材等专业政策性农业保险,在产业发生较大损失时,贫困户可获得一定的理赔金。今年以来,该镇因洪涝灾害、意外事故等因素,600 余户农户发展的种养殖产业不同程度受损,政策性农业保险累计赔付32.2万元,其中赔付贫困户比例约占30%。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