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
乡村旅游要提升品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加快形成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日前印发了《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
《意见》提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2年,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扶贫富民作用更加凸显,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类型多样、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何建民分析,世界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普遍规律就是加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再匹配当地独特的旅游吸引物。因此,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是全面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前提。同时,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具有居民和游客可共享的特点,因此,也是促进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城市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从中国旅游业40年的发展实践来看,乡村旅游对于扶贫富民的作用非常明显,应朝这一目标前进。
中国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总规划师宁志中提出,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我国大约70%的旅游资源分布在乡村,特别是一些“老少边穷”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率较低,乡村旅游开发潜力巨大。以资源和市场为导向,优化乡村旅游区域布局,将乡村旅游纳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促进乡村旅游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在“丰富文化内涵,提升产品品质”方面,《意见》提出,突出乡村旅游文化特色,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类型,提高乡村旅游服务管理水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唐承财认为,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通过乡村文化资源有机融入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有助于增强乡村文化旅游的体验性,推动乡村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此外,《意见》在整合资金资源、强化要素保障方面,明确了4方面内容,即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加强用地保障;加强金融支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资金、土地、人力是开展经济活动的3个要素,对于乡村旅游尤其如此。”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冯凌分析认为,由于乡村旅游资源相对分布零散,需要较大的投资进行整合和提升开发,在“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下需要一定的土地利用弹性指标配套服务设施,也需要一批有情怀、有能力、有经验的投资人下乡进行示范性开发,带动当地群众不断提高建设经营和管理服务水平。(记者 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