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政务调研 > 2017年政务调研第3期
2017年政务调研第3期
发布时间:2017-04-18 来源:县政府办 点击量:6580 [ 字体: ] 打印 分享:

   

(总第300期)

旺苍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七年四月十一日

 突出四个关键环节  破解四大实际问题

创新增强金融精准扶贫实效

县政府办   县金融办  人行旺苍县支行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抢抓国省在旺苍开展金融扶贫试点契机,坚持打好扶贫再贷款+扶贫小额信贷、村级互助资金、扶贫小额保险等金融扶贫组合拳,突出抓好财政撬动、信用保证、叠加增效、风险防控等关键环节,着力解决“钱从哪里来、怎样贷得到、如何用得好、风险怎样控”等实际问题,全县累计发放扶贫再贷款4.6亿元、产业带动贷款3.75亿元、扶贫小额信贷2.18亿元,互助资金总额达到2229.67万元,累计发放借款1.58亿元,有效保障了贫困户产业发展、贫困村整村脱贫等方面所需资金,实现了“财政输血式扶贫”到“金融造血式扶贫”的深刻转变。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防控创新经验得到省委王东明书记的肯定性批示,互助资金项目被财政部评为“最佳执行项目”;国际扶贫中心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减贫访华团、亚非拉国家50余名司处级政府官员先后来我县考察金融扶贫经验,金融扶贫“旺苍模式”在全国全省推广。

一、突出财政撬动,着力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一是突出财政引导作用,用“小杠杆”撬动“大资本”。坚持用好用活每个贫困村20-30万元的村级产业发展基金、25万元的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100-250万元的产业示范园建设资金以及贫困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等各类财政项目资金,创新撬动9.8亿元信贷资金投入贫困村产业发展,规模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发展茶叶、核桃、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129.1万亩,发展肉牛肉羊、土鸡等特色畜禽养殖237.1万头(只)。尚武镇寨梁村利用村级产业发展基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党建扶贫资金等财政项目资金65万元,撬动金融机构为金地菌类等两家企业、脆红李等两家专业合作社和34户贫困户发放产业带动贷款135万元,建成光伏发电基地大棚12个,发展羊肚菌4亩,带动群众发展脆红李350亩,并与村集体经济和65户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2016年,该村集体经济人均收入达到18元,贫困户人均增收7500元,顺利通过贫困村退出验收。二是突出财政支持作用,将“不愿贷”变为“踊跃贷”。为切实解决贫困户贷款后顾之忧,县财政每年安排扶贫贷款贴息资金500万元以上,对贫困户贷款按照不超过5%的年利率给予贴息。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5444户、2.18亿元。同时,大力推行“扶贫再贷款+扶贫小额信贷”模式,严格执行人民银行贷款基准利率,政府先后贴息1496万元,撬动信贷资金3.75亿元投入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增收产业,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缺资金这一“瓶颈”问题。

二、创新信用保证,着力解决“怎样贷得到”的问题。一是精准评定助推“授信扩面”。出台了《创新扶贫小额信贷五条措施》,对原有评级授信“5221”办法中的贫困户诚信度评价指标及权重进行了重新界定。参考贫困户实施互助资金项目诚信情况,区别对待贫困户银行不良信用记录,对曾按期还本付息、后因不可抗力因素严重影响贷款偿还能力、无主观因素所致的,尽量不扣分,进一步提高了农户评级授信比例和放款额度。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了1.72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用评级,授信1.58万户,授信率达91.86%,授信总额4.93亿元。同时,按照“巩固主体、延伸两头”的思路,将贷款对象向新型经营主体、临界贫困户延伸,不断拓宽实施对象和范围。二是互助联保解决“额度需求”。针对互助资金个户贷款额度有限的问题,率先在五权镇铜钱村、鼓城乡关口村、普济镇远景村等3个互助社启动了金融创新扩面工作,以信誉好、有一定经济实力的1020户农户信用联保,信用联社和贵商银行以人民银行基准利率授信贷款20万元给互助社,进一步扩大了互助社资金运作规模。三是产权抵押激活“沉睡资产”。率先在畜禽规模养殖领域推出“活体质押贷款”,银行对贷款户畜禽活体按照市场价格确定初步价值,并根据存栏、长势等情况在最大50%的贷款系数内进行授信,企业可按照发展需求在授信额度内灵活周转使用。旺苍柏林畜禽发展有限公司利用“扶贫再贷款+产业带动贷款”和畜禽活体质押信贷产品,获得贷款600万元,以租赁、折资入股分红的方式整合九盛家庭农场等8家养殖企业,带动1000余户贫困户发展养殖产业,贫困户人均实现年增收6600元。同时,全县林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工作已正式启动,将进一步拓宽抵押范围,增强贫困户贷款能力。

三、释放叠加效应,着力解决“如何用得好”的问题。一是创新推行“扶贫再贷款+扶贫小额信贷”模式。充分利用央行扶贫再贷款政策,优先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就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贷款,采取“龙头企业+贫困户”“专合社+贫困户”“专业大户+贫困户”等模式,进一步发展壮大产业,有效破解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再生产缺资金难题。金溪镇中坝村彭菊华等5户贫困户运用扶贫小额信贷成立中坝村南江黄羊养殖专合社后,信用联社运用“扶贫再贷款+扶贫小额信贷”模式发放贷款21万元,支持专合社发展壮大,目前养殖肉羊1100只,带动周边30户贫困户养殖肉羊2300只,并建立了肉羊“互联网电商销售平台”,实现贫困户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二是创新推行“村级互助资金+扶贫小额信贷”模式。为鼓励贫困户申请扶贫小额信贷,在实施互助资金的基础上,将贫困户在互助社的信用和还款情况运用到扶贫小额信贷评级授信中,提高授信额度和贷款额度,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多元化需求的现实问题,推动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龙凤镇锦旗村向贵全在加入互助社后,贷款1万元养殖肉牛12头,为扩大养殖规模,向农行申请扶贫小额信贷资金5万元,目前已养殖肉牛80余头,年纯收入可达50万元。

四、构建长效机制,着力解决“风险怎样控”的问题。一是建立县级防控机制。县财政累计出资2861万元,在信用联社、农行、贵商银行等承贷银行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专户,按各承贷银行实际贷款额度101的比例分批注入风险补偿金,用于扶贫小额贷款风险防控。同时,合理确立政府、银行6:4风险承担责任,切实解决了政府与银行之间的责、权、利问题。二是建立村级防控机制。成立了由乡村干部和群众代表为主体的村级风险防控小组,负责政策宣传、指导规划、资金使用监督和协助银行催收贷款。建立了村级风险互助金,由驻村帮扶单位按村贷款总额的3-5%筹集村级风险互助金,出现逾期时,首先使用村级风险互助金进行偿还。三是建立自身防控机制。鼓励贫困户全部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扶贫小额信贷保险、扶贫小额保险,一旦出现自然灾害、人身意外、大病伤残等风险导致还贷困难时,保险赔付资金首先用于支付银行本息。比如,贫困户参加扶贫小额保险后,一旦发生人身意外,参保农户便可一次性获得最高3.1万元的赔付。截至目前,仅扶贫小额保险就已覆盖全县352个行政村,参保人数达9.3万人,有效降低了放贷银行的资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