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的七大工程之首,日前,我省启动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工作。制造业创新中心是什么?又将如何引领制造业的创新发展?
创新中心是什么?
“升级版”的产业联盟
“简单来说,可以把制造业创新中心看成是‘升级版’的产业联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技术创新处处长张盛俊解释。
二者有着共通点——均由一个有较强经济实力和研发能力、在产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单位牵头,联合若干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组成。
创新中心的“升级”之处,在于二者市场化程度的差异。“相比较而言,产业联盟是一个比较松散的组织,而制造业创新中心却是以独立企业法人形式建立的新型创新载体。”张盛俊介绍,共同组建法人实体是创建创新中心的重要环节。
张盛俊介绍,在创新中心组建过程中,成员单位需要有一定资金匹配,全部组建资金(包括研发设备)不少于1000万元,同时,还要有一项或若干项有待突破的共性技术,有产业链的重要客户、上下游企业、相关重点学科的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单位作为中心组建成员,有专职的研发、成果转化和技术管理人员。“升级”并不意味着创新中心会完全取代产业联盟。“在组建过程中,成员单位需有资金匹配,一些大型国企、高校、科研单位若要出钱,审批手续麻烦,不太适合参与进来。但他们却可以用联盟的方式参与到创新中心的某些项目中去。”张盛俊介绍。
创新中心有何作用?
让创新“串珠成链”
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试点,我省有望率先在核技术应用及机器人制造等领域突破。“四川省机械研究院已经着手机器人制造创新中心的筹备工作。而在核技术应用,尤其在医药、农业等方面的应用,四川有较为突出的科研优势,创建创新中心的可能性更大。”张盛俊说。
创新中心究竟怎么发挥作用?
张盛俊介绍,在创建方案中,创新中心的功能已明确,即加强产业前沿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促进技术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应用等。“通过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弥补实验室产品与产业化之间的缺失环节,解决行业共性技术供给不足问题。”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陈新有看来,当前,创新载体在“技术产生—扩散—首次商业化—产业化”链条上衔接不畅,一些创新成果没有实现产业化,制造业创新中心就是要串珠成链,让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力量形成合力,打通实验室产品与产业化之间的沟壑。(记者 吴璟 董世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