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扶贫小额信贷助推群众脱贫奔康——旺苍县金溪镇中坝村全面启动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见闻
近日,旺苍县金溪镇中坝村二组的贫困户彭菊华像往常一样早早地起床给圈里的一群黄羊投喂草料,看见黄羊一个劲的啃食,彭菊华不时会心的笑笑,这和几年前困顿的生活早已不在一个档次。
彭菊华的丈夫是原金溪食品站下岗职工,2008年“5.12”地震,从中坝11组高山移民搬迁到中坝2组居住。由于没有耕地,主要靠夫妻两人在原居住山上当“放羊娃”维持生活。因灾后重建房子以及供女儿读书,彭菊华家欠下10多万元的外债,2014年6月,经村组群众评议确定为精准贫困户。
互联网+专合社+贫困户新兴业态不断壮大
彭菊华所在村在当地是有名的贫困村,全村现有林地5900亩,耕地仅有946亩。2014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350元,贫困户为134户383人,贫困发生率19.6%。
基础条件落后和巨大的外债压力,让彭菊华夫妇迎难而上,他们充分利用原居住地十一社山上丰富的林地资源,引进了南江黄羊新品种,开始了艰辛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历程。
为将黄羊养好,彭菊华说:“我们让女儿教上网,学习养羊技术。”学会上网的彭菊华迅速在互联网上注册了金溪镇南江黄羊养殖场,用网络平台向外推销自己的黄羊。
彭菊华夫妇拿出家里仅有的几千元钱积蓄,与同村的张光柏等6位养羊户建立中坝南江黄羊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实行统一南江黄羊品牌、统一饲养标准、统一疾病防控、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育肥销售,整合合作社成员丰富的山林资源,集中作为养殖场,同时,通过网络平台,整合市场信息,通过这种“五统一两整合”模式抱团发展,干起了“羊’的事业。
扶贫小额信贷作用大“放羊娃”变致富带头人
2015年6月,中坝村全面启动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组建村风险控制小组,按照贫困户诚信度、家庭劳动力、家庭成员掌握劳动技能、家庭人均纯收入四项评级指标,对符合“四有两好一项目”(即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有贷款意愿、有收入保障,遵纪守法好、信用观念好,并选择了合适的发展项目)条件的贫困户进行评级授信。
正为扩大养殖规模缺资金而发愁的彭菊华夫妇得知后,立即向村、镇两级申请,经中坝村风控小组的评级授信,彭菊华家获得金溪镇农村信用社小额扶贫贴息贷款5万元。夫妇重新改扩建了自家羊圈200平方,新增南江黄羊120头。
彭菊华夫妇已成为带领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道路上的带头人。
目前,金溪镇中坝村20余贫困户加入了合作社,在专业合作社和扶贫小额贷款以及互联网销售模式的联动作用下,该专合社已发展到年出栏优质南江黄羊400余头,年销售收入30余万元,专业合作社成员人均增收在2000元以上。
自主发展产业提升“造血”能力
建立好授信机制后,中坝村风险控制小组对全村13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评级,评级面100%,授信96户,授信面72%,其中五星19户、四星28户、三星25户、二星24户,授信金额324万元。
旺苍县金溪镇中坝村第一书记孙波说:“我们按照‘种养结合、长短结合’的发展思路,加快种养殖业发展。贷款资金也主要用于贫困户种养殖产业。”
贫困户张勇于2015年6月份贷款5万元,规范了自己的豆腐作坊,购买自己心仪已久的农用收割机,在保障了自己使用同时,也拓展了一个机器租用挣钱的渠道。2015年底,豆腐作坊和收割机共增收2.4万元。
贫困户张建勇获得3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建起了养鸡场,目前已先后出栏土鸡200多只,增收1.3万余元。张建勇说:“扶贫小额信贷就是我们贫困户的银行。”
该村的帮扶队员、科技人员指导贫困户大力实施“区域农产品品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利用扶贫小额贷款自主发展用于养羊、养鸡、豆制品加工等特色产业。
据悉,目前相关部门机构已为该村贫困户发放贷款212万元。
(向勇 记者 雷德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