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苍县北部山区高阳镇关山村连绵起伏的高山上,冬日里总免不了被轻雾环绕,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们都能听见对面山上邻居家的鸡叫,但要走到邻居家,爬坡上山总要费一番工夫。
村民侯锡林的家就座落在这样的山里,65岁的他如今遇人就夸政策好,自己不仅被识别成贫困户,“还有城里‘亲戚’来帮助我脱贫呢!”
深入基层在实践中找方法
去年6月的一天,侯锡林远远望见有人向他家走来。
由于贫困,这里并没什么人烟,这让他有几分疑问:他们是干啥的?
“家里几个人?有娃上学不?老人身体怎么样?家里有啥子些电器?家庭收入怎么样?……”原来这是乡干部带着扶贫干部前来开展扶贫调查,前几天填写的申请表有了回音。
旺苍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李伟说:“这个阶段,是我们精准扶贫过程中对北部山区贫困群众进行识别的过程。”
对侯锡林家进行详细询问后,扶贫工作队迅速到下一户人家进行访问,并向周围村民打听该贫困户家的情况。
约一周后,关山村村民们都接到了召开村民大会的通知,纷纷来到村委会开会。“请群众对我们做过调查的贫困家庭谈一谈看法,给我们精准识别做好参考作用。”旺苍县高阳镇党委书记白文林说道。
“那基本上是天天加班的一个筛选过程,我们既要将工作队看到的外围情况,结合当面调查和群众反映,进行筛选并做好相应资料,分析大致的致贫原因。”该局主要负责这项工作的张阳说。
新时期扶贫工作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也在于精准。旺苍县在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役”中摸索出了适合于基层对贫困群众识别的方法,被他们称为“望问闻切”精准识别法。
望问闻切精准识别贫困人口4.3万人
旺苍县在精准识别的过程中,先根据国家公布的扶贫标准,村民先填申请表后上交。第二步便是干部入户,进行“望问闻切”,初步确定贫困户。
“望”,首先要看贫困户周围的自然环境、居住房屋环境、道路交通情况这类大环境,通常一眼能看出来。
“问”,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状况,包含:土地多少、收入来源、劳动力情况、受教育程度、有无病人(长期患病或突患疾病和重病)、有无学生上学需要供养。并做好记录。
“闻”,请周围群众聊聊该贫困户的情况,以召开村民小组会的形式座谈评选。
“切”,经过初步筛选后,分析大概的致贫原因。
为让精准识别更准确,由村“两委”召开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对初步筛选的贫困户进行比选,并张榜公示。随后,根据公示意见,再次召开村、社两级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再次公示。如无异议,根据村内贫困农户指标数量,将贫困户信息录入扶贫业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动态化管理。
按照“五步两公示一公告”程序,通过三次比选后,精准识别了该县贫困情况,全县2014年底共有贫困村97个、贫困人口4.3万人,做到了“户建卡、村造册、乡立簿、县归档”,并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了6000余名干部帮扶1.7万户贫困户的结对帮扶机制。
精准帮扶1年完成减贫人口11028人
走完精准识别的程序后,侯锡林家的墙上多了一张红色卡片:帮扶人姓名、家中人口、扶贫规划等信息赫然在目。
与侯锡林同村的村民侯恩发说:“我虽不是贫困户,但我觉得这个识别贫困的办法好,既公平也精准。”
2015年,该县34个贫困村投入7536.6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629万元、整合部门资金1471.14万元、县本级投入200万元、农户自筹及投劳折资2236.46万元。截至目前,全县精准完成减贫人口11028人。
随着精准扶贫的推进,如今旺苍贫困群众中,养殖牛、羊、鸡等家畜家禽的,种植药材、魔芋、核桃等经济作物的群众越来越多,还有人搞起了“互联网+”、专合社。金溪镇中坝村贫困户彭菊华建立了“互联网+”养羊专业合作社,将养殖的黄羊及相关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她说:“我的目标就是在精准扶贫结束时要做个年收入上十万的‘富人’,以过上好日子来回报党和政府的关爱。 (向勇记者雷德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