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自力更生与外力帮扶“两相促进”,统筹综合治贫与助推区域发展“两轮驱动”,
旺苍县万山乡——干群齐心协力 “小康路”上不掉队
箩筐又名箩斗,词义为竹篾编制的筐式盛器,在旺苍县万山乡使用广泛。
现在,再谈万山乡是个啥样子?当地群众会给出两个非常形象的答案:一个是“糠箩筐”,一个是“米箩筐”。
说万山是“糠箩筐”,因为昔日的万山:“山高坡陡,出门不是爬坡就是往下梭”“地上无棒,地下无矿”“全乡没有一条公路”……
说万山是“米箩筐”,因为今日的万山:一条条水泥路环山而绕、通村达户,一棵棵核桃树依山而栽、茁壮生长……
万山从“糠箩筐”跳进“米箩筐”,有数据力证。截至去年底,万山全乡实现村道公路全硬化,社道公路硬化达50%,户户吃上了自来水、照上了安全电,80%的农户进行了人居环境改造,80%的农户配套了沼气。近三年新栽核桃树13800亩、人均4亩,在全乡建起了1500亩的核桃产业示范带、15个核桃示范园区,建水池、路配套的核桃示范园11个3200亩。同时,为了补充短期收益,万山乡还根据农户各不相同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为农户谋划了天麻、魔芋、山羊、土鸡等种养产业,并提供技术指导,给予政策扶持。2014年,万山乡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1819元递增到7218元,贫困人口由2009年的46.2%下降到15.1%,下降了31.1%。
数据的背后,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当地干群齐心协力、共同奔小康的不懈坚持。
2009年4月3日,万山乡迎来脱贫解困的“拐点”,时任市长、现任市委书记的马华来到万山乡调研,随后一直将其作为“挂包帮”、综合治贫示范、“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和精准扶贫直接帮扶的联系点。
修路建桥、帮扶特困群众、谋划产业……从群众最急需办的事着手,每次一个主题,到今年10月马华已数次“到远亲家串门”,与当地干群一起商讨发展大计。
在马华的倾情关注下,万山乡按照“产业发展全域推进、基础设施全域覆盖、社会治理全域跟进”的总体思路,坚持自力更生与外力帮扶“两相促进”,统筹综合治贫与助推区域发展“两轮驱动”,通过6年多的努力《万山乡“十二五”综合治贫规划》逐一落地见效,“连片治贫、整村推进”覆盖全乡7个村;精准扶贫中识别出的185户贫困户597人,实现了精准帮扶到户到人……
随着外力帮扶不断补齐万山“发展箩筐”的“短板”,群众加快发展、脱贫奔康的“内力”也得到了不断提升。
这其中,因病致贫的菊花村一组村民梁庭明感触最深。
“2015年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2016年人均纯收入力争达7000元……2019年人均纯收入力争达20000元。”指着墙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明白卡”,梁庭明说:“要想‘小康路’上不掉队,不仅需要有外力帮扶,更需要我们自力更生,把有效果的发展路子坚持下去!”根据他的想法,今年他们家将养好500只土鸡,管护好进入挂果期的10亩核桃树,争取全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
共产党员、云雾村三组组长姜贤青被当地人誉为“铁硄子”。他不仅要照顾一家4个重度病残亲人、发展家庭增收项目,还肩负着云雾村三组18户村民的脱贫致富责任……
如今,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扶下,姜贤青已养殖山羊80余头、蜜蜂10箱、牛3头、小家禽30余只,种植天麻50余棒、大黄1000余窝。
“今后的路还很长,也许更加艰难,但我不怕,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姜贤青告诉记者,他的愿望就是带领18户村民抢抓当前万山正加快发展的机遇,早日实现脱贫奔小康。
……
“经过这几年的实践证明,万山并不是‘穷山恶水’,万山的发展有潜力。”万山乡党委书记陈松涛表示,今后万山干群将更加齐心协力,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对扶贫攻坚工作的安排部署,立足比较优势,在扶贫攻坚、脱贫奔康上积极探索和实践出新的举措和招数,力争今年预脱贫77户232人,185户建卡贫困户2016年全部脱贫,2018年全乡人均纯收入达到17860元,2020年同步实现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