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梦想 办法总比困难多
——记者直击旺苍县高阳镇关山村贫困户
“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接受贫困!”“传统思想对农民来说根深蒂固,要想富,必须从思想上得到改变!”
6日,记者在旺苍县高阳镇关山村采访贫困户时,两名贫困户的话语让人震聋发聩。
关山村位于高阳镇东北部,距高阳镇政府驻地18公里。全村面积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1亩,林地面积7325亩。全村辖5个农业合作社,135户、413人,22家贫困户,贫困人口78人。
长期以来,全村种植业以玉米、土豆、红薯为主,养殖业以养殖黄羊、生猪、小家禽为主,主要产业为发展干果业核桃为主。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
6日,记者走进这个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18.8%的关山村,山高路远,穷乡僻壤,记者深刻感受着在这里生活多年的贫困户的感受……
侯永堂:用勤劳的双手甩掉穷帽子
致贫原因:关山村2组村民侯永堂54岁,全家共4口人。妻子尹桂英由于常年劳累而致腰肌劳损,还有两个尚在上学的女儿,全家主要经济来源仅靠种庄稼和养家畜。2014年识别为贫困户。
脱贫解困:2015年,出栏仔猪25头,纯收入5000元;育肥猪4头,纯收入2800元;养蚕15克,纯收入2800元;种植魔芋2.5亩,当年纯收入3000元;种庄稼,包括玉米2500斤、小麦1000斤等,纯收入5000元。2015年,侯永堂家纯收入超过18000元,当年能脱贫。
增收致富:侯永堂大力发展产业。2013年新种植核桃4亩,共160余株,盛产期可收入1.6万元;种植魔芋3亩,可收入30000元;种植的零散粮食包括玉米、小麦、菜籽等可收入5000元;今年新建猪圈80平方,可养殖30头猪,纯收入15000元;两个小孩大学毕业了,有务工收入。到2020年能致富奔康。
记者感言:来到侯永堂家时,他家正在新建猪圈。旧式的瓦房,泛黑的木门,不平的泥土地,屋里十分阴暗,依靠着屋顶的阳光还不至于被零散的东西拌倒,简陋的灶台,破旧的桌椅,来到这里,记者都不会相信自己所见。尹桂英用长满死茧的手倒完水后坐下来与大家闲聊:从生活的改善到生产的改变,从说自己到谈儿女,这对夫妻不时用手捂嘴大笑。“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接受贫困。”侯永堂告诉记者:“作为地道的农民,脱贫致富是每个人的梦想,只要肯想,肯干,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的幸福日子才会更踏实。”
侯恩情:改变思想奔向幸福路
致贫原因:关山村2组侯恩情家三口人,老婆患尾椎骨脱落和骨质增生,儿子多年胃病缠身。2014年识别为贫困户。
脱贫解困:2015年,养母猪产20头小猪,纯收入4000元;育肥猪2头,纯收入1400元;种植魔芋1.5亩,当年纯收入1000元;种庄稼,包括玉米、土豆、小麦等,纯收入5000元。2015年,侯恩情能脱贫。
增收致富:侯恩情家的200株核桃挂果后,可收入20000元;儿子学修理技术,在外务工一年收入25000元;加上种粮、养猪、种魔芋等收入,到2020年能致富奔康。
记者感言:“真没想到,我们以前施肥、防虫、剪枝等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对。”今年62岁的侯恩情参加过一次镇里举办的产业培训,他激动地对记者说。时代在进步,现在的农民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侯恩情深刻认识到传统产业可通过科技提高产出率,增加收益。在侯恩情的思想观念里,科技非常重要。“传统思想对农民来说根深蒂固,要想富,必须从思想上得到改变,接受新观念。我就要做一个思想开放的现代农民。”侯恩情笑呵呵地说。
党委政府:不能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根据2013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的省农村扶贫标准,关山村确定贫困户22户,贫困人口78人。
高阳镇镇长余义宏告诉记者,根据县上统一安排,关山村由县总工会驻村帮扶,并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县总工会干部职工分别结对帮扶关山村22户贫困户。
扶贫攻坚重中之重,不能让一个贫困户掉队。针对关山村的实际情况,党委政府分别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造、能力培训、社会事业发展五个方面规划了三年的帮扶规划,并提出“6+1”综合体。镇党委书记白文林解释,“6+1”综合体即一个便民服务站,便民超市,农民培训学校,农村图书室,卫生计生服务室,综合治理调解室和一个基层组织阵地。
数据显示,通过各类资金的注入,关山村已发展核桃产业500亩,硬化通村公路4公里,解决两个社42户156人安全饮水,极大地改善了关山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贫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