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全县金融工作的思考
人民银行旺苍支行行长 王奎修
旺苍既是革命老区,又是国家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秦巴山区)金融支持重点地区之一。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如何充分融合到国家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战略与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中,发挥金融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贫困县扶贫开发的杠杆带动作用至关重要,也是每一个金融工作者要思考和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当前金融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服务县域经济的核心作用发挥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一是信贷总量偏小。2014年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32.07亿元,占全县gdp的比例为78.26%。二是贷款增量较小。2014年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加3.36亿元,增长7.48%,低于全县gdp增速1.62个百分点。三是金融资源本地转化率低。从全县的具体情况看,金融对社会资金的集聚作用发挥较好,但本地转化率很低。2014年6月末,金融机构存、贷比率仅为29.89%,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6.39个百分点,集聚的大量资金上存外用。
(二)金融服务县域经济的联动作用发挥不充分。一是主要表现在信贷结构与产业结构失衡。全县对gdp贡献最大的是第二产业,但信贷投放量最多的却在第一产业。2014年6月末,全县农业贷款余额12.84亿元,比年初增加1.66亿元,增长14.85%。从2014年上半年信贷数据分析看,全县新增中小企业贷款12户,金额0.95亿元。从存量分析,在全县金融机构有贷款(含贴现)的中小企业129户,余额13.04亿元,仅占全县中小企业总户数的43%、全县贷款总额的38.5%。二是精准发力,定向服务的机构缺乏。目前,旺苍县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专门服务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仅靠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的考核、引导,难以促使国有商业银行向中小微企业实行贷款倾斜,难以改变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现状。三是与银政、银企合作的融资担保公司运作不健全、不规范。现有担保公司未达到国有商业银行的担保准入名录,迫使许多企业融资寻求外地担保,增大了企业融资成本。四是贷款风险损失基金缺乏。相关部门对银行投放支柱产业贷款和政策性贷款形成的风险损失,没有一个风险分担和缓释的渠道。
(三)信用环境建设与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一是个别企业逃废债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金融部门信贷投入的信心。二是党政机关到逾期贷款偿还率较低,公信力差,社会诚信度低。二季度末,党政机关到逾期贷款余额0.22亿元,累计欠本欠息金额达0.26亿元,后期清收难度加大。三是灾后农房重建贷款到期偿还率下降,其中担保贷款中大部分已经形成不良贷款,目前余额达到0.40亿元。四是农村信用体系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尚未取得明显成效,工作协调推进机制不健全。五是金融债权胜诉案件执结率低,市场法则没有起到主导性作用,往往是“赢了官司输了钱”,对失信者的惩戒力度不够。
(四)市场主体培育与信贷业的充分拓展不相适应。一是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偏低。部分企业自身经营不规范,信息不透明,银行机构难以掌握其真实的经营状况;部分企业缺乏足值、有效的抵押担保,而融资担保公司的收费过高,超出了部分企业的承受能力;部分企业受国家产业政策调控影响,难以满足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支持的准入门槛。二是平台搭建工作虚化。主要是信息不对称,信用需求信息分散在各个行业和主管部门,难以整合起来进行充分利用,信用需求信息收集难度也大,缺乏一个全县公共通用的平台。三是“三农”信贷需求减小。农业资产的确定权不到位,土地流转交易不活跃,银行认可的抵押物太少,或者根本没有,银行认为风险太大。
二、对策建议
(一)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一是提高政府驾驭金融工作的掌控力。强化县金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职能作用,加强县政府金融办、县人行、经信局、发改局等部门职责作用,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目标考核,建立完善政银企良性合作机制,搭建合作平台,促进共同发展。二是加大对金融机构的考核和激励。修订银行业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励考核办法,完善相关考核指标体系,重点在信贷投入、新设机构、中小企业贷款增长、涉农贷款、民生金融服务的考核上。对年度目标完成好的金融机构要给予重奖。三是政府性资源在导向上要鲜明,如财政性资金存放、行政事业单位和政府类公司开户等政府性资源与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情况相挂钩,按各银行业机构贷款市场份额和当年新增贷款额匹配财政性存款等,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融入县委县政府经济工作中心上来。四是引进和做大做强地方投融资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平台,发挥好本地平台的融资放大功能,并为银行提供一定的风险损失分担。五是建立起政府经济发展的参事机构,建立经济金融人才库,聘请专家、学者,为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
(二)发挥金融机构的主体作用。一是乘借系列政策东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灾区发展振兴规划、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规划的系列政策机遇将为县域金融发展提供十分有利的政策空间,金融机构要更好解读和利用好政策空间,加大向上级争取信贷规模力度。二是用好“三百工程”平台。各银行机构要加强与县级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力度,促进“三百工程”年度工作目标的全面实现。三是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大力开展中小企业融资对接活动和金融服务进园区活动,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要明确内部机构、职责、人员,加强信用培植和融资意向合作,提高其信贷准入条件。
(三)发挥金融创新的牵引作用。一是县委、县政府加强引导,推动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引导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规范发展,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功能。二是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增强融资担保公司资本实力,有效开展与银行、企业的深度合作,缓解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三是引进新型金融机构进驻旺苍,为银行机构开设新网点,为准金融机构投资展业提供支持和服务。四是持续实施好农村小额扶贫保险、贫困村互助社金融创新扩面工作,通过保险保障和金融输血,解决好农村返贫问题,加快脱贫步伐。五是加强金融服务产品创新,大力开展符合县域小微企业、农村产业发展的金融信贷产品,在票据贴现、仓单质押、林权抵押、贸易融资、股权融资、汽车合格证抵押贷款、茶农贷款、烟农贷款、农家乐旅游贷款等,加大拓展力度,有条件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工作,解决农村融资无抵押物问题。
(四)发挥生态环境的保障作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难求发展;社会无信,人人自危;政府无信,权威不立。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就是加强县域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软实力。一是强力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信贷持续投入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将农村信用乡镇创建、诚信中小企业培植工作、党政机关到期逾期贷款清收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乡镇和相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以此推动全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二是建立“诚信旺苍”的舆论导向,加强对公职人员的诚信教育,加强正面引导,不断增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认识金融、了解金融、关心金融、支持金融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强金融债权维护和中介环境建设,减少中间环节,加大失信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金融资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