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首页 政务调研 > 2014年政务参阅第六期
2014年政务参阅第六期
发布时间:2014-11-14 来源:县政府办 点击量:788 [ 字体: ] 打印 分享:

畅通最后一公里  服务群众零距离

县政府办副主任、政务中心常务副主任、交易中心主任  何光贵

近年来,我县政务服务工作立足全县工作全局,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秉持“高效、便民,廉洁、规范”工作宗旨,不断提升工作质效、拓展工作平台、亮化工作形象,通过建立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畅通最后一公里,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成为旺苍改革的一块“靓丽”品牌。旺苍政务服务工作先后受到两任省委书记的亲临视察、中央群教活动第四巡回督导组的充分肯定,以及中国共产党员手机报的两次专题报道。

一、打造服务平台,健全服务体系

(一)高起点建“中枢”。抓住灾后重建机会,先后投入3亿元,建成办公面积达6100多平米的政务服务集中区。深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44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337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入驻中心,设窗口39个、专业服务大厅5个。强力开展行政审批“假归并假集中、假授权假到位”专项整治,严格推行部门行政许可股长、审批专用章、业务专网“三进中心”和“领导带班制”,着力解决个别窗口“只挂号不看病”问题。

(二)标准化建“站台”。按照“便民中心与党政机关综合办公楼灾后重建打捆建设”的思路,整合灾后重建资金,采取一楼抬空修建便民服务大厅的模式,集中采购安装办公桌椅和电脑,全县38个乡镇(管理办)于2011年全部建成便民服务中心。整合乡镇“七站八所”及其所承担的政策服务、事务服务、技术服务、咨询服务等事项进中心,全县便民大厅平均进驻部门11个、服务事项39项。将服务事项名称、条件、依据、程序、时限、收费标准等内容,以窗口吊牌、办事指南、便民服务卡等形式公开,让群众办事一目了然。狠抓效能建设,投入237万元,于2012年在全市率先实现乡镇行政效能视频监察系统全覆盖。

(三)规范化建“接口”。坚持“四个结合”(将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站建设与打造服务型基层组织、深化三农服务、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相结合),全县389个村(社区)建立便民服务代办站,并达到“一个场所、一块牌子、一系列制度、一本台帐、一部电话、一个公示栏、一批代办员、一套办事须知”的“八个一”建设标准。在部分村代办站楼顶及全村安装电子喇叭,适时播报农情和气象信息,为群众提供农产品价格指导和农业生产气候参考等服务;因地制宜,在村便民服务站设立工业集中区、土特产品、旅游等代办服务窗口,为新农村建设以及园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政策信息,代办各类证照,提供征地协调、用工需求等服务;以深入开展“三规范一加强”活动为载体,适时将党员发展情况、征地补偿、拆迁安置、村组财务收支等情况在村代办站公开栏和电子显示屏上予以公示,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融洽了干群关系。

二、创新服务举措,紧贴群众关切

(一)强化“一站式”服务。以“百件审批看效能”活动为抓手,全面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着力剖析“零办件”项目,进一步健全了“部门围绕窗口转、窗口围绕群众转”工作运行机制。认真开展以“站办所集中进驻,服务事项集中办理,充分授权到位,便捷高效服务到位”为主要内容的乡镇“两集中、两到位”,全面推行领导、印章、业务专网等“十进中心”,建立便捷高效服务机制,确保了乡镇党委、政府在工作日内“有人办事、能够办事、能办好事”。去年10月,省委书记王东明深入木门寺社区服务中心调研时,对我县创新社会治理及便民服务体系建设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二)规范“代办式”服务。全县统一组建以村“两委”班子、大学村官、社干部和乡镇驻村干部为主的4600多名的三级代办员队伍,将群众常办、难办、急办的审批服务事项纳入代办服务范畴。建立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将代办员的手机号码作为民情热线电话进行公示,保证群众有所需,村上有所应。需要到村上办理的事,社干部帮着办;需要到乡镇办理的事,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或乡镇驻村干部代着办;需要到县城办理的事,由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负责,实行内部报送、归口代办。1—10月,全县三级便民服务代办员共为群众代办各类事务121.6万件。

(三)坚持“上门式”服务。针对农村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智障残疾等特殊群体,组建流动服务队,广泛开展“电话预约”上门服务。县公安窗口首席代表田春容在窗口工作异常繁忙的情况下,多次抽时间到困难户走访,把办好的身份证、户口簿交到群众手上。县残联窗口工作人员自去年以来,翻山越岭到乡镇21次、入户825次,上门为残疾群众办证1260个。

(四)创新“点菜式”服务。针对“三农需求”,各乡镇将辖区内生产、经营及种养能手、能工巧匠等技术人员信息录入数据库,设立“乡土人才超市”,依托便民服务中心公示栏,公开其技术特长、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以满足群众如有需求,搭建了基层党政为民服务和群众自我交流服务的平台。截至目前,我县“乡土人才信息库”共收集“土专家”、“田秀才”1500多名。同时,对技能出众、服务口碑好的乡土人才进行统计筛选,在县级政务服务平台公开公示,方便群众跨地区、跨乡镇交流、咨询和服务。今年以来,全县38个“乡土人才超市”累计接待群众咨询5.2万多人次,为群众提供各类技术服务2.58万余次。

三、拓展服务功能,服务农村发展

(一)整合服务功能,打造便民利民的“服务站”。将村“两委”和便民服务中心、综治维稳中心、医疗卫生中心、农民培训中心、农家购物中心、文化体育中心集中在一起,建立现代工、农业园区“1+6”公共服务中心,构建延伸服务“大超市”,开通便民绿色通道,满足群众日常生活和农村发展需求。

(二)强化培训功能,打造引领发展的“充电站”。及时为每个中心配备电教设备,开通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努力搭建学习平台,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村青年、妇女、种养大户等群体科技知识的学习培训,致力培养乡土人才。去年以来,全县利用“1+6”公共服务中心举办各类培训班30多期,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2400多人次、乡土人才150名。

(三)强化宣传功能,打造精神食粮的“补给站”。在每个中心设立“万村书库”和“农家书屋”,让群众免费借阅书刊杂志,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山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农村文化娱乐新风尚。

(四)强化调解功能,打造平安乡镇的“变电站”。在每个中心设置接访室,实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建立以“干部问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为主要内容的“五事”制度。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县“1+6”公共服务中心共接待群众1200余人次,处理群众反映问题近40余件,化解各类纠纷矛盾10余件,推动了平安旺苍建设。

四、健全四项机制,确保优质服务

(一)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坚持从政治、经济、生活上关心关爱政务服务队伍,激发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内生动力。去年,县政府决定每两年在全县开展政务服务“三个十佳”创建活动,对评选出的单位和个人,由县委、县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二)建立服务管理机制。围绕各级服务中心(站点)职能,全县统一编制了项目进驻目录,建立了服务管理台账,同时出台了《关于严格政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更换工作的通知》、《便民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关于认真开展“十进”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强乡镇“两集中,两到位”的通知》等系列刚性规定,在日常工作中,由效能办跟踪督查,狠抓落实。

(三)建立公开承诺机制。全面深化为民服务公开承诺活动,以全县每年初召开年度工作目标承诺大会为契机,各乡镇(管理办)及县级有关部门均要围绕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等内容,在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作出切实可行的承诺,通过网站、电视台、公开栏等进行公示。

(四)建立服务考评机制。每年初,县委、县政府将三级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目标任务予以下达,并采取日常检查、回访调查、跟踪问效等方式,推动工作落实,同时适时组织力量对各中心(站点)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方式、服务质量、服务效果等进行明察暗访,年终授权县政务服务中心统一组织实施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