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关键时期,旺苍县农业农村局选派农技专家、党员干部深入各村(社区)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做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力争实现同一片田里大豆玉米双生、增粮增产双收,助力产业发展。
旺苍融媒体中心供图
“带状复合种植玉米的株距要在18-20厘米,大豆的株距要在8-10厘米,这样做才能达到玉米不减产……”4月17日,在旺苍县木门镇飞凤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农艺师向文能正从育苗、移栽、病虫害防治、施肥等方面向群众作详细讲解,并手把手教农户测距、起垄。
农技人员指导旺苍双汇镇村民栽种土豆 周俊 摄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现场指导讲解,向文能还录制视频拍了多组图片,把技术要领发布在技术微信群里共享。
为补齐县域农业技术支撑少、科技人才缺、传统服务慢等短板,旺苍县推动探索“互联网+”新型农村科技服务模式,让农技人才领跑产业振兴。
4月16日一大早,旺苍县普济镇中江村第一书记杨熙坤刚到育秧田,就拿起手机拍了一张图,并将秧苗长势情况发到“水稻技术之家”微信群里,随即拨打了农技人员服务电话。
“这两天气温高,秧田要保持厢面湿润,预防高温水分蒸发过快导致秧苗缺水。”普济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黄旭接通电话,对照图片显示的秧苗长势情况给予指导,随即把田管技术信息发送到朋友圈,传播给更多村民。“普济镇18家种植大户,147家科技示范户都是通过“水稻技术之家”微信群获得各种植技术等支持。”黄旭说。
旺苍农技人员指导大两镇村民栽种黄茶苗 周俊 摄
像这样的技术微信交流群,在旺苍县共有226个,农技员变“群主”,微信群变“课堂”,解决农民“种什么、怎么种、养什么、怎么养”的问题。据介绍,全县23个乡镇每个村都建立有技术微信群,群内设有专家会诊、农技知识等多个版块,村民们可以在线交流互动,获得个性化技术指导服务。
近年来,旺苍县建立“信息员专人收集、分诊员专业分诊、省市县专家答复、信息服务专项激励”工作机制,选派行政村农技人员、种养大户等1666人收集上传种植业、养殖业日常管护信息,省、市、县各级农业专家人才2.3万人线上线下“分级诊疗”。截至目前,旺苍平台累计接受在线信息技术咨询42335条,解决产业技术问题40918个。